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北京已确诊4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今日(3月21日)通报,昨天新确诊1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这是继3月13日北京发现中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后,确诊的第4例病例。 据通报,患者张某,男,50岁,福建省三明市人,安哥拉务工人员,出国前未接种黄热病疫苗。患者于3月6日(北京时间)在安哥拉出现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3月6日至16日前往当地多家医院诊治,3月18日乘飞机经迪拜转机,3月18日晚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入境时体温正常。患者归国途中,其亲友已将患者患病及航班信息通报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患者抵达北京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即对其进行筛查,发现其尿液标本黄热病核酸阳性。3月19日,患者转入医院住院隔离治疗。3月20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标本复核结果为黄热病核酸阳性。随后,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患者为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目前患者病情较重,正在积极治疗中。 北京市卫计委提醒,近期前往安哥拉等......阅读全文

黄热病的病因分析

  黄热病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披膜病毒科,病毒直径22~38纳米,呈球形,有包膜,含单股正链RNA。易被热、常用消毒剂、乙醚、去氧胆酸钠等灭活,但在血中能于4℃保存1个月,在50%甘油中于0℃下可存活数月,于-70℃或冷冻干燥条件下可保持活力数年。最初分离的黄热病毒Asibi株通过组织培养弱化成17D

关于黄热病的基本介绍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头痛、黄疸、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主要表现。本病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呈地方性流行,亚洲尚无本病报告。由于黄热病的死亡率高及传染性强,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之检疫传染病之一。

治疗黄热病的相关介绍

  1.一般治疗  黄热病的治疗应卧床休息直至完全恢复,应住在无蚊虫的屋内,尤其在病儿发热期间有病毒血症应使用蚊帐。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频繁呕吐者可禁食、给予静脉补液,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对症治疗  高热时黄热病的治疗宜采用物理降温为主,禁用阿司匹林退热,因可诱发或加重出血。频繁呕吐

预防黄热病的方法有哪些?

  1.管理好传染源  由于我国已经发现输入性病例,所以黄热病的预防应加强边境检疫,对于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须出示有效的预防接种证书,以防止该病传入我国。对来自黄热病流行区的人员开展体温检测、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检查,重点关注有发热、黄疸等症状人员。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防止本病的

简述黄热病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3~6天。多数受染者症状较轻,可仅表现为发热、头痛、轻度蛋白尿等,持续数日即恢复。重型患者只发生在约15%的病例。病程经过可分为4期。  1.感染期  急起高热伴有寒战、剧烈头痛及全身痛,明显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患者烦躁不安,结膜充血,面、颈潮红。心率与发热平行,以后

我国确诊多例黄热病输入病例

自去年底安哥拉黄热病疫情暴发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已经发现输入性病例。为做好相关医疗救治,国家卫计委5日公布黄热病诊疗方案。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黄疸、出血等,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黄热病主要经蚊叮咬传播。

黄热病疫苗的功用

黄热病疫苗(Yellow Fever Vaccine)是一款有预防黄热病功效的疫苗。

黄热病疫苗的用法用量

以氯化钠注射液溶解,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每10年加强1次,溶解液1h内用完,剩余的应弃去。

国家卫计委印发黄热病诊疗方案

  自去年底安哥拉黄热病疫情暴发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已经发现输入性病例。为做好相关医疗救治,国家卫计委5日公布黄热病诊疗方案。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黄疸、出血等,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黄热病主要经蚊叮咬传播。人对黄热

黄热病的鉴别诊断和预后相关介绍

  诊断  对于典型病例黄热病的诊断不难,而对于散发的、早期或轻型病例不易确诊,需借助于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在黄热病的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病毒性肝炎、恶性疟疾及药物中毒性肝炎等进行鉴别。  预后  轻症患者一般顺利恢复,不留后遗症。重症患者的病死率随每次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