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地化所水稻富集甲基汞机理研究取得新成果

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新斌研究员带领的汞课题组早期研究发现,我国西南汞矿区食用稻米是农村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这一研究成果打破了传统的“食用鱼类等水产品是人体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的国际共识。自此,稻田生态系统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成为当前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研究热点。 该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与水稻其他部位(根、茎和叶等)相比,稻米具有最强的甲基汞富集能力;(2)稻田土壤是水稻体内甲基汞的主要来源。(3)在稻田这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中,来自大气沉降的“新”汞易于被转化为高神经毒性的甲基汞,进而在水稻体内富集;(4)水稻对甲基汞的富集是一个吸收-运移-富集的动态变化过程。 以上成果分别以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Inorganic Mercury and Meth......阅读全文

研究团队在稻田生态系统汞同位素分馏特征研究获进展

  汞是一种有毒重金属污染物,而甲基汞是毒性最强的汞化合物之一。甲基汞易于在水生食物链生物富集和放大,因此食用鱼肉是人体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同时,汞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汞,可以随大气环流进行长距离传输实现全球循环,因此环境汞污染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

被高估的中国大米汞和甲基汞带来的健康风险

  本世纪初以来,大米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居民关注的新议题。自水稻富集甲基汞的现象在中国贵州万山汞矿区被报道后,食用大米被证实为汞矿区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作为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大米的汞污染问题也逐渐被联合国环保署(UNEP)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众多国际和国家组织所重视。许多科

汞矿区居民食用大米的甲基汞暴露研究

  汞的形态不同,其毒性相差很大,其中甲基汞是毒性最强的汞化合物,其具有高神经毒性、致癌性、心血管毒性、生殖毒性、免疫系统效应和肾脏毒性等毒性。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食用鱼肉和水产品是人体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冯新斌课题组的最近研究表明,贵州汞矿地区的大米可以富集甲基汞(Q

地化所稻米中汞的分布特征及赋存状态研究获进展

  汞污染区稻米富含甲基汞是一个普遍现象,稻米甲基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汞的毒性与其化学结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如:二甲基汞衍生物是剧毒物质,硒化汞可在生物体内富集但毒性较小,氯化甲基汞的毒性是半胱氨酸甲基汞的10倍以上。由于甲基汞与巯基(-SH)间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因此,游离的甲基汞(

地化所等在大米甲基汞汞同位素研究中取得进展

  汞的形态不同,其毒性差异很大。图1.万山汞矿区大米样品甲基汞和无机汞的汞同位素值图2.食用大米甲基汞暴露人群头发汞同位素特征及与食鱼人群对比  甲基汞是毒性最强的汞化合物,具有高神经毒性、肾脏毒性、心血管毒性、生殖毒性和免疫系统效应等毒性。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食用鱼肉和水产品是人体甲基汞暴露的主

普立泰科“汞分析应用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还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研究员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杜建国研究员,两位专家分别对我国环境汞污染问题和汞分析用于地震监测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杜建国研究员   来自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的杜建国研究员为大家做了题为《汞分析在地震

地化所水稻富集甲基汞机理研究获新成果

  自中科院地化所冯新斌课题组发现我国西南汞矿区食用稻米是农村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以来,水稻富集甲基汞机理研究成为汞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内容。冯新斌课题组针对水稻富集甲基汞机理这一科研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发现稻田土壤是水稻体内甲基汞的主要来源,水稻对甲基汞的富集是一个吸收-运移-富集

华中农业大学连发两文 揭示重金属汞与微生物相互作用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环境微生物团队刘玉荣教授课题组关于重金属汞污染与微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研究新进展分别以“Consistent responses of soil microbial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attributes to mercury pollu

表面巯分散固相萃取快速富集环境水样中不同形态的汞

汞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生物非必需有害元素,被认为是毒性最强的元素之一。汞的形态不同,毒性迥异。因此仅仅监测环境中总汞的浓度是不够的,形态分析能够为评价汞的毒性和健康风险,并进一步为了解汞化合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但是环境样品中各形态汞的含量甚微,尤其是烷基汞,并且受样品的基体干扰严

汞同位素示踪人体汞暴露来源研究获进展

  汞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其具有极强的神经毒性。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食用鱼肉和水产品是人体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23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悉,研究表明,食用大米也可以是人体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课题组与法国图卢兹环境地学研究中心研究员Laur

汞同位素示踪法揭示人体汞暴露来源:大米和鱼摊上事了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从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悉,该所冯新斌课题组与法国图卢兹环境地学研究中心合作,采用汞稳定同位素方法对我国内陆居民汞暴露的来源进行定量识别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食用大米和鱼肉是人体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  汞具有极强的神经毒性,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食用鱼

汞同位素示踪人体汞暴露来源研究获进展

  汞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其具有极强的神经毒性。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食用鱼肉和水产品是人体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近期研究表明食用大米也可以是人体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人体汞暴露来源的准确解析,是建立汞污染防控措施的根本和关键。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课题组与法国图卢兹环境地学研究中心研究员L

6大主题共论汞等大气污染物监测与评估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12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科学研究中心环境安全与健康分中心,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雾霾健康效应与防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等主办的“2019汞等大气污染物监测与评估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隆重举

青藏高原所等揭示藏东南地区大气汞湿沉降特征

  大气汞湿沉降是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认知大气汞湿沉降特征对于准确评估大气汞沉降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合作,基于TRAP Himalayas(Transport of Atmospheric Pollut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山地汞诱捕效应”

  全球地表面积约有27%为山地(广义,包括高原和丘陵在内),而且全球有将近22%的人口生活在山地地区。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山国家,广义的山地(包括高原和丘陵在内)共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我国的山地面积不仅广大,而且地势高峻,其中海拔高于1000米的山地和高原超过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0%。因此,与

普立泰科参加国家粮食局粮食中重金属检验技术研讨与培训

北京普立泰科仪器有限公司参加国家粮食局粮食中重金属、真菌毒素检验技术研讨与培训   粮食中的重金属问题已经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中国居民餐桌上的主要食物,大米在居民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环境的恶化,许多研究学者发现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威胁到我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大米。

了解传承与发展 看原子光谱新进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继20日开幕式及大会报告后(详情请点击:了解最新进展 共享学术盛宴 看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会议),今日,分析测试百科网继续为您带来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分会场精彩报告。部分报告嘉宾合影分会场现场山东大学 闫兵教授  首先由山东大学闫兵教授带来报告,题目是“Explo

一支体温计汞污染相当200支节能灯

  一支小小的体温计造成的汞污染竟然相当于200支节能灯!《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国内对于汞污染防治工作投以足够的重视,但含汞体温计却似乎被人们忽视了,含汞体温计仍在我国普遍使用。有关专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汞污染已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在经过政府间数轮谈判后,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一文详览土壤有机汞测定用的标准

  本专题涉及土壤 有机汞的标准有33条。(标准链接)  国际标准分类中,土壤 有机汞涉及到土质、土壤学、词汇、废物、有色金属、肥料、物理学、化学、农业和林业、土方工程、挖掘、地基构造、地下工程、环境保护。  在中国标准分类中,土壤 有机汞涉及到土壤、肥料综合、土壤环境质量分析方法、、、大气、水、土

地化所等探索“高汞污染水库鱼体低汞富集”之谜

  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事件让大家认识到水生生态系统的汞污染会导致汞在生物体内的高度富集,从而影响到水产品食用人群的身体健康。位于我国西南部贵州省境内的百花湖,在1971到1997年期间,经历了与日本水俣湾同样的化工汞污染事件。不同的是,尽管该水库沉积物中无机汞的含量高达38.

普立泰科与中科院地化所联合开展汞监测

  日前,北京普立泰科仪器有限公司(绿绵巨贸公司)与专业测汞仪生产厂商日本NIPPON INSTRUMENTS公司(NIC) 携手合作,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研究员课题组安装NIC RA-3320AFS + Gold全自动冷原子荧光测汞仪(CVAFS),为开展环境中汞元素的检测提供有力工具

新模型让全球汞排放“有据可查”

  作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地球上的汞是如何循环分布的?日前,天津大学地科院孙若愚副教授与哈佛大学、法国科学院图卢兹地球环境研究所、南京大学等团队合作,历时5年,建成了全球第一个动态、全耦合、可拓展的全球汞同位素箱体模型,该模型首次加入了稳定汞同位素多维分馏模块,有助于更加精确地观测记录全球汞排

地化所发表水稻植物硒汞作用研究成果

  自1967年Parizek和 Ostadalova首次报道了硒对汞的毒性具有抑制作用以来,硒汞相互作用研究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大量针对微生物、鱼类、家禽、人体及其它哺乳类动物的研究均证实了硒汞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关系。然而,相比之下,针对植物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中科院地

第20届全国分子光谱会分会-原子光谱新技术及应用

  2018年10月21日讯,第二十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18年光谱年会开幕式暨40周年庆典在青岛举办(相关报道:庆祝中国光谱40年 构建中国光谱新时代)。在第一天的大会报告之后(相关报道:古人学问无遗力 今有分子光谱百家鸣),组委会也安排了精彩分会报告。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合作媒体为您带来原

研究首次绘制中国大陆人群汞摄入健康风险地图

   4月2日,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束炯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在《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中国大气汞排放的跨省健康影响》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建立了一套描述从经济活动到人群健康风险的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链的方法。运用该方法,研究团队首次绘制了中国大陆人群汞摄入暴露的健康风险地图,从多视角探讨了各地区

有害痕量元素排放趋势研究获进展

2005年中国6大行政区燃煤大气砷排放分布相关资料:  痕量元素(trace element) ,在常见的地球化学文献中,人们常将地壳中除氧(O)、氢(H)、硅(Si)、铝(Al)、铁(Fe)、钙(Ca)、镁(Mg)、钠(Na)、钾(K)、铊 (Ti)这10种元素(它们的总重量丰度共

西南印度洋脊热液区硫化物中汞同位素研究获进展

  目前,汞同位素在物质循环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有重要应用,其具有特殊的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性质。相比于其他金属同位素(如锌和铁等元素的同位素),汞在多数生物过程中有着明显的非质量分馏,其机制主要是光化学还原及甲基化等过程控制,且汞的非质量信号伴随着汞的迁移而一直保存,是示踪物质循环的理想工具。

地化所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取得新进展

  汞是一种人体非必需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具有很强的挥发性、移动性、生物累积性和神经毒性。上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的一系列汞中毒事件,如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爆发的水俣病事件就是由于当地居民食用了甲基汞超标的海产品所引起的。据不完全统计,此次事件造成了上千人死亡,上万人健康受到严重

汞污染973项目获资助 研究面临“内忧外患”

  “我们的汞‘973’项目获得了资助!”   7月9日下午4点,采访结束后一小时,《中国科学报》记者收到了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冯新斌研究员发来的信息。   “我国当前面临汞污染防治以及履行国际汞公约的双重压力,迫切需要开展汞污染特征、环境过程及减排技术原理的研究

我国全面严查涉汞行业 整治力度空前加大

  距离国际公约“全球性汞问题文书(汞文书)”形成文本只有不到1年时间,面对强大的环保压力,我国对汞污染排放的排查和整顿力度空前加大。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贾明星日前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协会和相关管理部门将会在今年对原汞生产企业进行一轮全面调研行动,主要是为了掌握目前汞生产企业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