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武汉病毒所等建立病毒感染细胞示踪新方法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从入侵到释放这一复制周期中的各个环节是病毒学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想要追踪病毒的感染过程,揭示其入侵机制,实现活病毒感染细胞的全程单颗粒病毒示踪是一种重要手段,但建立实时单颗粒病毒的动态示踪,特别是实现新生子代病毒的单颗粒动态示踪新方法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王汉中与武汉大学庞代文课题组合作,依据HaloTag(一种标签蛋白)在与不同配体结合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一原理,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将HaloTag与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衣壳蛋白VP26融合表达,构建了嵌合有Halo Tag的重组PrV,并在PrV感染细胞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配体对PrV进行标记,根据重组PrV在不同的激发光下所产生颜色的差异区别亲代病毒和子代病毒,完成了从PrV吸附、入侵、病毒衣壳沿着微管运动与入核、子代PrV在核内的组装、出核及在细胞质内的运动轨迹等病毒复制......阅读全文

一文速览丨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PNAS发表成果盘点

  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Nature Immunology,PNAS 等杂志上发表了13篇重要研究成果,在免疫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iNature系统盘点一下曹雪涛团队的研究成果:  【1】干扰素-γ(IFN-γ)对于细胞内细菌固有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 非编码RNA和RNA结合蛋白

曹雪涛课题组:m6A介导的细胞代谢重编程抑制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可以调节宿主细胞的代谢,从而影响病毒的存活或清除。RNA修饰,特别是最为常见的哺乳动物mRNA修饰---N6-甲基腺苷(m6A)---能够调节基因表达和病毒感染。比如,m6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组分METTL3/14限制寨卡病毒产生,而m6A去甲基酶ALKBH5和FTO增强这种病毒的产生。在

流感病毒及流感疫苗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流感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帮助大家了解科学家们正在如何通过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来开发新的流感疗法和流感疫苗。  【1】Nat Microbiol:首次发现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细菌能互相协作促进宿主感染  DOI:10.1038/s41564-019-0447-0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

多篇研究揭示病毒是如何感染机体的!

  本期为大家带来关于病毒感染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解病毒如何感染机体。  【1】Nat Microbiol:首次发现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细菌能互相协作促进宿主感染  DOI:10.1038/s41564-019-0447-0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

九问新冠病毒:比SARS狡猾哪儿?抗生素为啥不管用?

  这个春节,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对于鼠年的憧憬,不断滚动的疫情播报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在这场战“疫”中,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山大学附属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除了参与医务工作,还不断通过互联网做科普。他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透露,这些天面对的线上咨询

新冠靶点新视角三:免疫调节相关因子LY6E和CD209L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信息,我们一直在进行深入调研,希望能为科研助一臂之力。前面的推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了细胞因子风暴、跨膜蛋白酶等在新型冠状病毒入侵宿主时所发挥的作用,那么除了这些,还会有别的因子起作用吗?它们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根据调研,我们发现LY6E和CD209L两类免疫调节相关的蛋白在病毒与

针对“新冠”,中科院微生物所有哪些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还在继续蔓延,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微生物研究单位,疫情发生以来,中科院微生物所在做些什么呢?  就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该所领导和参与此次疫情防控狙击战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报》:微生物所在这次疫情中主要承担了哪些任务?  微生物所副所长钱韦(法人代表)

7月28日世界肝炎日 解读近年来肝炎研究领域重要成果!

  2019年7月28日是第九个“世界肝炎日”,今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题为“积极预防主动检测 规范治疗 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肝炎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1】PLoS Biol:中国科学家设计出能抑制甲型肝炎病毒的新药物  doi:10.1371

一文了解12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通过

HIV如何诡计多端 让科学家防不胜防?

  1981年,自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被发现以来,人们才开始慢慢了解HIV和AIDS,随着科学家们30多年的努力研究,他们在艾滋病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可喜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不光阐明了HIV感染宿主的分子机制,还对抵御耐药性菌株提出了可行性的策略,尽管如此,HIV病毒还会“另辟蹊径”寻找求生出路,让科学家们

2019年8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通过

上海光源“加入”抗疫情行列

  2月3日,《中国科学报》获悉,为共同抗击疫情,“上海光源”特别开通“新型冠状病毒研究专项课题”绿色通道,并于2月2日提前开机,助力科学家深入了解新冠病毒微观结构、打开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的“黑匣子”。  记者2月2日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官网“用户开放—运行实时状态”一栏也看到,BL17U1、BL19U

2018年度聚焦:艾滋病重磅级研究成果解读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HIV研究领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不断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2018年即将过去了,在这一年里,科学家们在艾滋病研究领域又有哪些亮点重磅级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编就筛选出本年度艾滋病研究领域重磅级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大家!  【1】Nature:HIV研究重大进展!揭

冠状病毒是怎样敲开人体大门的?

   新冠肺炎病毒因其强大的感染和传播能力,在全球掀起了一场紧急防控大战。在这一过程中,一系列疑问在医生、科学家,甚至普通人的心中浮现:是什么决定了冠状病毒是否、何时、如何传染给人类,以及达到怎样的传染程度?为什么不同冠状病毒的致病性会有如此大的区别:有的只是让人流鼻涕,而有的则会引发重症肺炎?过去

2015病毒领域重大研究盘点

  2016年2月14日/生物谷BIOON/--近期塞卡病毒在赤道附近国家开始大肆传播,引起了非常多的新生儿出现“小头症”。虽然这个病毒对于成人来说症状非常轻微,然而对于非常脆弱的孕妇和新生儿而言,简直像噩梦一样的存在。近两年来,仅仅巴西一国,就出现了超过两千例由塞卡病毒引起的小头症。这些年来,病毒

高福院士三篇Cell揭示病毒“双受体系统”入侵机制

  高福(George Fu Gao)院士研究组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种间传播机制与结构免疫学,尤其是有关T细胞识别、艾滋病病毒等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机制、禽流感等动物源性病原跨种间传递的机制的研究。近期其研究组连发多篇Cell文章,报道病毒作用新机制。  5月16日高福团队与北京大学魏文胜团队,首都医

科学家发现B族肠道病毒通用受体并解析病毒入侵机制

  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团队与北京大学魏文胜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谢正德团队联合,在《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Human neonatal Fc receptor is the cellular uncoating receptor for Enterovir

曹雪涛院士团队Science发文: 宿主细胞抵御病毒感染新途径

  宿主细胞可以通过产生干扰素等多种方式有效抵御病毒感染。但人们对于宿主细胞能否通过天然免疫非依赖途径抵御病毒感染及其相关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曹雪涛院士团队最新发表了题为“N6-methyladenosine RNA modification–mediated ce

为何蝙蝠携带的病毒对人类具有如此高的致命性?

  近年来,一些严重的病毒感染性疾病——SARS、MERS、Ebola、Marburg以及新近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均起源于蝙蝠,这并非是巧合。  2020年2月3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Cara E Brook和Mike Boots等研究团队在eLif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ccelerated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来龙去脉(一)

4月8日凌晨,有一群比跨年还要积极的人在期盼武汉重启的到来,这是抗击SARS-CoV-2战役中最辉煌的一刻,标志着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且经济开始有序复苏。整整76天,我们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但国外的疫情却愈演愈烈,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为了防止输入性病例再次传染,我国各通商口岸以及人流通道均已采取了强

Cell子刊:HIV入侵健康细胞的第一步,有一个关键分子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发艾滋病的病原。一旦HIV进入人体后,它们会通过感染T细胞破坏免疫系统,迫使患者免疫力迅速下降,引发多种免疫并发症、肿瘤等导致死亡。更狡猾的是,艾滋病病毒会将遗传物质永久性插入到宿主T细胞的DNA中,形成休眠状态的病毒库。  已有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颗粒表面的包膜糖

“杀手”埃博拉:肆虐全球,“落网”中国

  当烤鹅吱吱作响,圣诞树亮起彩灯,《细胞》杂志社的氛围则完全不同。编辑紧张地盯着电脑屏幕,逐字逐句地校对着一个特洛伊战争“木马计”般的“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重磅的论文,题为《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结合内吞体受体NPC1的分子机制》。在论文针对的那场“战争”中,入侵者正是肆虐了40年的埃博拉病毒,被攻

分离病毒及构建假病毒在抗疫研究中的应用

新冠疫情已经在全球范围爆发,目前确诊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90万,并且这一数值还在持续增长中。在疫情爆发初期,我国科研战线迅速行动,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了病毒毒株,及时向全球共享。那么为什么分离病毒毒株这么重要呢?毒株分离的意义和难度病毒毒株的分离对于疫情的防控、抗病毒药

新发现:为什么源自蝙蝠的病毒如此致命?

  近年来,无论是SARS还是MERS,是埃博拉病毒还是马尔堡病毒,亦或是正在肆虐的新冠病毒2019-nCoV,都非常“巧”地源自于蝙蝠。但是,这并不是随机的巧合事件。  在《蝙蝠十问》一文中,我们介绍了十个与蝙蝠相关的问题。就在上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团队在eLife上发表了一篇新的论文

中国科研团队破解乙肝之谜

      全球有超过3.5亿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来感染宿主细胞,只有弄清病毒入侵机制,才有可能找到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       早报讯 昨天,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

Science重要成果:将艾滋病、肝炎一网打尽

  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们获得了一个违背常理的研究发现,有可能促成新的方法清除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疾病持续的病毒感染。这一研究发表在4月12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新研究将焦点放在了机体的I型干扰素(IFN-1)蛋白上。自从50年前发现INF-I以来,人

Science:I型干扰素 潜在的治疗HIV新策略

  近日,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获得了一个违背常理的研究发现,有可能促成新的方法清除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疾病持续的病毒感染。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了发表近期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新研究将焦点放在了机体的I型干扰素(IFN-1)蛋白上。自从50年前发现INF-I

流行病学-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症病毒分析

7.流行病学美国1987年首先暴发PRRS,但后来用血清学方法证实1985和1986两年在美国收集的猪血清中就已经存在PRRSV的特异性抗体。1990年6月欧洲首次在德国发现该病流行,年末又在荷兰发现该病,两国的集约化猪场有近4000个猪群感染了PRRSV,并很快蔓延到其它欧洲国家。该病在北美和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