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金属:可创造现实生活中的“终结者”

“中国的原创科技成果,哪些能够向世界输出?我希望液态金属算一个。”中科院理化所双聘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刘静告诉记者。 在中科院理化所,刘静团队的“主战场”——低温生物与医学实验室面积不足30平方米,狭小的空间摆满了瓶瓶罐罐和大量自行研发的仪器设备,以至于连个舒服伸腿的地方都不好找。就在这里,一个由9名核心成员组成的团队,做出了液态金属基础及相关应用研究的大多数前沿成果。 “目前在液态金属研究许多领域,我们处于当仁不让的‘领跑’地位。”一向谦逊的刘静说到这里信心满满。 他的信心从何而来? 借助液态金属研发应用,未来人们甚至可以直接打印出一台手机,造出像电影中那样的“终结者” 走进实验室,一位科研人员正在制作一个提升液态金属性能的器件。刘静介绍,团队最近在为完成一项液态金属原创成果加班加点。 刘静提到的液态金属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像水一样呈液态的金属。金属熔点较高,通常除了水银,常规环境下的金属多呈固态。让金属......阅读全文

世界首个自主运动的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

  近日,由研究员刘静带领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医学院联合研究小组,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Self-Fueled Biomimetic Liquid Metal Mollusk (2015)的研究论文,迅速被New Scientist、Nature 研究亮点

刘云:科研团队建设须放眼长远

  据媒体报道,陕西省计划在3年内打造百余支科技创新团队。   下大力气建设科研团队的做法值得借鉴。从长远看,通过科研课题攻关所培养、产生的科研团队远比科研成果本身重要。科研成果即便暂时领先,也有落后的时候,要想在科研上做到与时俱进,在技术上不断更新换代,就得依靠科研团队,而且是依靠具有可持续创新

中科院鼓励科学家在前沿领域任意遨游

   十几年前,中科院理化技术所刘静发现,每当实验中不小心将液态金属飞溅到别的物体,比如沾到电脑屏幕上时,它根本就擦不掉,并且越擦越脏。刘静思考:既然液态金属在其他物品表面擦不干净,何不利用这个特点将其做成墨水来写电路?进而他又想是不是还可以直接由此打印出图案化的电路?就这样,刘静一发不可收拾,相继

液态金属浴型恒温磁力搅拌器

液态金属浴型,采用电热管作为热源,内嵌于金属容器内,容器内加入低熔点金属作为介质,适合较小容量的园底烧瓶或试管使用,低熔点金属熔点70度,适合70度以上加热反应实验,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特性,导热率是导热油的五倍,液态金属与反应容器接触紧密,传热性能良好,液态金属还有一定的磁性,配合磁力搅拌装置更利于

高温液态金属粘度仪的研究与设计

粘度是表征流体性质的一项重要参数,能直接反映不同流体的特性。粘度及其测量在国民经济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许多工程技术应用都需要流体粘度参数。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关领域里的粘度测量越来越得到重视,粘度测量方法与测量技术也有很多新的发展。目前粘度测量正在向高精度、自动化、实时在线的

液态金属“变身”神经电极:向解密生命进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7054.shtm 科学家们已经证明,神经传导实际上是一种电化学的过程——神经纤维上顺序发生的电化学变化,让人类的“想法”变成了动作,让大脑能够指挥身体。那么,人类能不能模拟这种神经传导方式呢?这种

液态金属Galinstan具有许多奇特性能

  电影《终结者》系列中的液态金属机器人“T-1000”展现出了液态金属独有的特性:具有液态的流动性、金属的高强度,受伤后可自修复等。在现实中,液态金属Galinstan(Ga和In的共晶合金)不仅具有这些奇特的性能,还具有极佳的电性能(34,000 S·cm-1)、热力学性能等,因此在柔性印刷电子

微流芯片将液态物质分析时间缩至几秒

  近日,在最新一期《芯片实验室》杂志的封面上,刊登了化学方面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德国莱比锡大学分析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运用微流芯片技术,使液态化学物质分离与质谱检测得以同时进行,从而将整个分析过程缩短到几秒钟。   莱比锡大学分析化学研究所德特勒夫·贝尔德教授领导的工作团队完成

理化所发现电场诱导的液态金属射流基础现象及其用途

  近日,由刘静研究员及何志祝博士带领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了一种独特的极低电压诱发的液态金属射流现象,为金属微滴乃至固体颗粒的快速制备和精确操控打开了一条新途径,相应论文发表于美国物理学会《应用物理快报》(Fang et al,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我国率先研发出液态金属“软体动物”-能“吃食物”

  经典科幻电影《终结者》系列中出现的T-1000和T-X型号终结者,可根据环境随意变形,被子弹打穿后可自动修复。让人们领略到了液态金属机器人的魅力,虽然科幻与现实研究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理化所联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镓基液态合金吞食少量“食物”后,可以在各种

《终结者》液态金属机器人走近现实

  电影《终结者》中,反派机器人T1000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它由特殊液态金属组成,时而坚不可摧,时而柔软似水,像橡皮泥一般可任意改变自己的形状。近日,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兰司博士,通过与中、美、澳、日等国科学家深度合作,探明了人为调控非晶合金微观结构的作用机制,使人类离实现这一场景更近

新式3D打印技术-可打印液态金属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在室温条件下用液态金属打印出独立的结构。   能够直接打印液态金属,对金属线、电子互联、电极、天线、人工超常材料和光学材料来说,其柔软、伸缩性和形状可塑性十分重要。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学助理教授Michael

研究揭示柔性液态金属薄膜的自组装方法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其中的针法是将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插入人体特定深度的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医生在行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依赖自身经验及手法将针递送至特定的穴位,对于医生的技能要求很严格。客观化和精确化是中医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发展针刺响应的超敏深度传感器对于刻画扎针深度的定量化表

刘明团队和杨建华团队在类脑感知计算领域获进展

  当前,人类社会正由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社会的构建需要信息技术系统能够对外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获取、高效处理并及时做出决策。发展“感存算一体化”的低功耗智能信息处理系统是其重要趋势。脉冲神经网络作为下一代神经形态计算技术,是构建高能效存算一体数据处理中心的理想选择。为实现脉冲机制的感存算一体智

理化所提出液相3D打印等功能器件液态金属快速制造技术

  近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生物与医学科研团队,在多年液态金属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相继在液相3D金属打印及功能电子器件快速制造领域取得系列新进展,多项工作先后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知名刊物,并在国内外引起重要反响。  众所周知,金属3D打印是当今增材制造领域的难点和制高点,由于存在技术瓶颈以及

江南大学刘小浩团队J.-Catal发文

  近日,江南大学化工学院刘小浩教授(点击查看介绍)团队在揭示[Cu2(μ-O)]2+-ZSM-5催化甲烷低温非自由基氧化耦合溶剂水强化产物脱附和活性中心再生高效制甲醇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在催化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Catalysis 上发表。该论文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房志浩和硕

阴和俊到理化所调研室温液态金属研究进展

  11月26日上午,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到理化技术研究所调研室温液态金属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  理化所刘静研究员介绍了实验室在室温液态金属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的多项进展,主要包括基于液态金属的高端能源与热管理技术、室温液态金属印刷电子学、基于DREAM-Ink的新兴生物医学工程学技术

我学者研发出液态金属驱动机器人

  电影《终结者》中的液态金属机器人“T1000”开启了液态金属在机器人领域应用的梦想之门。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张世武副教授研究团队与其合作者组成的联合研究组,设计了基于镓基室温液态金属的新型机器人驱动器,首次实现了液态金属驱动的功能性轮式移动机器人。该成果日前发表在

我国完成首次液态金属空间热管理在轨试验

  近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的空间站航天技术试验领域完成我国首次液态金属热管理在轨试验,取得了系列关键技术成果。  液态金属的导热和吸纳热量能力远大于传统导热剂,能够实现高热量的快速散发,在航空航天、先进能源、大功率器件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液态金属热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界面导热、对流换热和相

我国完成首次液态金属空间热管理在轨试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230.shtm近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的空间站航天技术试验领域完成我国首次液态金属热管理在轨试验,取得了系列关键技术成果。液态金属的导热和吸纳热量能力远大于传统导热剂,能够实现高热量的快速散发

全球芯片销售降温幅度远超预期,市场预计超-6000-亿美元

据彭博社报道,芯片销售的降温幅度超过此前的预期。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局将芯片销售额今年的市场前景从之前的 16.3% 下调至 13.9%。到 2023 年,它预计芯片销售额仅增长 4.6%,是自 2019 年以来的最低增速。WSTS 表示,今年市场仍有望超过 6000 亿美元。明年的预测增长将是自中美

清华朱静院士团队在超导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431.shtm2017年,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朱静进入了一个她不熟悉的超导材料研究领域。在近十年的测定量子材料序参量的电子显微学方法研究基础上,朱静团队在超导材料中获得了一些重要发现。2023

理化所提出液态金属低品位热量自动捕获与发电方法

    最新一期《应用物理快报》报道了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基于液态金属虹吸效应实现低品位热量捕获与发电的研究成果。在此项工作中,低温生物与医学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将室温金属流体引入到低品位热量捕获领域,并借助于温差驱动的虹吸效应及半导体发电模块,实现了在完全无运动部件、无外电源驱动下

刘光慧/项鹏/曲静合作揭示控制灵长类衰老的节律开关

  昼夜节律机制调节哺乳动物的睡眠-觉醒周期、新陈代谢、免疫功能和繁殖等生理活动与外界24小时昼夜循环相协同,从而维持机体组织和细胞生理活动的动态平衡。节律紊乱通常被认为是机体加速衰老的重要诱因。然而,核心节律机制如何调控灵长类的衰老仍知之甚少。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中山大学项鹏研究

刘如谦/董民团队有望开创全新治疗模式

  “美容毒素”结合诺奖技术:  提到肉毒杆菌毒素(BOTOX),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用来去除皱纹和瘦脸的医学美容疗法。不过这款神经毒素除了在美容方面的作用以外,在治疗慢性偏头痛和肌肉痉挛等疾病症状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BOTOX问市30多年来,已经斩获了FDA批准的十多项适应症。  近日,顶尖科学期

刘再华及其团队:另辟蹊径探碳汇

   刘再华及其团队在普定水碳通量模拟试验场  近年来,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全球变暖,随着气温逐年升高以及海平面逐年上升,碳减排和低碳环保生活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的潮流。然而,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全球大气CO2汇的位置、大小、变化和机制至今仍不确定,各国科学家对此观点迥异,争议很大。  目

新材料可快速膨胀固化也可再次恢复液态

  我国科学家近日在液态金属研究领域又获新进展。清华大学教授刘静研究组联合中科院理化技术所,发现了一种基于多孔液态金属(镓铟合金)的普适性柔性材料——PLUS材料。这种材料在极限情况下可快速膨胀至原体积的7倍以上,膨胀后甚至可携带重物漂浮于水面。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材料视野》上。  

刘捷:用苗木种植治理重金属污染

  “这些年,我们把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治理作为民生工程的一件大事来抓,努力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世界性难题,初步探索出一条重污染地区修复国土、治理环境的新路。”江西省新余市市长刘捷代表说。   新余是一座典型的重化工业城市,经济快速崛起,工业的粗放式发展也使得农村部

理化所发现液态金属在石墨表面的自由塑型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生物与医学研究组首次报道了液态金属可在石墨表面以任意形状稳定呈现的自由塑型效应,并实现了逆重力方式的攀爬运动,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先进材料》。此前,金属液滴因自身表面张力较大,在电解液中通常以球形方式存在,塑形能力及变形模式相对有限。  在这篇题为《石墨表

新型纳米液态金属电子墨水和智能柔性导电器件

  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柔性电子器件的需求与日俱增。柔性电子技术需要电子器件具有柔性、可拉伸性、生物相容性等诸多新特性。液体金属(Liquid Metal, LM)完美结合了液体的形变能力与金属的导电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是理想的柔性电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