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可诱导组织再生材料抢占先机

“以可诱导组织再生材料为核心的新一代生物材料,已成为生物材料发展的方向和前沿。”7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四川省科技创新、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得2015年度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张兴栋说。 张兴栋和他的团队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已经30余年,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研发出生物活性陶瓷及其涂层等。上世纪90年代,他又首创迄今国际唯一的骨诱导人工骨并应用于临床。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的新概念,即无生命的生物材料通过自身优化设计,可以诱导有生命的人体组织或器官形成,这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就是把一种磷酸钙生物陶瓷植入人体内,一段时间后,陶瓷中就会形成新骨头,而陶瓷本身会慢慢消失,最终转变为人骨。”张兴栋解释说。 “基于对中国和全球骨骼肌肉系统治疗的开创性贡献和生物材料产品开发的引领作用”,2014年和2015年张兴栋相继被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院的外......阅读全文

新型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骨折不怕,植入陶瓷吧

  在人体内植入无生命的人工材料,就能诱导生命组织器官再生,调动人体自身修复功能。这种看似只能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因为有了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并非遥不可及。不久前,在长春举行的中国科协年会先进材料展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张兴栋展示了一种骨诱导性人工骨生物材料,将它植入人体后,就能调动人

张兴栋:从“怪异想法”到“划时代的医学发现”

张兴栋院士。   2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张兴栋教授依旧在实验室忙碌。   2月6日,美国国家工程院官方网站公布评选出2014年院士名单,75岁的张兴栋名列其中,为今年11名外籍院士中唯一一名中国人。   从被提名到入选,历时近一年时间,张兴栋一无所知。美国国家工程院媒体事务主管兰迪

生物医用材料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生物医用材料概述   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Materials),又称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是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或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新材料,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的,或是它们的复合。生物医用材料不是药物,其作用不必通过药理学、免疫学

生物医用材料国内外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生物医用材料基本情况  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Materials),是用来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作为一种研究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的基础,生物医用材料现在已经成为了当代材料学科的重要分支,尤其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和重大突破,生物医用

张兴栋院士:拼搏不息,只为“世界领先”

  张兴栋,四川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  于国际率先发现并确证材料可诱导骨形成,首创“骨诱导人工骨”,提出“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 新概念,被国际生物材料界誉为“生物材料研究的世界领导人”。  张兴栋很忙,这种忙的状态和他81岁的年龄极

生物材料: 8家上市公司沾边2000亿蛋糕

  如果说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为人类打开了材料世界的大门,那么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则为人类揭开了生命世界神秘的面纱。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种特殊的功能高分子材料,通常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以及替换或修复、合成或再生损伤组织和器官。   “虽然目前生物医用器械材料规模比较小

上海大学举办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分会

   今天,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技术与产业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是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IEID)的六个分会之一,也是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主要活动之一。  本次会议汇聚来自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各国工程院院士及中国、美国、德国等国内外业界精英。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

3D生物打印技术在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各种致病因素如创伤、先天畸形、感染、肿瘤等都可导致颌面部骨组织缺损及缺失,继而引起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在生理和心理上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骨缺损的修复治疗大致可分为3类,即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和组织工程骨移植。自体骨的骨源有限且会对机体造成二次创伤,异体骨会引起机体对其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同

四川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从实验室迅速进入市场

  9月18日,中秋小长假后首个工作日,7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张兴栋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约来工作人员,拟出成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示范园推进的“工期表”。“这是30年来最好的成果转化机会,力争明年春节前实现首家企业入驻。”张兴栋的可诱导组织再生生物材料项目,是四川大力推动转化的重大科研成果。

张兴栋院士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美国东部时间2月6日上午10点,美国国家工程院(NAE)官方网站公布了评选出的2014年院士名单(共67名美籍院士和11名外籍院士)。四川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因在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领域的卓越贡献而上榜,为11名外籍院士中唯一一名中国人,也是该院历史上第9名中国籍院

生物医用材料市场概况及其在3D打印中的应用

  生物材料的发展综合体现了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水平。同时,生物再生材料产业作为材料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的前沿和重点发展领域,以及整个生物医学工程的基础,已发展为整个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一、定义与分类  生物医用材料是一类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替换人体组织

科技部发布《“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总体部署,为加速推进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发展,科技部特制定《“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下为规划原文:  “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

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在牙槽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医用胶原蛋白海绵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在止血、软组织修复、硬组织修复、感染控制和创口处理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医用胶原蛋白取自动物的I型胶原,通过专业的分离、纯化技术、交联技术、冻干等工艺,最终被制成稳定的网状多孔海绵状生物材料。从健康动物组织中提取的有活性的胶原蛋白,其结构类似于人类胶原蛋白,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哪些干细胞项目资助金额最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

受损神经 有望再生

  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双聘教授李晓光、上海同济医院孙毅教授及首都医科大学杨朝阳教授带领团队,历时20余年成功破解成年非人灵长类脊髓损伤修复这一医学难题。该团队首次证明,我国自主研发的活性生物材料可改善损伤局部微环境,促进非人灵长类恒河猴的皮质脊髓束(CST)长距离再生,越过损伤区与

硬核!Nature官网报道,川大这项研究引领世界

  用于骨和组织再生的医疗材料和器械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医疗选择。我校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ERCB)是这一多学科交叉领域的世界引领者。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融合了材料科学、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我校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第一个致力于该领域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七、发展先进高效生物技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抢抓生物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超前部署和创新引领,以生物技术创新带动生命健康、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我国从生物技术大国到生物技术强国的转变。重点部署前沿共性生物技术、新型生物医药、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先进生物医用材料、生物资源利用

2013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生物医学领域收获颇丰

美国  遗传学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机制;细胞研究让多种细胞互换“身份”;再生医学造出多种器官组织。  田学科 (本报驻美国记者)在遗传学研究领域,杜克大学模仿人体细胞内复杂的基因调控过程,模拟出多种蛋白质如何通过复杂相互作用调控一个基因。  斯坦福大学设计出一种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体管——

华中科大发表最新文章:硒对肿瘤抑制的新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先进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硒掺杂骨矿化纳米粒子抑制骨肿瘤的体内外机理,从而揭示了硒掺杂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抑制骨肿瘤的机制。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ACS Nano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张胜民教授,张教授在功能元素掺杂HA生物材料规模制备新技

罗捷思博士等首次人类干细胞制备血管移植物

  心血管疾病或血液透析的临床治疗迫切需要具有高机械强度(advanced mechanical strength)的血管移植物。虽然自体血管(如大隐静脉)或合成材料血管移植物被用于临床,但由于患者自身健康状况,自体血管往往无法用于移植,同时合成材料有导致血栓和感染的潜在风险。相比之下,组织工程血管

大连化物所微流控技术可控制备多腔纤维生物材料获进展

  近日,我所秦建华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1807组)在利用微流控技术可控制备多腔复合纤维生物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DOI: 10.1002/adma.201601504)上。   该研究工作巧妙利用流体在微米尺寸下的层流特性,通过自主开发的微

Nature Methods | 向阳飞等建立功能性血管状系统类脑器官

  如果说宇宙蕴藏无数奥秘,那么大脑必定是其中最难解谜团之一。对人类大脑的研究不仅关乎我们对人体内这一最复杂器官发育与功能的理解,相关的病理学、药物发现、再生医学等研究更是与国计民生直接相关。基于干细胞、发育生物学、生物材料等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类脑器官近年来发展迅速,为研究人类大脑发育、功能、疾病乃

3D共聚焦拉曼重构体外干细胞骨分化

  细胞生物能量学(CBE)在组织再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生理上讲,增强的代谢状态有利于合成代谢生物合成和有丝分裂,从而加速再生。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实质性组织损伤的治疗,重新编程CBE的方法的发展一直是有限的。 有鉴于此,华中科技大学张胜民教授团队在国际上原创提出新概念生物材

新型生物材料开发及生物陶瓷增韧研究获进展

  生物陶瓷材料——羟基磷灰石由于与人体骨骼天然化成分相似而成功应用于快速促进骨组织固定等骨科手术。并且羟基磷灰石可直接与宿主骨骼组织固定,具有优异的骨传导和骨诱导性能,促使其在临床上应用较其他陶瓷生物材料具有明显优势。但是,羟基磷灰石块材其本身固有的脆性以及低的断裂韧性限制了其在术后负载

PNAS:软骨再生获重大突破

  Duke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基因治疗与合成支架结合起来,使整个系统在移植后仍能长期引导干细胞分化,生成新的软骨组织。这一技术突破将有望帮助人们在机体所需的任何部位生成替代性的软骨。文章于二月十七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用干细胞进行组织修复通常需要大量的生长因子,这一过程的成

前瞻布局 交叉创新 引领BT深入未知蓝海

9月20日,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将迎来年度盛会——深圳国际BT领袖峰会。其中,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将担纲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深圳医疗健康大数据创新应用国际大赛两场千人活动。  观其背后,是深圳先进院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以下统称BT)10余年的前瞻布局、近千名高水平

成年哺乳类中枢神经损伤不能再生结论被颠覆

  长期困扰世界医学界的重大难题脊髓损伤修复获突破性进展。我国科研人员首次证明,应用自主研发的活性生物材料改善损伤局部微环境,促进非人灵长类恒河猴的皮质脊髓束长距离再生,穿过损伤区且与宿主脊髓建立起功能性神经网络从而导致截瘫肢体功能恢复。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该研究由北京航

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微环境因素研究进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Bianco等发现骨髓中含有一种能自身繁殖的间质细胞群,简称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研究发现,这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骨髓及间叶组织中的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学者们将此类细胞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SC周围的细胞和微环境精确调节间充质干细胞的动态平衡。微环境因子失调会引起间充质干细胞

上海硅酸盐所研制出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生物陶瓷材料用于修复人体硬组织的历史悠久,从生物惰性材料(如氧化铝和氧化锆等)发展到既具有生物活性又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如磷酸盐和硅酸盐生物陶瓷、硅基生物玻璃等),其生理功能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组织填充替代物,而是能诱导组织再生、调节细胞生长和功能分化的组织工程材料。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特定生物活性陶

Nature子刊:新型3D疫苗横扫癌症、艾滋病

  癌症如此致命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可以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使得肿瘤能够旺盛生长及扩散。科学家们一直在设法尝试利用免疫疗法来诱导免疫系统进入到抗癌攻击模式,建立起对癌细胞的长期免疫抵抗。  现在,来自Wyss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和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非手术注射可在体内自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