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英科学家发现古老海洋生物晶须能修复人类受损肌肉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一种5亿年高龄的海洋生物拥有的纳米晶须能修复人类受损的肌肉组织。科学家表示,这一消息或许是身体遭受重创或终身残疾患者的福音。 生物材料专家斯蒂芬·爱松、朱莉·高夫以及詹姆士·杜根采用化学方法提取出了被囊动物海鞘的纳米晶须,这种纳米晶须仅数十纳米宽,远比人类头发丝细。他们发现,这些纳米晶须由化合物纤维素组成,当它们相互对齐并排成直线时,能快速修复受损的肌肉细胞。 科学家表示,这种纳米晶须纤维素不仅能修复已有的肌肉,甚至能让肌肉从无到有地生长出来,可替代人类受损或患病肌肉组织的人造组织,让全球各地数百万人因此受益。爱松说:“虽然这是一个相当精细的化学过程,但其潜在应用值得探索。” 纤维素是一种多糖(糖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长链),通常存在于植物中,是纸和某些纺织品(如棉)的主要成分。爱松指出,鉴于其独特的属性且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世界各地对纤维素青睐有加......阅读全文

间充质干细胞最新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向缺血或损伤组织归巢的特征,输入宿主体内后,可归巢于特定部位,在微环境影响下定向分化为内胚层、中胚层以及外胚层3个胚层来源组织的细胞,如骨、软骨、肌腱、脂肪、肝、肾、皮肤、肌肉、神经甚至胰腺等10余种成熟细胞,因而成为再生医学中器官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最初是在骨髓中发现含

Cell刊发新研究:逆转衰老真的实现了

  我们也许可以通过逆转因衰老而改变的基因活性来减缓衰老进程,甚至逆转衰老。  根据近期发表在《细胞》(Cell)上的一项工作,索尔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的研究人员通过调节一些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成功诱导分化后的成熟细胞成为胚胎类似

浅谈食品化学危害

常见的食品化学危害有哪些呢?食品中化学危害的来源,可将其分为:     (1)天然存在的化学危害,如真菌毒素、细菌毒素、藻类毒、植物毒素和动物毒素;     (2)环境污染导致的化学危害,如重金属、环境中的有机物等;  

NBT特别关注丨6位大咖指引心肌干细胞领域“再生”

  2018年,Anversa实验室超过30篇文章由于造假而撤稿,这一事件对于心肌细胞治疗领域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在过去的18年间,许多医生和科学家以此不实结论花费数年进行的科学研究变得毫无意义,不仅使病人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在该领域里投入的数百万计资金也付之东流。然而,骨髓细胞或者是成体驻留的心肌

重磅级文章解读2019年衰老领域研究新进展!

  时至岁末,转眼间2019年已经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20年,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里,科学家们在机体衰老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本年度科学家们在该研究领域取得的重磅级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Fouquerel et al. (2019). Mol

美国《探索》杂志:未来的科学何去何从

11位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预测  美国科普杂志《探索》为庆祝发行30周年,邀请11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了预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科学大师们到底怎样说。  1.肯·卡尔代拉(Ken Caldeira,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美国国

梳理维生素B功能研究最新进展

  维生素B(Vitamin B)旧称维他命B,是B族维生素的总称,它们常常来自于相同的食物来源,如酵母等。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主要有维生素B1(硫胺素、抗脚气病维生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PP(尼克酸或烟酸、抗癞皮病维生素)、维生素B6(吡哆醇、抗皮炎维生素),泛酸(遍多酸)、

研究人员攻克肌营养不良症干细胞治疗的难关!

  近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研究人员发现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能使可移植肌源性干细胞保持分裂能力,从而抑制其分化能力,进而改善肌营养不良症治疗。这在干细胞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研究结果以”Inhibition of Methyltransferase Setd7 Allows the In

珊瑚礁不能承受人类活动干扰之痛

海洋保护区内的珊瑚礁(上)和允许捕鱼的藻类覆盖的珊瑚礁(下)。图片来源:《自然—生态与进化》  全世界的珊瑚礁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团灭”,光芒渐失。  珊瑚礁及其形成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同时,也伴随着珊瑚物种多样性的加速减少。但我们却并不了解这将会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  近日,澳大利亚

笹井芳树:培养皿中长出视网膜

视网膜  科学家已经可以诱导干细胞形成视网膜,这为很多眼疾患者带来希望。  在子宫里,一团相同的细胞分化成各种不同的模样,最终形成高度有序的结构,组装成人体的全副器官。这个过程依照内在的“生物学蓝图”有条不紊地进行,引导组织产生折叠、皱褶,精确形成适当的外形和大小。  科学家很熟悉这个由简单到复杂的

干细胞培养制造技术新进展

  干细胞是一种能够长期存活,且具有不断自我繁殖能力和多向化潜能,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的原始细胞。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深入,干细胞在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等各种疾病的治疗上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干细胞技术是当今医学研究最前沿也是最热门的方向之一,近

PNAS开辟再生医学新范式

  力学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揭示“身体的物理力和力学如何影响发育、生理健康以及疾病预防和治疗”,正在加深我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哈佛大学Wyss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的工程师和生物医学科学家团结协作,有助于将这一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推向实际应用。现在,Wyss研究所和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一个研究

NIBS Cell子刊揭示重要的再生机制

  在肺部受损(包括肺切除)的时候,肺泡上皮会出现广泛的再生。如今我们已经比较了解肺泡上皮中的细胞种系关系,但还不清楚肺切除术(PNX)之后调控肺泡再生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汤楠(Nan Tang)研究员领导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

从基础到临床,“器官再生梦”正在成真

  显微镜下有一群发亮的细胞。那是从尿液中提取的上皮细胞,一模一样的梭型,密密地黏靠在一起;它们中间的一团小球,就是人们想获得的干细胞。就好像在拥挤的青蛙群中,变出了一团蝌蚪。这些“蝌蚪”就是再生医学的起点。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用尿液细胞转化的干细胞,成功发育成神经组织和牙齿

Science Immunology:首次发现为何移植10年后会出现免疫排斥

  人体器官移植中有一半的比例会在10到12年内出现受体免疫系统排斥,这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题,科学家们不清楚为何会在移植这么多年后再出现免疫排斥。近期来自匹兹堡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了这一过程中的一种关键关键细胞受体。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6月23日的Science Immunology杂志上。  

科学家公开致信谷歌创始人: 衰老是可以治愈的疾病

  “长生不老”是人们永恒的梦想,炼丹的古人数不胜数,“青春永驻”也在传奇小说里经常出现,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抗衰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抗衰老研究都是十分热门的领域, 最近,分子生物物理学家 Maria Konovalenko 致信 Google 联合创始人 Sergey Brin,

2016年干细胞领域突破性研究

  时至岁末,2016年已经接近尾声,在这一年里干细胞疗法研究领域又有哪些让我们眼前一亮的创新性研究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来学习。  【1】Stroke:干细胞疗法可有效治疗中风  doi: 10.1161/STROKEAHA.116.012995  患有中风的患者在经过向大脑中注射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培养制造技术新进展(二)

【5】Cell Stem Cell:开发出在体外长期培养成体干细胞的方法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MGH)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的一种新方法可能引发成体干细胞培养领域变革。研究人员描述了获得来自在日常治疗肺部疾病期间收集的各种组织样品中的气道干细胞(airway stem cel

警惕海中“PM2.5”微塑料

取样作业获取的海洋微塑料样本。新华社记者 白国龙摄  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水中,微塑料的身影再次被科学家“捕获”——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正在执行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的科考队成员近日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  这并不是人类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2016年,日本九州大学与东京海洋大学公布

基因编辑技术有望治愈肌肉萎缩症

    炽热的基因组编辑工具CRISPR又取得了一项成就——研究人员利用它治疗了小鼠的一种严重肌肉萎缩症。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有望用于治疗肌肉萎缩遗传病。图片来源:C. E. Nelson等      3个研究团队于2015年12月31日在美

吴立新:“透明海洋”拓展中国未来

   吴立新 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6年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大学力学系硕士、博士,留美11年从事科学研究,2005年回国至今任中国海洋大学“筑峰工程”第一层次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

盘点二十项将改变医学的生物技术突破

二十项将改变医学的生物技术突破   北京时间2月16日消息, 据《大众机械》杂志报道,从化验唾液检查癌症,到只打一针,就可使神经重新沿着脊髓生长出来,医学界取得的这些新成果,帮助我们恢复健康,改善生活,延长生命,使生物学和科技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   1.抗腐细菌   牙齿上的细菌会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如何“善后”?

  7月17日,美国墨西哥湾,海面上的浮油在进行燃烧,但这种方式遭到环保人士的批评。  从4月的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到5月的新加坡海域油轮货轮相撞,到6月埃及红海沿岸发生漏油事故,再到最近中国大连的输油管道爆炸,几个月里,海上溢油灾难事件频频发生。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

生物支架,搭起再生之桥

  如果一个人脊椎曾完全折断,脊髓曾完全损伤,那他毫无疑问会在损伤点部位以下完全瘫痪。像这样瘫痪的人能不能恢复到可以起床行走?  这种完全性脊髓损伤导致的瘫痪,其修复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目前这一难题解决有望,出现了正在有效恢复中的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案例。实现这一奇迹的,是中国科学

《Nature》8月最受关注的十篇论文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近期《Nature》下载论文最多的十篇文章(2015年7月

两篇Nature Medicine发表:衰老如何影响干细胞再生

  衰老会影响骨骼肌的功能和再生能力。正因如此,老年人在受伤或手术之后恢复得很慢。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蛋白β1-integrin是肌肉再生的关键。靶标这种蛋白有望对抗肌肉衰老和治疗相关疾病。这项研究发表在七月四日的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肌肉干细胞是受伤后肌肉再生的

新型细胞追踪法可确定干细胞移植是否成功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新型非侵入性干细胞追踪法,用铁补充剂追踪干细胞。这项新技术未来可以应用于,在提取患者自身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膝盖关节损伤部位治疗后,帮助医生确定干细胞移植手术是否成功。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Radiology杂志上。   该研究的之前的研究对象是啮齿类动物。今

杭州市一医院推出25800元癌症基因检测套餐

  近期,杭州市一医院推出“天价”癌症基因检测套餐,售价最高的套餐达25800元。该基因检测方法很简单,只要抽取体内6至8毫升血液,就可以对肺癌、肝癌、胃癌、肠癌及胰腺癌等17种癌症进行风险评估。市一医院体检中心杨芬芳主任说,基因检测的原理,是根据基因位点的变化作一些判断和评估,分析身体可能含有的疾

多篇文章解读棕色脂肪研究新进展!

  棕色脂肪是机体中负责分解引发肥胖的白色脂肪的人体组织,期能将白色脂肪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热量,同时还能够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促进白色脂肪消耗。本文整理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在棕色脂肪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1】JCEM:增加体育锻炼并不能改善棕色脂肪组织的功能  doi: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