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颖DielsAlder[4+2]环加成酶PyrI4的催化机制

Diels-Alder(D-A)反应是一类能够直接形成C-C键的重要有机反应,可以高效地实现对杂环、手性螺环和桥环等复杂结构的构筑,被广泛地应用于合成化学领域;近年来一些特殊的D-A反应还被开发为“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和“生物正交化学”(bioorthogonal chemistry),并应用于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中。通过对天然产物生源合成途径的分析,诸多天然产物的骨架构筑过程中可能涉及到D-A反应,因此D-A反应也经常被巧妙地应用于天然产物的仿生合成研究中。一方面,随着分子前线轨道理论的发展,合成化学家开发了一系列能够促进D-A反应的小分子催化剂;另一方面,基于著名化学家鲍林的酶催化理论(生物大分子在催化过程中可以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稳定底物小分子的反应过渡态),人工筛选、制备的能够识别底物反应过渡态的抗体酶或核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催化分子间的D-A反应。然而,由于缺乏直接的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阅读全文

南京大学最新《Nature》文章发表首发性成果

  研究人员巧妙设计实验,通过体内敲除基因、体外酶催化反应、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蛋白晶体的研究等,表征了首例可催化[6+4]/[4+2]环加成反应的酶。这类酶的发现将进一步拓展人们对周环反应酶的认识,启发科学家们将来利用和改造周环反应酶来实现有价值的分子转化。  来自南京大学生科院的戈惠

上海有机所:新颖Diels-Alder[4+2]环加成酶PyrI4的催化机制

  Diels-Alder(D-A)反应是一类能够直接形成C-C键的重要有机反应,可以高效地实现对杂环、手性螺环和桥环等复杂结构的构筑,被广泛地应用于合成化学领域;近年来一些特殊的D-A反应还被开发为“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和“生物正交化学”(bioorthogonal che

刘文团队发现两种酶可促D-A环化反应发生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文团队,经过长达12年的努力,在螺环乙酰乙酸内酯/内酰胺抗感染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中发现了两种不同的酶,可极大促进[4+2]D-A环化反应的发生。该发现为证实D-A反应酶的天然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化学生物学》。上海有机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Nature子刊:抗肿瘤非典型角环素二聚体形成机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揭示了非典型角环素类海洋天然产物二聚体形成的关键机制。5月25日,该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basis of dimer formation during the biosynthesis of benzofluorene-

5月5日《自然》杂志精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5/247448.shtm  封面故事:翅膀的是与非  什么时候翅膀不是翅膀?当翅膀是“头盔”时。昆虫翅膀在大小和形状上都相差巨大,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从三个胸节中的第二个和第三个长出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科学家利用短片再现化学反应微观细节

  1928年,奥托・迪尔斯和库尔特・阿尔德两位化学家首次证明了二烯合成这个能够合成众多高分子、生物碱和类固醇的极具重要性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著名的迪尔斯―阿尔德反应。多年来,这项标志性的反应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人们研究有机化学机理的工具。鉴于此项研究成果对社会的贡献,迪尔斯和阿尔德在1950年荣获

亲和层析实验:常规方法(四)

2.配基吸附对于多肽、蛋白质或核酸,通常采用的共价吸附是, 通过胺反应将配基上的氨基吸附在树脂表面。溴化氰活化表面与伯胺发生反应形成亚胺碳酸盐是最常见的胺反应吸附。最典型的伯胺是赖氨酸侧链(Hermanson,1992;PorathetaU1%7)(详见第 28 章)。这种活化形式的优点在于可以使用

亲和层析实验:常规方法

实验步骤 一、亲和介质的选择 亲和纯化的成功取决于是否选择了合适的固相载体和配基。理想的亲和介质 (如吸附配基的固相载体)应该具备孔隙大、理化性质高度稳定的特征。亲和介质可以选择性的捕获相应耙标,既保证较弱的非特异性吸附,又可以在整个过

亲和层析实验:常规方法

实验步骤一、亲和介质的选择亲和纯化的成功取决于是否选择了合适的固相载体和配基。理想的亲和介质 (如吸附配基的固相载体)应该具备孔隙大、理化性质高度稳定的特征。亲和介质可以选择性的捕获相应耙标,既保证较弱的非特异性吸附,又可以在整个过程中维持良好的流动特征。优选介质应具备便宜、易获取和使用简便的特点。

蛋白质凝胶染色法实验

实验步骤 总蛋白质的检测 1. 总蛋白质色度法染色 简便的目视检测、相对简单的使用及广大熟悉方法的用户基础群,使得考马斯亮蓝(C B B )—直是最普遍使用的总蛋白质凝胶染色剂。如需要比考马斯亮蓝染色更高的检测敏感度,那么银

蛋白质凝胶染色法实验(五)

磷 蛋 白 的 检 测作为基本的细胞信号机制, 指定氨基酸残基的可逆磷酸化作用的重要性已无需争辩。当前磷蛋白染料具有受专利保护的构型,即磷酸基结合部分共价连接于荧光团。检测的方式是选择性结合磷酸化的氨基酸,但是没有荧光增强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 许多可溶的荧光复合物都可作为总蛋白质染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