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杨卫《自然》发文:推进基础研究在中国发展

2016年6月2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在Nature(《自然》)发表评论文章“Boost basic research in China(推进基础研究在中国发展)”(Nature 534, 467-469(2016))。现在此发布文章中文译文,同时转载英文原文。 杨卫在本评述中指出,提高科学研究质量,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提升成果转化水平,将奠定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 中国经济增长有赖于创新。开发新技术、提升效率、创造并践行新的知识,均有助于提振经济,服务社会。然而,中国近期的经济减速对国家创新方式提出了换挡的新要求。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科学研究主体多为短期或凝练技术的研发(R&D)。公共资金支持的大型项目投向有应用前景的或急需的领域,如研制飞机发动机、高速列车、太阳能电池以及新药设计,并期待其成果可在5-10年投入实用。如今,中国应以更长期和更宽广的视野,培育研发及其应用的基础科学根基......阅读全文

明年973计划启动184个项目 预算经费近30亿

  12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关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预算安排初步方案的公示”称,2013年973计划启动的184个项目,专项经费预算为29.9313亿元人民币。   这184个项目涵盖粮食生产、作物多样性、遗传与基因、天气变

刘忠范院士谈:“卡脖子”技术和基础研究该如何解决!

  科学上的基础研究,标志性的如诺奖成果,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从0到1”的原创性基础研究,是很难“规划”出来的。  ■技术上的基础研究,必须有明确的技术需求牵引,泛泛的、不着边际的基础研究是派不上用场的。  ■如果把每个实体创新平台比作一个“桩子”,各级政府部门都热衷于立自己的“桩子”,导致桩子林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我国基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978 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对于迅速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1】 自此,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科技体制改革由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

  一、《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颁布实施有何重要意义?  “十二五”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攻坚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更加重视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作用。只有扎实搞好基础研究,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互动

经济增速放缓 基础研究不能缓

  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进入新常态后,如何保证国家财政和全社会继续对基础研究的支持,防止和消除投入下滑对原始创新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一直悬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王梅祥心头。他带着一份呼吁“加快完善强化基础研究的投入体系”的提案来到今年两会。“我国现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基础研究面

973计划2014年结题项目验收:44优秀97良好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4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共计141个项目。  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立项137个项目、2012年立项2个项目和2013年立项2个项目。验收结果显示:  1.“主要农作物核心种质重要农艺性状单元型区段及互作

专访杨卫:新时代基础研究 酝酿颠覆性技术的摇篮

  12月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再创新高,占研发总投入的5.2%,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有哪些新趋势?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格局将发生哪些变

孙枢:科技发展“里程碑”下的思考

  在当今科技全球化时代,我们关心国际科技的进展,国际也随时注视着我国科技的动向。最近一个多月以来,同我国科技进展相关的两项指标在国外引起注意,最先是《自然》发表文章强调“中国研发强度超越欧洲”,随后美国两年一度的《科学与工程学指标——2014》报告在“学术性科学与工程学研究的产出”一节中重点指出,

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6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6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200号各有关项目依托部门:   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科技部组织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

基金委主任杨卫:基础研究是创新的供给侧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作为“十三五”时期必须牢固树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怎样在全面创新中发挥引领

973一三年立项项目后三年预算初步方案公示

   科技部关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2013年立项183个项目后三年预算安排初步方案的公示  经过中介机构评估、预算管理部门的综合审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年立项的183个项目前两年预算方案初步确定(见附件)。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

万钢: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23日在上海出席2017浦江创新论坛时表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加强基础研究,增强源头供给能力,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万钢表示,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

要如何补齐基础研究这块“短板”?专家这样说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而基础研究是科技实现自立自强的基石。  对中国科技界来讲,基础研究的能力和产出依旧是短板。为补齐这块短板,“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

浙江:“种子资金”引领基础研究进入“无人区”

  编者按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源头供给。开创基础研究新格局,需要科学共同体的努力,需要创新企业和政府部门更加重视,需要科技与教育、人才、经济、国防等方面系统推进,需要全社会强有力支持。从今天起,本报开设“科技强国·基础研究”栏目,聚焦各地在加强基础研究方面的探索与得失,以期纳百家之长

迈向科技强国,基础研究如何发力-2017浦江创新论坛侧记

   初秋时节,绿叶渐红的黄浦江滨,一场聚焦创新的论坛在这里火热进行。  “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大学是科创中心的关键引擎”……9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2017年浦江创新论坛上,基础研究和高等教育成为与会嘉宾演讲时出现的高频词汇。  本届论坛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格局与使命”

杨卫:科研经费管理需尊重科研规律 合理配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十年经费概况  没有人头费,只有设备费;年初申请,年底给钱;要求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项目开始之初,就像工程预算那样精确列出科研经费预算……近几年来,科研经费配置和管理中一些不符合科研规律的规定,备受诟病。2014年,科技体制改革亮点频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我国基础

2015年152个"973计划"项目后三年预算安排 拟16.4亿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12月16日,科技部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2015年立项的152个项目后三年预算方案进行公示,项目预算总经费164094万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拟安排情况汇总表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负责人研究周期

而今迈步从头越:科技体制改革40年回顾与展望

  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相结合  《中国科学报》:十八大之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迈入新阶段,您认为应当如何评价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的成就?  刘立:十八大之后,我们继续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改革“四梁八柱”主体架构已经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祝汉民: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空缺说明了什么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中,在信息、材料和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突破性进展,被学术界公认并广泛引用,能推动学科发展,或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有重大发现的中国公民。

六部门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的总体部署,为进一步完善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我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对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和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

白春礼:从事基础研究应更多考虑对科技发展原始性贡献

  “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没有基础和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科技创新就没有根基。”  5月28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这样指出。  5月23日,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在时隔十年后再次召开。  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当代科学前沿孕育新的重大突破,人

基础研究开启新一轮“加速跑”

  10年前,施一公在清华的实验室刚刚启动,开始第一个科学实验。如今,他的实验团队于2015年发表的RNA剪接体结构已经登上了国际经典生物化学教科书的封面。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说:“2006年当我决定放弃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职位全职回国时,有很多人疑惑不解。今日回头看,再没有人会怀

170项2018年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题验收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2018年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规定了项目结题验收的时间、验收重点等,详情如下: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2018年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科基函〔2018〕38号各项目依托部门:  国家重点基础研

学术会场 中国科研的另一个主场

   学术会议,是科学家们思想碰撞的公共领域。贾仲君(左一)在会议上与康拉德教授合影  特别在智力最密集的基础研究领域,学术会议已被公认为展现科研工作、获得同行认可的平台之一。2017年,当中国科学事业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走向世界科学前沿,基础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在一系列举办的学术会议中得到不断展示

科技部司长张先恩谈30年来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

基础研究对于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基础研究状况究竟如何?基础研究发展有哪些制约因素?如何展望中国基础研究未来的发展?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了这些问题。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目共睹。现在,我国科技进入重要跃升期,您认为基础研究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谈30年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现状

    基础研究对于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基础研究状况究竟如何?基础研究发展有哪些制约因素?如何展望中国基础研究未来的发展?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了这些问题。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目共睹。现

万劲波李培楠:成果转移转化是一个打通“创新链”的过程

  今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共识,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是最后的“一锤子买卖”,而是历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技术开发、工程化、产业化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和接续环节都存在制约协同创新的瓶颈和要素配置的障碍。那么,该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供给质量,培育壮大新动能?  1、不同创新阶段有

科技部2012年预算支出286.7亿

  一、科学技术部职能:  (一) 牵头拟订科技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 负责组织制订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负责统筹协调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重大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及关键技术、共性技

2020年我国将建成7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网站公开发布《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2020年,基本形成定位准确、目标清晰、布局合理、引领发展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激励制度基本完善,实验室经优化调整和新建,数量稳中有增,总量保持在700个左右。  记者注意到,这是继《关

提上日程!“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要来了

1月5日,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明确2021年重点做好11个方面工作,其中包括“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高创新策源能力”。 “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首次被提出,源自2020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在明确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中提出“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