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物构所等在团簇负载型MOF薄膜材料研究中获进展

纳米团簇和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都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如何将两者在一个体系内复合发展新的功能材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受限于MOF材料有限的窗口尺寸,与孔道尺寸匹配的纳米团簇分子均难以直接负载到MOF孔结构中。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健和张磊领导的无机合成化学团队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ristof Wöll课题组合作,在科技部“973”计划、国家基金委“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创新群体、中科院“新兴与交叉领域”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下,采用液相外延生长法成功将手性纳米团簇分子(手性钛氧团和稀土配合物)负载到MOF(HKUST-1)薄膜的孔道中。该方法能够非常高效地将纳米团簇分子有序排列在MOF孔道结构中,并且能够按功能导向负载目标团簇分子,所获得的团簇负载型MOF薄膜材料整体呈现出客体分子的功能(光致......阅读全文

我所揭示铁钒团簇活化氮气的微观机制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305/t20230517_6758212.html  近日,我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簇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组(2506组)江凌研究员和谢华副研究员团队利用光电子能谱实验方法,研究了异双核金属团簇FeV–与氮气的

福建物构所金属有机π团簇理论研究取得进展

非线性光学材料在原子冷却、量子信息存储、光子飞轮和光开关方面的应用展现了广阔前景。团簇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结构单元,但是现有的团簇理论大多侧重于对几何构型的解释,对其性能特征的描述相对较少,探索团簇结构特征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芳香性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对于揭示分子体系的几何结构、稳定性、电子离

福建物构所金属有机π团簇理论研究取得进展

  非线性光学材料在原子冷却、量子信息存储、光子飞轮和光开关方面的应用展现了广阔前景。团簇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结构单元,但是现有的团簇理论大多侧重于对几何构型的解释,对其性能特征的描述相对较少,探索团簇结构特征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芳香性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对于揭示分子体系的几何结构、稳定性、电

质谱分析在金属团簇配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5年10月17日,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质谱大会)在浙江大学紫荆港校区体育馆盛大开幕。厦门大学化学系 郑兰荪  来自厦门大学化学系的郑兰荪院士带来了题为《质谱分析在金属团簇配合物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  郑兰荪介绍到金属(团簇)配合物的表征几乎完全依赖于单晶的X射

超高催化活性的超薄二维MOF纳米片

  近日,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宁国宏/李丹团队结合金属有机框架(MOF)、共价有机框架(COF)和二维材料化学,开发出具有超高催化活性的超薄二维共价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相关研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暨南大学博士后危荣佳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宁

科学家利用MOF制备出新型光学陶瓷

  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晶粒无取向烧结而成的块材,因为存在缺陷、气孔以及材料本征的双折射,通常是不透明的。光学陶瓷是消除了光散射的、透明的特种陶瓷,可兼具单晶、玻璃等其它透明块材等优势,可用于制作高性能光学窗口和激光增益介质。但是,光学陶瓷对材料或前驱体的要求非常苛刻,不但需要高纯度和尺寸均匀的纳米晶用

福建物构所钛氧簇复合银簇研究获进展

  金属及半导体纳米粒子由于具有独特的光、电、磁或催化性能,受到化学、材料领域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材料的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规律,作为其分子模型的贵金属团簇和半导体团簇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另一方面,二氧化钛负载贵金属催化剂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如果能将贵金

树脂负载铁酸钴改性材料问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887.shtm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青年教师朱敬林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潘丙才教授课题组合作,制备出树脂负载铁酸钴改性材料,并将这种材料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有机膦酸。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危险材料杂

基于关联电子材料的p型透明导电薄膜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在基于关联电子材料的p型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中发现:关联氧化物中电子关联强度的调节是探索高性能p型TCO材料的有效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 上,并被选为编辑推荐(Editors’suggest

大连化物所等贵金属合金团簇合成及其催化应用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金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家辉与上海科技大学副教授李涛、燕山大学教授孙科举合作,在贵金属合金团簇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相比单组分金团簇,金银合金团簇

大连化物所水溶液中离子团簇化合作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庄巍研究组与美国莱斯大学郑俊荣教授(大连化物所高级伙伴研究员)合作,在水溶液中离子团簇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尽管科学界为解开水中的离子水合作用结构做出了长期的努力,但是许多未知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1:1强电解质水溶液的离子团簇的存在和结构。过渡金属盐类溶解于水,

北理工化学学院在团簇化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催化剂在化学化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产生活中超过80%的产品在其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表面结构复杂、活性的影响因素众多,使用现有手段,研究人员较难直接获得催化剂活性位点的构效关系。利用团簇模型,在条件可控、排除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对活性位点进行模拟,可以在单一原子量分辨水平上测量团

物理所等实现硼幻数团簇的合成和有序组装

  硼是周期表中第5号元素。相比于碳,硼原子最外层缺少一个电子,因而硼与硼之间能形成复杂的多中心多电子的化学键,使得低维硼单质成为结构最丰富的材料之一。由少数分子构成的硼团簇被认为是各个维度下硼单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例如,硼三维块体和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为二十面体的B12团簇

清华大学李佳团队、王定胜团队Nature-Commun.

  单原子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极高的原子利用率,因此在催化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由于单原子具有极大的表面能,为抑制单原子团聚变为团簇,探索合适的衬底负载单原子来构成异质催化剂成为目前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衬底的选取既需要保证单原子负载后具有活性,同时为单原子提供较强的结合能来尽可能提升单原子的负载量

福建物构所金属有机框架薄膜的组装及性能研究获进展

  开发和研究具有高介电常数、低漏流和高击穿电压的功能器件对栅极介电薄膜材料和高电子传输二极管等电子器件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大部分栅极介电薄膜材料都是基于传统的硅基电子元件材料。然而,传统的硅基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面临高介电损耗以及由于厚度引起的隧穿效应等问题。为此,开发高介电常数薄膜材料有

上海硅酸盐所在钠离子电池材料设计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军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云辉团队通过合作研究,设计有机共轭分子的三维折扇排列与过渡金属离子配位构建纳米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苝四甲酸锌(Zn-PTCA),首次突破共轭碳环储钠的电化学活化,极大地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储钠容量,为进一步设计新型高比容量电极

化学所等用离子液体水凝胶一步合成负载型纳米催化材料

  离子液体是一种绿色功能介质,具有不挥发、性质稳定、熔点低、液态温度宽、溶解能力强、功能可设计等优点,在化学反应、材料科学、萃取分离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离子液体性质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

Angew:二维MOF纳米晶光电催化CO₂还原的平面内分形多孔图形雕刻

  固态材料的合成后转化(PSC)可以产生多样化的复杂结构和组成,显示出独特的性能和应用。除了典型的均质化学蚀刻导致空心或凹形形态外,晶格引导的各向异性蚀刻以产生多孔的分层图案,在一些传统的2D纳米晶体(NCs)中,通过在高温下使用干气态蚀刻剂,几乎没有探索过。然而,这种高温反应性气体环境与大多数先

中国科大在催化剂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进展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对于现代工业至关重要。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中的载体不仅扮演着分散和稳定金属纳米颗粒的作用,还会与金属颗粒产生强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梁海伟课题组与武晓君课题组进行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合作研究,基于硫掺杂碳负载

离子辐照氢键团簇诱发的质子转移新碎裂衰变通道

  重离子辐照能够造成机体组织辐射损伤,也是杀死癌变细胞治疗癌症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离子与机体组织相互作用在分子尺度的微观机理目前尚不清楚。α粒子辐射的生物学危害已被充分认识,但生物分子损伤机制仍远未被理解。生物分子中不可修复损伤一个重要的来源是α粒子撞击诱发分子的电离及随后电子和核的弛豫过程。  近

合肥研究院在团簇结构调控和性能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伍志鲲带领的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杨金龙带领的课题组合作,在金属纳米团簇的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Kernel Tuning and Nonuniform Influence on Optical and Ele

相对论能量高电荷态离子测量团簇结构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在理论上论证了利用加速器产生的相对论高电荷态离子探测氦团簇(4He2)结构的可行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氦团簇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特殊的二聚体分子,它的束缚能非常小(10-7eV)并具有宏观尺度的分子轴长度(最长可达0.02μm)。这一特征

大连化物所利用中性团簇红外光谱发现最小冰立方新结构

  近日,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江凌研究员和杨学明院士团队与清华大学李隽教授团队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大连相干光源的中性团簇红外光谱实验方法,发现了多个最小冰立方的新结构,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个水分子组成的水团簇,该工作为揭开冰的微观结构和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冰在

上海应物所提出原子核Alpha团簇结构的新探针

  团簇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物理领域,比如从星系结构至纳米层次,并且理论预言在费米尺度(1 fm = 10-15 m)的亚原子领域存在由中子-质子构成的alpha团簇结构及核分子态。最新的核理论预言团簇结构不仅存在于轻核激发态及远离β稳定线核中,甚至在轻核基态中也有团簇结构存在,比如12C基态附近可能

亚纳米Fe团簇和单原子协同催化高效合成亚胺新策略

  近年来,非贵金属氮掺杂碳基单原子催化剂(M-N-C)因其原子利用率高、结构可调性强、稳定性好等优势,在能源存储与转化、生物医学、有机催化转化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目前高温热解法仍是最为普遍采用的M-N-C催化剂制备方法,但在高温热解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导致金属纳米颗粒(NPs)或亚纳米团簇(NCs)的形

研究发现新型共催化剂氧化铂团簇可控制氢气反应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杨化桂和化学学院副教授王海丰在一项最新研究中,首次提出以一种新型共催化剂材料—— 一氧化铂团簇来控制氢气反应方向,这一发现将对太阳能光解水制氢领域及相关清洁能源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近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领域中,金属铂一直被视

碳酸盐团簇同位素数据标准化新方法

  碳酸盐团簇同位素是目前不断发展的古温度代用指标,在地球科学诸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分析测试方面,要获得准确可靠的碳酸盐团簇同位素组成(如Δ47值),通常需要使用合适的标准物质进行数据标定。近年来,碳酸盐标准校正法的提出,呈现出诸多以往传统气体标准校正所不具备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实验室在校

大连化物所研究团队发展中性团簇红外光谱实验方法

   近日,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凌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张东辉院士团队,与清华大学李隽教授合作,在中性水团簇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基于大连相干光源的中性团簇红外光谱实验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化学快报》。  团簇在能源催化和大气雾霾等诸多化学过程中广泛存在,团簇表征与性能研究

天津大学研发“团簇酶”为神经炎症患者带来福音

   日前,天津大学医学部张晓东团队成功设计出一类全新的人工酶——“团簇酶”。“团簇酶”具有超强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阿尔茨海默症、脑损伤等神经炎症治疗潜力巨大,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 酶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催化剂,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催化能在常温常

铁磁性Ru金属团簇的原位构造及催化应用方面获进展

  众所周知,金属在处于体态或团簇状态下因尺寸效应而展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进而具有不同的应用。对于3d金属如Fe、Co和Ni来说,小尺寸团簇使得能带变窄、电子局域增强、磁性会较体态显著增强。而对于4d金属如Ru等来说,其团簇倾向处于非結晶学的对称(non-crystallographic sym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