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斯坦福大学华人教授:人工皮肤能让假肢变真?

人类的手指在触碰机器人手指,这项研究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嵌满微型传感器的人工皮肤,赋予假肢一些人类皮肤的感觉能力。 很多爱看美剧的朋友也许会记得,在《实习医生格蕾》中有一集提到,骨科医生凯莉和神经科医生德里克共同研发一种可以让截肢病人的大脑接收到正常电波的假肢,用来帮助那些做过截肢手术的人们,营造出一种可以自由支配假肢的感觉,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病人焦虑的心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很多人都很期待这项技术能够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如今这项技术已然有了重大突破,让假肢具有触觉已经指日可待。 最近,斯坦福大学的华人教授鲍哲楠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塑料“皮肤”,这种塑料“皮肤”可以像人类皮肤那样弯曲,受伤后还可以自愈,同时它还能够作为一种传感网络给大脑传递温度、痛觉等信号,这种皮肤能够让失去部分肢体的人们带上假肢以后重新感受到触觉。想象一下,一位做过截肢手术多年的病人,突然间能够通过接触物体感觉到自己肢体的存在该是一件多么令人......阅读全文

华裔教授研制可拉伸太阳能电池 实现人工电子皮肤自我发电

  去年发明人工电子皮肤的斯坦福大学女教授,视探索比人类皮肤更敏感的“超级皮肤”为目标。她的研究团队近期又创造性地研制出世界最新的可拉伸太阳能电池,为人工电子皮肤增添了自我发电的新功能,同时将人类对电子皮肤的研究上升到新阶段。  鲍哲南2月23日接受记者访问时说,“我们已经证明了可以

新型电子皮肤让“死皮”重获感知

  生命体总能进化出各种复杂、精细的结构来实现特定的功能,皮肤就是这类杰作中的代表之一,它不仅是人体的天然屏障,也是感知外界环境变化的门户。基于皮革的电子皮肤设计原理示意图  但在生活中,人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伤进而在不同程度上损坏皮肤,因此,人工皮肤在前期的肢体保护和后期的仿真修复过程中都具有重要

生物摩擦学:动物仿生学+人体生物摩擦学

  全世界工业能源的1/3被摩擦损耗掉,人体内存在各种摩擦,如关节的摩擦;管腔(血管、气管、消化道、排泄道)内的摩擦;运动产生的肌肉、肌腱间的摩擦等。由于摩擦可以引起人体许多生理变化和疾病。  生物摩擦学(biotrobology)是以生物的摩擦、粘附及其润滑为中心,基于生物体材料的流变性质,研究摩

钟世镇院士团队骨骼3D打印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南方医科大学医疗3D打印研究所的工作场景。钟世镇院士。  7月9日,台风“莲花”正面袭粤,下午2点15分,南方医科大学生命医学楼前,飘起星星点点的小雨。年过九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走下汽车,缓缓将车门关上,拎包走上台阶。若不是最近做了一个小手术,老人会坚持步行,提前10分钟来上班。  他的学生——

热防护性能测试需要模拟哪几种环境?

    几种模拟环境下防护服的性能测试  一、环境模拟试验  技术环境模拟试验是测试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研究环境对技术产品的影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的兴起,对于技术产品的质量和环境适应性起着革命性变化。目前世界上各先进国家都极为重视,无论对电子电器产品和机械产

生物电子学开启人机结合新纪元

  半机械人的时代已经到来。生物学家、材料学家以及纳米技术专家正携手共进、攻克难关。图片来源:SOMEYA-SEKITANI GROUP/东京大学  John Rogers看上去不像是一个半机器人,但实际上他的改造已经开始。Rogers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材料学家,在最近的一

delsys便携式肌电信号采集及人体动作识别设计方案

本文设计前端模拟电路采集人体手臂、腿上的表面肌电信号,并进行一定的信号滤波,包括低通、高通,放大后通过美国delsys肌电处理器的A/D实现模数转换,进而简单数字滤波、处理,绘制表面肌电图(sEMG)以及通过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方法,判别人体一部分的简单动作。一、方案背景肌电信号作为生物电信号的一种

便携式肌电信号采集及设备应用简介

肌电信号作为产生肌肉动力的电信号根源, 它是生物电信号的一种,也是肌肉中很多运动单元的动作电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叠加,很大程度上反应了神经、肌肉运动的状态。我们从获取肌电信号的来源来看,主要分为两种,其一:通过针电极插入肌肉获取,即针式肌电信号,他的优点是干扰小,易辨识,但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其

美研制出新型人造皮肤材料触感敏锐可反复愈合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研制出首个具有敏锐触感且在室温下能迅速、反复愈合的人工合成材料。此进展或将导致更智能假肢或更有弹性的可自我修复个人电子产品的出现。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11日《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研究人员一直在竭力模仿人类皮肤的卓越性能,如皮肤的触感(发送给大脑的关于压力

美研制出可反复愈合的触敏塑料“皮肤”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研制出首个具有敏锐触感且在室温下能迅速、反复愈合的人工合成材料。此进展或将导致更智能假肢或更有弹性的可自我修复个人电子产品的出现。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11日《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研究人员一直在竭力模仿人类皮肤的卓越性能,如皮肤的触感(发送给大脑的关于压力

世界首条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诞生

  记者6月7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徐文涛团队与美韩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发出了世界上首条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让更智能的人造皮肤离现实又近了一步。这一研究成果在最新一期国际刊物《科学》上全文发表。  人类皮肤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其中有成千上万个感受器用于感知压力、温度、位置等信息。这些

3D打印带来医疗新革命

  1、什么是3D打印   3D打印(3Dprinting)也称为“增材制造(AdditiveManufacturing)”,它是新兴的一种快速成型技术。与传统的减材制造工艺不同,3D打印是以数据设计文件为基础,将材料逐层沉积或黏合以构造成三维物体的技术。   现代意义上的3D打印技术于20世纪

日本研发超薄可穿戴的电子皮肤 揉成球也能正常使用

  东京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可弯曲皮肤形态超薄有机电路。它只有食品包装纸厚度的五分之一,比羽毛还轻,通过获得大脑的信号,它可以改进假肢的运动。   电路厚度仅有两微米、弯曲半径5微米、重量为每平方公尺3克。一般人能看得清楚的最小物体大约是0.1mm,除以电子皮肤(厚度2微米)来计算,除出来的比率

人工义肢新突破:触觉反馈和肌内电极让义肢更真实

  在过去50年中,人工义肢的研发几乎止步不前,虽然它们的外观和结构有所改善,但在基本功能和控制方面的进展乏善可陈。不过,《科学转化医学》杂志近日发表了两项重要成果:用逼真的触觉反馈引导假肢,用肌内电极发送可靠的运动指令。这使得目前义肢存在的巨大局限性有了显著突破。  据《自然》杂志网络版近日报道,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位中国科技青年入选英雄榜!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于 2016 年正式落地中国,次年,“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国榜单正式发布!四年成长、四届榜单,我们持续关注和发掘中国科技发展中不断崛起的新兴力量。从实验室里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到各前沿领域的科技创业者们所取得的里程碑式

世界首条柔性人造触觉神经研发成功

  如果能让机器人拥有触觉,可以感知温度、压力,甚至具有神经活动,那么它们将“解锁”更多新技能。日前,世界上首条柔性人造触觉神经的问世,让这一设想距离现实更近了一步。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鲍哲楠、韩国首尔大学李泰宇、南开大学徐文涛团队联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基于柔性有机电子器件的高灵敏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可能在未来30年改变世界! (二)

再生医学人工骨骼、人工关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再生医学在医学领域的科研、转化与应用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不断造福患者。再生医学是21世纪人类新型健康保健的先导,将可能治疗目前不能治疗的疾病,比如说糖尿病,脊髓损伤,心急梗死,肝衰,肾衰,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导致的组织和器官的损坏都可能通过再生医

2050年人人都有望变“超人” 只是技术时间问题

拥有一个仿生肢的贝托尔特·迈耶博士与仿生机器人“雷克斯”人工心脏 “聪明药”莫达非尼片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从外部世界获得更多辅助设备,让自己迅速变身为“超人”。在未来的超人世界里,残疾人将是那些没有安装仿生器官的人。与此同时,人类也需要制定一套更高的伦理标准来约束“

腾讯WE大会:Nothing but the Future

  11月8日下午,腾讯2014 WE大会在京举行。12位科技精英从全球各地汇聚到一起,围绕“Nothing but the Future”这个主题,从各自领域出发,描绘了一幅幅关于人类未来生活的蓝图。  产品是什么样子?能感知脑电波,自动推送精准服务。  交互是怎样?空气交互,无需各种平板、眼镜.

2017年5月CRISPR/Cas亮点盘点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