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高度计:告诉你大海有多深

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是“天宫二号”搭载的一项先进仪器。用科学家的话来说,这是国际上第一次实现宽刈幅海面高度测量并能进行三维成像的微波高度计。 据介绍,这台微波高度计由双天线、双前端、双接收机、双固态功率放大器、发射机、频综器、数控单元以及电源等12台单机组成。它采用小角度、高精度干涉测量技术,能精确获得海面的干涉条纹信息,进而获得三维海面形态,再经过复杂的定标最终获得宽刈幅范围内的海平面高度测量。 中科院国家空间中心研究员、“天宫二号”微波成像高度计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张云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宽刈幅”是指垂直于飞行方向的观测/测绘范围(即幅宽)达到数十公里,远超过传统高度计只有数公里的星下点足印范围。而“天宫二号”搭载的微波高度计在三维海洋表面观测方面比传统高度计幅宽提高10倍,极大提高了观测效率。 据悉,有了这些先进功能,微波高度计项目的实施有望为研究全球的海洋动力环境提供直接的科学观测数据,同时也为全球能量交......阅读全文

天宫二号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取得系列成果

  随着2月20日新一轮对地观测周期的结束,天宫二号三维成像高度计已在轨运行888天。迄今为止,天宫二号高度计已经获得大量重点海区和典型陆地区域的观测数据。在海洋观测中,在进行海平面高度测量的同时,观测到了大量海面雨团、强降雨、内波、海洋锋面、涌浪、溢油、涡旋、浅海地形调制等典型海洋现象,这些观测数

微波高度计:告诉你大海有多深

   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是“天宫二号”搭载的一项先进仪器。用科学家的话来说,这是国际上第一次实现宽刈幅海面高度测量并能进行三维成像的微波高度计。  据介绍,这台微波高度计由双天线、双前端、双接收机、双固态功率放大器、发射机、频综器、数控单元以及电源等12台单机组成。它采用小角度、高精度干涉测量技术

天宫二号对地观测成果丰硕

  从18日在京召开的天宫二号地球观测用户大会上获悉,天宫二号在轨运行2年多来,对地观测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共分发地球观测载荷等数据产品37TB,支撑了70余个相关项目研究。  作为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自2016年9月15日发射至今已经稳定运行8

天宫二号紫外前向光谱仪大气临边高度计算

摘要: 天宫二号紫外前向光谱仪是一种对全球中层大气进行大气痕量气体垂直分布探测的新型光谱仪,在对大气痕量气体进行反演中,需要高精度地计算观测大气的高度参数等几何位置参数。本文针对该光谱仪的几何成像特点,设计并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大气高度的计算方法。首先,计算传感器坐标系下的观测矢量;其次,利用

天宫二号有效载荷在轨测试进展顺利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了解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有效载荷正在进行全面在轨测试,目前进展顺利,整个测试工作计划于2017年4月完成。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吕从民告诉记者,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后,空间应用系统在前期有效载荷初步功能测试的基础上,组织对有效载荷在轨技术

天宫二号有效载荷在轨测试进展顺利

   记者今天(1月4日)从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了解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有效载荷正在进行全面在轨测试,目前进展顺利,整个测试工作计划于2017年4月完成。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吕从民告诉记者,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后,空间应用系统在前期有效载荷初步功能测试的基础上,组织对有效载

天宫二号最快中秋发射-看看都有哪些高大上仪器

  港媒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9日透露,天宫二号将于9月15日至20日择机发射,已在酒泉发射场顺利完成垂直转运,标志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任务正式进入发射阶段。  据香港商报9月10日报道,放在活动发射平台的天宫二号及长径二号F-T2火箭的组合体,9日早驶离测试厂房,垂直运到发射区,象征进入发射阶

天宫实验室:孕育重大突破

   9月15日夜,伴随着轰隆巨响,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升空。  这一刻,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于技术中心副主任、天宫二号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心中也感概万千——此次天宫二号搭载的3大领域、8大主题的十余项空间科学和应用任务,每一项都是他的心头肉。  “我们应用系统团队在

嫦娥二号7种仪器解析-将完成4项科学重任

  目前正环绕月球运行的嫦娥二号卫星,将在半年的既定时间内,完成四项科学目标:获取分辨率优于10米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这四大目标,将在嫦娥一号科学探测结果的基础上获得更加丰富、准确的探测数据,为后续月面软着陆及深空探测任务奠定重要的技

天宫二号实验设备今起全面测试

   天宫二号在太空已经遨游了一个星期。它所携带的各项实验设备在完成了加电后的自我检查之后,将从今天起,全面进行在轨测试,预期将于24日左右获取第一批应用数据。  在天宫二号飞行期间,身边的一位“保护神”——伴随卫星,一直在保驾护航。  伴随卫星保驾护航  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的天宫二号伴

天宫二号实验设备今起全面测试

   天宫二号在太空已经遨游了一个星期。它所携带的各项实验设备在完成了加电后的自我检查之后,将从今天起,全面进行在轨测试,预期将于24日左右获取第一批应用数据。  在天宫二号飞行期间,身边的一位“保护神”——伴随卫星,一直在保驾护航。  伴随卫星保驾护航  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的天宫二号伴

海洋二号卫星已具备开展应用服务能力

  在轨测试和试应用已满半年,国家海洋局日前表示,海洋二号卫星已具备开展应用服务的能力。  好消息不断,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近日还要接待来自法国空间中心的专家。  “他们是专程来与我们探讨海洋二号卫星数据的有关事宜。”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洋二号卫星有效载荷副总师刘和

中青报:揭秘天宫二号的“太空黑科技”

   9月15日22时4分,中秋节的夜晚,我国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飞向太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它将在太空中等待神舟十一号的到来,两者完成交会对接,为航天员组建“太空之家”。  届时,航天员将在这里工作和生活30天,这也将成为我国迄今载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2013年,我国3名航

嫦娥二号六种有效载荷开机工作

  记者今天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截至今天下午17:10,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除CCD立体相机以外的6种有效载荷已全部开机,在轨测试完成后将陆续开展科学探测。而CCD立体相机预计于10月下旬择日开机。   据卫星有效载荷分系统专家介绍,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了7种有效载荷,分别是C

访姜景山院士:微波遥感助力海洋动力探测

  “‘海洋二号’卫星装载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和校正微波辐射计4个主载荷,这4种微波遥感器联合起来担任‘主角’,监测和调查海洋动力环境。” 中科院空间中心微波遥感部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姜景山接受《科学时报》专访时表示。  据介绍,微波遥感是新型的对地观测手段,与可见

嫦娥二号所搭载首台科学仪器开机

  据央视报道 昨日(10月2日)20时37分许,嫦娥二号搭载的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顺利开机,目前工作状态良好。用来探测地月之间空间环境的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是嫦娥二号搭载的七种科学仪器之一,也是嫦娥二号奔月过程中开启的首台科学仪器。   据悉,嫦娥二号卫星共搭载7种探测设备,包括CCD立体相机、激光

天宫二号完成高精度伽马射线暴偏振探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5日透露,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搭载的伽马暴偏振探测仪(简称“天极”望远镜)已完成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实现预定科学目标,相关成果于1月1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向高度重视空间应用能力建设。天宫二号是我国首个

天宫二号完成高精度伽马射线暴偏振探测

  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搭载的伽马暴偏振探测仪(简称“天极”望远镜)完成了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实现了预定的科学目标,相关成果于1月1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向高度重视空间应用能力建设。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之“天极”望远镜(一)

  说到望远镜,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双筒?“牛反”?亦或是高大上的“哈勃”?  各种光学望远镜(左上:双筒望远镜;左下:天文爱好者常用的望远镜;右:哈勃空间望远镜)  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更高端的,它的名字叫“天极”,即将随着“天宫二号”一起上天,去探测宇宙中的伽马射线。  什么?说到伽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之“天极”望远镜(三)

  “天极”望远镜做什么?“天极”:偏爱伽玛暴的小蜜蜂  我们知道,人的眼睛对光的偏振状态是不能分辨的,但某些昆虫的眼睛对偏振却很敏感。  比如蜜蜂有五只眼:三只单眼、两只复眼,每只复眼包含有6300个小眼,这些小眼能根据太阳的偏振光确定太阳的方位,然后以太阳为定向标来判断方向,所以蜜蜂无论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之“天极”望远镜(二)

  与引力波共舞?  没错,就是年初刷屏的引力波!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在百年前的预言,人们尝试探测它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了。  2016年2月,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aLIGO)宣布历史性地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编号GW 150914),使人类正式进入了引力波天文学时代…也让我们见识了全球科普大刷屏

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

  10月25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该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业务化观测能力,进一步壮大自然资源卫星体系,对提高我国海洋预报与监测预警水平,提升海洋防灾减灾与海上突发事件响应能力,服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全球变化研究,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十

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

  10月25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该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业务化观测能力,进一步壮大自然资源卫星体系,对提高我国海洋预报与监测预警水平,提升海洋防灾减灾与海上突发事件响应能力,服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全球变化研究,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十分

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

  10月25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该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业务化观测能力,进一步壮大自然资源卫星体系,对提高我国海洋预报与监测预警水平,提升海洋防灾减灾与海上突发事件响应能力,服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全球变化研究,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十分

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

   10月25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该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业务化观测能力,进一步壮大自然资源卫星体系,对提高我国海洋预报与监测预警水平,提升海洋防灾减灾与海上突发事件响应能力,服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全球变化研究,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十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到天宫空间站,”太空家园“不再是梦

三年前的今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为我国空间实验室任务画上圆满句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示意图  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先后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4次交会对接,成功支持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突破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

天宫二号空间冷原子钟实现预定科学目标

  2016年9月2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运行轨道。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在天宫二号上开展了十四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其中包括世界首台太空运行的冷原子钟。在轨近两年时间里,冷原子钟运行正常、状态良好、性能稳定,完成了全部既

天宫二号在轨两年-空间应用系统取得多项成果

  截至今年9月25日,天宫二号已在轨正常运行738天。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将天宫二号打造成我国“最忙碌”的太空实验室,在空间基础物理学、空间科学实验、空间应用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天宫二号搭载应用载荷共14项,总重达6

天宫二号与地面站完成空—地量子保密通信试验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科研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院士团队,通过“天宫二号”和4个卫星地面站上的紧凑型量子密钥分发(QKD)终端,实现了空—地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实验演示。相关论文近日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光学》上。据了解,科研团队通过高精度自动跟瞄系统与“

天宫二号搭载中瑞合作科研仪器开展天体物理研究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成功,瑞士对此高度关注。瑞士主要德语报纸《每日导报》用两个整版篇幅介绍了中国航天最新成就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瑞士科学家提出和设计的观察太空伽玛射线的仪器“Polar”,由天宫二号送入太空,展开天体物理研究。   伽玛射线暴是来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