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周琪院士谈我国基因编辑研究的进展与挑战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近日,一些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宣布,将在今年内筹资1亿美元启动“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目标包括合成一个完整的人类基因组。一直以来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临床应用的技术和伦理问题还有诸多担心。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谈谈我国基因编辑研究的进展与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 1.下一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生命体的各种性状,包括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大都由基因组DNA决定,许多疾病的发生也都与基因的序列改变有关。基因编辑技术就是对基因组DNA序列进行精确修饰,以达到解析生命本质、生长和发育的机理,了解疾病发生机制和治疗疾病等目的。 基因编辑技术不像转基因技术那样,以随机插入等较不可控的方式导入外源基因,而是基于点突变的原理对基因组固有序列进行原位精确修饰,因此可以规避一些安全和伦理风险,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一技术诞生后,短短几年间,就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人口健康、农业育种和工......阅读全文

对话周琪院士-基因编辑的未来

  基因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CRISPR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修饰基因组的能力. CRISPR技术来源于细菌本身对抗噬菌体的“免疫系统”. 这项技术利用单链引导RNA(sgRNA)和Cas9蛋白, 可以在体内和体外简单、迅速、低成本实现基因编辑. 2012年以

周琪院士谈我国基因编辑研究的进展与挑战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近日,一些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宣布,将在今年内筹资1亿美元启动“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目标包括合成一个完整的人类基因组。一直以来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临床应用的技术和伦理问题还有诸多担心。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谈谈我国基因编辑研究的进展与挑战,并提出政

周琪谈国内干细胞研究

  近10年不问收获的基础研究终于有了回报,2014年2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为北京干细胞库出具了中国第一株临床级“人胚胎干细胞系”的检验报告;2017年9月,世界上首次由胚胎干细胞分化来源的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症的临床研究在中国正式启动; 2019年5月,北京干细胞库通过ISO20387国际

周琪:干细胞研究要提前考虑伦理问题

  6月20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举行的《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研究报告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周琪研究院针对人口健康领域的科技发展态势做了介绍。   周琪在介绍中提到,《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研究报告将“干细胞研究推动生殖发育领域的新发展”列

周琪最新综述—体细胞重编程研究必看

  多细胞生物个体的分化细胞均通过一系列动态调控机制维持其稳态, 不同类型分化细胞之间的转化在自然条件下不会自发发生. 通过实验手段可以逆转细胞分化的进程使之改变状态, 从一种基因表达谱转换成另一套表达谱, 从而实现细胞类型的转化也即重编程.  目前已知可以通过4种不同途径, 即核移植、细胞融合、胞

周琪:建设生命健康科技强国的路径思考

  中国的科研创新需要的是忘记小我、实现大我、创新为民、敢为人先、有情怀的科学家。没有家国情怀、没有奉献精神的科学家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需要长期坚忍,可能会失败、可能没有功名和回报的创新过程;一个没有情怀、没有精神、没有信仰的群体也无法胜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因此,科学创新的路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应该给

周琪:建设生命健康科技强国的路径思考

  中国的科研创新需要的是忘记小我、实现大我、创新为民、敢为人先、有情怀的科学家。没有家国情怀、没有奉献精神的科学家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需要长期坚忍,可能会失败、可能没有功名和回报的创新过程;一个没有情怀、没有精神、没有信仰的群体也无法胜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因此,科学创新的路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应该给

《GPB》2013推出iPSC专刊周琪邓宏魁等发文

  2013年第5期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GPB)出版了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专刊,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博士担任Guest editor。2006年,Yam

周琪院士回应:胚胎干细胞治疗的那些作用

前几天,#中国富豪乌克兰续命记# 这一话题在社交平台刷屏。 四位富豪在中介公司的组织下,远赴乌克兰接受“胚胎干细胞治疗”,试图抗衡自然规律,用钱去买健康买长寿。 一针的价格将近60万,他们愿意花400万年轻30岁,不在乎没效果,只要没副作用就行。 近些年以来,伴随着“干细胞

周琪院士:真正的科研创新应该从科技规划开始

  “桌子底下放风筝是放不起来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真正的科研创新应该从科技规划开始。如果科研规划本身就是跟踪性、模仿性的,在这样的框架下不可能有重大创新,只能越落越远。  周琪非常推崇原创性的科研工作。他认为,一个成熟的科学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