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蛋白酶结构机理揭秘

伊蚊叮咬是寨卡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德国吕贝克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罗尔夫·希尔根菲尔德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日前揭秘了寨卡病毒蛋白酶结构机理,这项成果被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为抗病毒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寨卡病毒是种蚊虫传播的病毒,可通过孕妇传染给胎儿,目前全球已有60个国家超过100万人被感染,并造成数以千计的婴儿头颅畸形病例。自从2015年拉美首次观察到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和胎儿头颅畸形,世界卫生组织已于2016年2月1日将寨卡病毒定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然而迄今还没有相应的疫苗或抗病毒药物,情况依然非常严峻。 希尔根菲尔德研究小组利用X射线分析,成功揭秘了形成寨卡病毒的关键蛋白酶的三维晶体结构。病毒通过这种酶进行蛋白质繁殖,并产生新的带病毒颗粒的包膜成分。小组还利用海德堡大学克里斯蒂安·克莱因教授提供的硼酸盐抑制剂,抑制寨卡病毒蛋白酶的反应和结晶,从寨卡病毒蛋白酶的原子结构变化显示来看,......阅读全文

我科学家找到寨卡病毒克星

  导致大量小头症的寨卡病毒现在遇到了克星。北京时间15日3时,《科学·转化医学》期刊介绍了中科院微生物所严景华团队和高福团队从中国寨卡康复病人体内鉴定出高效、特异的寨卡病毒单克隆抗体。实验表明,这种抗体能有效治疗小鼠体内的寨卡病毒感染。   寨卡疫情自去年在巴西暴发后,迅速在南美、中北美加勒比

孕期感染的寨卡病毒留存时间更长

  美国科学家近期通过猴子实验发现,感染寨卡病毒会刺激免疫系统以预防今后二次感染,但如果是在孕期被感染,寨卡病毒留存动物体内的时间会变得相当长。   这项研究由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病理学教授戴维·奥康纳主导,已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期刊上。   研究团队让一些恒河猴感染了201

新模型可预测寨卡病毒传播风险

  据日本北海道大学近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和东京大学、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等合作,利用一种新的模型工具预测了寨卡病毒传入及在189个国家本地传播的风险。    研究人员发表在学术期刊《Peer J》上的论文指出,与巴西联系密切的国家传入寨卡病毒的风险尤其高,那些有登革热及其它蚊子传播疾病史的热带

北京存在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风险

   京华时报讯(记者马金凤)昨日,记者从北京市卫计委获悉,目前,北京尚未出现寨卡疫情,但是面对近期国际上出现的寨卡病毒疫情,已全面做好应对输入性疫情准备工作。   已全面做好应对准备   市卫计委表示,节日期间,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共处理疑似食物中毒1起。我市未接到鼠疫、SARS、霍乱、人感染H

印药企开发出寨卡病毒疫苗

  这是一个重要的“印度制造”时刻。印度海得拉巴一个实验室的科学家宣称,他们开发出了世界上首个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事实上,他们说,开发出了两种。   正当全世界都在寻找疫苗,其他全球公司刚刚开始研发的时候,海得拉巴的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称,它已经为寨卡病毒疫苗申请了专利。   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

我国学者发现新型寨卡病毒突变

  5月18日《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寨卡病毒突变,寨卡病毒在近来的疫情中传播速度较快,可能源于这种突变。在此前已知的一种会影响蚊子感染黄病毒(黄病毒包括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等)的蛋白质里,研究人员发现了所述突变。  寨卡病毒是一种通过伊蚊属蚊子传播给人类的虫媒病毒,在法属波利尼

7个寨卡病毒关键致病蛋白确认

  在过去一年,寨卡病毒成为病毒学研究领域的焦点。随着科学家对该病毒了解逐渐增多,知晓了其会导致小头症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但这种病毒是怎样对细胞造成损害的?哪些蛋白与之相关?至今尚未弄清。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2017年1月2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发论文称,他们首

警惕:寨卡病毒或借助新载体传播!

  最近在巴西收集的亚洲虎蚊的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现了Zika病毒的RNA片段,引起人们担心:除了Zika已知的主要载体——黄热病蚊子以外,其他物种也可能携带这一病毒。  研究没有得出亚洲虎蚊(Aedes albopictus)可以将Zika传播给人类的结论,但它突出表明需要深入研究从2015年初次爆

Nature:寨卡病毒研究揭示大脑病变机制

  在健康个体中,寨卡病毒感染会引起流感症状。然而,孕妇受到感染,由于某种尚未解释的机制,未出生的孩子可能患有严重的脑部异常。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和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MPI-B)的一项研究表明,寨卡病毒蛋白能够与神经发育所需的细胞蛋白结合。  几年前,寨卡病毒传播到南美洲,造成全球化的

加疯狂的寨卡病毒有了克星

  记者28日从南通大学获悉,该校陈金铃副教授与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部联合发表在《细胞报告》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I型干扰素IFN-λ抵抗寨卡病毒感染的能力,为感染寨卡病毒导致不良妊娠孕妇的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成人感染寨卡病毒大多没有明显症状,或是症状轻微。但在孕期患有寨卡病毒的母亲所产下的孩子则

便携式寨卡病毒快速检测技术

  一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便携式寨卡病毒感染诊断方法,可以在没有昂贵实验室资源的地区进行寨卡病毒检测。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自化学加热的检测杯中扩增病毒 RNA,然后利用变色染料,检测出唾液样品中的病毒,敏感度高达5 plaque forming unit(PFU,空斑形成单位),时间仅需40分钟。 

寨卡病毒可能被用于对付脑肿瘤

  寨卡病毒虽然恶名远扬,但它或许能帮助一种癌症患者。英国癌症研究会5月19日宣布,将测试用寨卡病毒来对付胶质母细胞瘤,以便开发治疗这种脑肿瘤的新方法。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脑瘤,现有治疗方法的效果有限。原因包括在脑部血管与脑组织之间有个“血-脑”屏障,一些药物无法穿过这个屏障;还因为药物剂量不

迷你大脑”揭示寨卡病毒如何伤害胎儿

  在美国工作的多名华人科学家4月22日在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宣布,他们借助3D打印“造屋”技术,培育出一种低价“迷你大脑”,可用于研究寨卡病毒如何引起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出生缺陷。  这项研究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宋洪军与明国莉两位教授共同领导。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寨卡病毒对胎儿大脑的伤害

Nature:寨卡病毒研究揭示大脑病变机制

  在健康个体中,寨卡病毒感染会引起流感症状。然而,孕妇受到感染,由于某种尚未解释的机制,未出生的孩子可能患有严重的脑部异常。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和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MPI-B)的一项研究表明,寨卡病毒蛋白能够与神经发育所需的细胞蛋白结合。  几年前,寨卡病毒传播到南美洲,造成全球化的

新模型可预测寨卡病毒传播风险

  据日本北海道大学近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和东京大学、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等合作,利用一种新的模型工具预测了寨卡病毒传入及在189个国家本地传播的风险。  研究人员发表在学术期刊《Peer J》上的论文指出,与巴西联系密切的国家传入寨卡病毒的风险尤其高,那些有登革热及其它蚊子传播疾病史的热带、亚热带

寨卡病毒能杀死脑癌干细胞

  会对胎儿大脑造成严重伤害的寨卡病毒,有一天可能成为治疗致命脑癌——胶质母细胞瘤的一种有效手段。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项新研究称,寨卡病毒能够针对性地杀死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干细胞,其与常规治疗手段结合,或可提高此类癌症患者的生存几率。  研究人员5日在《实验医学杂志》上发表

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寨卡病毒(Zika Virus)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呈球形,直径约为40-70nm,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约为10.8Kb,可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个基因型。寨卡病毒病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IgM抗体检测、中和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等

Nat Med 重磅!首个减活寨卡疫苗可完全防止寨卡病毒感染

  根据德州大学Galveston医学分部(UTMB)和美国卫生部Evandro Chagas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正处于开发阶段的首个减活寨卡疫苗免疫一次后可以完全保护小鼠免受寨卡病毒的感染,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   尽管健康成年人感染寨卡病毒不会产生严重

我国首次分离出两株寨卡病毒-对防控寨卡疫情意义重大

  25日,笔者从军事医学科学院获悉,该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与国家质检总局所属单位、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密切合作、联合攻关,在我国首次成功分离出两株寨卡病毒,一株来源于从委内瑞拉入境广州的患者尿液标本,另一株来源于从萨摩亚入境深圳的患者血液标本。分离获得病毒,对于我国防控寨卡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直接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成功分离出寨卡病毒

  昨日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获悉,该所通过与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密切合作,成功分离出1株寨卡病毒,血清样本来源于从萨摩亚入境我国深圳的患者。  寨卡病毒在巴西、哥伦比亚等多个美洲国家和地区肆虐,该病毒可能引发新生儿小头症,从而被推上风口浪尖。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目前尚缺乏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疫

寨卡病毒解旋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被成功揭示

  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海涛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解析了寨卡病毒解旋酶1.8埃米(即纳米的1/10)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有望开发出治疗寨卡病毒的特效药物。相关研究成果5月12日在线发表于《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    日前,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多国发生了“寨卡热”疫情。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

寨卡病毒基因组RNA结构与感染性的关系

        2018年11月2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强锋课题组、药学院谭旭课题组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Cell Host & Mircobe)期刊在线发表题为《寨卡病毒基因组RNA结构的综合分析揭示了病毒感染性的关键决定因素》(Integrative Analysis of

寨卡病毒解旋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被成功揭示

  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海涛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解析了寨卡病毒解旋酶1.8埃米(即纳米的1/10)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有望开发出治疗寨卡病毒的特效药物。相关研究成果5月12日在线发表于《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   日前,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多国发生了“寨卡热”疫情。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传

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的药物靶标

  目前没有药物可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登革热病毒或寨卡病毒,这些病毒每年感染数百万人并导致严重疾病、先天性缺陷,甚至死亡。如今,来自美国格拉德斯通研究所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两项新研究最终可能改变这一点。他们鉴定出这三种病毒劫持人类细胞的关键途径,并且发现至少有一种潜在的药物能够破坏人类细胞中的这个

广东卫计委:广东存在寨卡病毒输入风险

   中新社广州2月10日电 (记者 唐贵江)2月9日,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中国确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广东卫计委10日表示,该省卫生部门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家研判,专家认为,广东省近期气温较低,尚未进入伊蚊活跃期,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但广东省存在寨卡病毒输入风险

科学家发现寨卡病毒传播新途径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寻找寨卡病毒疫情暴发的罪魁祸首。3月22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程功及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田怀玉等人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发现在病毒污染水体中孵化的蚊子,可直接感染寨卡病毒。   “这一途径让病毒传播周期大大缩短,可导致寨卡病毒在自然界中快速流

新研究揭示寨卡病毒暴发新机制

  华人学者领衔的一个研究团队1月29日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了寨卡病毒暴发流行的一种新机制,由于病毒位点突变,导致病毒抑制动物宿主天然免疫防御的能力增强,因此也使病毒感染人体的能力以及致病性得以增强。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加尔维斯顿校区史

新研究揭示寨卡病毒暴发新机制

  华人学者领衔的一个研究团队29日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了寨卡病毒暴发流行的一种新机制,由于病毒位点突变,导致病毒抑制动物宿主天然免疫防御的能力增强,因此也使病毒感染人体的能力以及致病性得以增强。   资料图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加

美研究人员发明寨卡病毒候选疫苗

  利用可编辑RNA疫苗技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明出一种寨卡病毒候选疫苗。这种疫苗由信使RNA簇构成,信使RNA簇被封装到一种纳米微粒中,一旦进入细胞,RNA将转译为蛋白质并引发宿主免疫反应。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疫苗效果如同合成病毒,但不是病原体、不会传染,人类可以控制疫苗表达的时间。因为它

美将在捐献血液中检测寨卡病毒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26日更新了针对寨卡病毒的指南,敦促美国所有血站在捐献血液中检测是否含有寨卡病毒。这一预防性措施是为了维护美国血液供应的安全性。   美药管局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主任彼得·马克斯在一份声明中说:“对于寨卡病毒传播的性质与严重程度,还存在相当多的不确定。因此,检测所有捐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