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哈佛华裔牛人Nature成果克服农业最大威胁

近期,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分子,可能有助于解决现代农业中最为紧迫的一个问题:现在出现了一些昆虫,能够对某些经基因工程而抵御害虫的作物性状产生抵抗力。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4月27日的《Nature》杂志。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哈佛大学华裔牛人David Liu,据称这位教授是一位从来没有做过博士后的年轻教授,他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99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攻读博士学位,在Peter Schultz教授指导下从事核糖核酸研究,并自主首次开始活细胞遗传密码的研究。之后就被哈佛大学任命为助教授,2004年晋升为教授。Liu教授曾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列入全球Top 100 青年发明家(35岁以下),“大众科学”亦将其列入全美Top10最具才气的青年科学家。 2011年,Liu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在《Nature》杂志,报道了一种利用噬菌体体系进行生物分子合成的快速新方法,这种方法能在实验室内快速进化蛋白质,他们利......阅读全文

创新中国论坛综述:创新人才培养,箭在弦上,路在何方

  日前,由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成功落下帷幕。   作为论坛主席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在耄耋之年仍然心系祖国,关注祖国的未来,令人敬佩。尤其,他在会上就创新之道发表的主旨演讲

袁亚湘院士:学生要敢比老师厉害

袁亚湘院士   “有没有梦想,敢不敢去做别人没做过的研究,这是我招收学生时的要件。”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袁亚湘这样说。  “科学研究是一个长久的东西,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时不能急功近利。”袁亚湘说,比如陈景润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呢?可能马上用不上,但现在知道了,它在破译密码时

筑巢江淮凤来仪——安徽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创业纪实

  “我们团队去海外招引人才,一说安徽的政策,大家都觉得很有吸引力。”合肥中科普瑞昇董事长刘青松博士这样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过去的一年,中科普瑞昇吸引了多位海外顶级人才,刘青松的团队已经建成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于癌症激酶靶点的细胞库,填补了国内新药创制领域此类检测体系的空白。围绕新药创制,来合肥创新

“中医热”全球升温 人大代表张伯礼呼吁制定规则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已有16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中医药和针灸,有5万个中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将近50万,其中洋中医占70%,并且全球有200多所正规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他们的服务对象已经从华人华裔为主到为本土

盘点2014年令人关注的科学人物

   科学家,可能是最不愿意站在聚光灯下的一个职业群体。与政界领袖、演艺人士、体育明星等公众人物相比,他们在大众传媒上相对较低的曝光度和关注率,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判断。  大部分时候,他们低调而务实,更愿意安心于各自的事业领域,与同行交流看法,切磋专业问题。然而,用知识创造、技术发明为人类社会谋求

2位女科学家得诺贝尔化学奖,华裔科学家张锋失之交臂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生物化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生物化学家Jennifer Doudna,以表彰其在基因编辑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CRISPR技术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诺奖候选的光环所围绕。为了C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