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者实现“最快”量子控制为多比特量子计算奠定基础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杜江峰院士团队近期在量子控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团队成员荣星、耿建培等人在固态自旋体系中实现时间最优量子控制。日前,国际物理学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量子控制是现代量子科学的基础,在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时间最优”则是一种科研表述,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最快”。而“时间最优量子控制”,则是寻求将量子系统在最短时间内驱动到目标状态,比如做到“又快又多又好”的量子比特操作,才有可能真正实现量子计算。 从2007年开始,国际学界不断寻求时间最优量子控制,但到2015年为止,实验研究还只局限于单量子比特系统。 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曾在2014年实现了精度高达0.996的单比特量子操作,随后实现了达到容错量子计算要求的普适量子逻辑门。 近期,杜江峰团队与知名量子学者王晓霆博士合作,将求解时间最优控制问题的理论方法与具......阅读全文

中国科大实现时间最优量子控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杜江峰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控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的荣星和耿建培等在固态自旋体系中实现时间最优量子控制,研究成果发表在10月19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7, 170501

首次实现!最优量子门检验来了

最优量子门检验方案示意图 中国科大供图 量子门是构建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单元,实现高保真度的量子门操作是容错量子计算的必要条件。而检验实际制备的量子门保真度是否达到要求,是实现容错量子计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量子

高维量子纠缠态最优检测首次实现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电子科技大学王子竹教授、奥地利高小钦博士、Miguel Navascués教授等合作,首次实现高维量子纠缠态的最优检测。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过程的核心资源。如何在实验上制备和检测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领域的基本

中国科大实现高维量子纠缠态的最优检测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高维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子竹,以及奥地利科学院博士高小钦与教授Miguel Navascués等合作,首次实现了高维量子纠缠态的最优检测。  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过程的核心资源,如何在实验上制备

中国科大实现高维量子纠缠态的最优检测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高维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子竹,以及奥地利科学院博士高小钦与教授Miguel Navascués等合作,首次实现了高维量子纠缠态的最优检测。  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过程的核心资源,如何在实验上

量子点控制方法找到

  据来自剑桥大学的消息,该校研究人员日前找到了能够控制半导体量子点中原子核排列的方法,从而为开发量子存储器提供了可行途径。  量子点是由数千个原子组成的晶体,每一个原子都与被捕获的电子发生磁相互作用。如果不干涉的话,这种拥有核自旋的电子相互作用,限制了电子作为量子比特(量子位)的作用。剑桥大学卡文

量子王国,时间流动也会不同

    被困在时间流中的量子叠加态中船夫的艺术绘图。图片来源:维也纳大学、奥地利科学院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所  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机构的物理学家联合团队展示了量子系统是如何沿着两条相反的时间箭头同时演化的——在时间上既向前也向后。这项近日发表在《通信物理学》上的研究让人们有必

室温下量子材料实现“自旋”控制

科技日报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自然》杂志16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找到了一种控制有机半导体中光和量子“自旋”相互作用的方法,即使在室温下也能发挥作用,为潜在的量子应用开辟了新前景。几乎所有量子技术都涉及自旋。电子运动时通常会形成稳定的电子对,一个电子自旋向上,一个电

中外科学家合作首次实现高维量子纠缠态最优检测

中新网合肥11月25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2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电子科技大学王子竹教授、奥地利高小钦博士、Miguel Navascués教授等合作,近期首次实现高维量子纠缠态的最优检测。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过程的核

中外科学家合作首次实现高维量子纠缠态最优检测

  中新网合肥11月25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2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电子科技大学王子竹教授、奥地利高小钦博士、Miguel Navascués教授等合作,近期首次实现高维量子纠缠态的最优检测。  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量子纠缠是量子

量子技术里程碑:科学家成功控制“量子光”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展示了识别和操纵少量相互作用的光子(光能包)的能力,这些光子具有高度相关性。这一史无前例的成就是量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研究论文20日发表在《自然·物理》杂志上。 爱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的受激发射概念,为激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而在新研究中,科学

控制进食时间-增强运动耐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689.shtm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似乎不仅与健康有关,还关乎运动耐力。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副主任医师张志辉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黄超兰等合作者发现,将膳食限制在休息时间里,

我学者实现“最快”量子控制-为多比特量子计算奠定基础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杜江峰院士团队近期在量子控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团队成员荣星、耿建培等人在固态自旋体系中实现时间最优量子控制。日前,国际物理学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量子控制是现代量子科学的基础,在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时间最优

剑桥团队找到量子点控制方法,为量子存储提供可行途径

  据来自剑桥大学的消息,该校研究人员日前找到了能够控制半导体量子点中原子核排列的方法,从而为开发量子存储器提供了可行途径。  量子点是由数千个原子组成的晶体,每一个原子都与被捕获的电子发生磁相互作用。如果不干涉的话,这种拥有核自旋的电子相互作用,限制了电子作为量子比特(量子位)的作用。剑桥大学卡文

“混血”纳米设备可控制量子比特自旋

  美国科学家使用其研发的独特的金属—半导体“混血”纳米设备,演示了一种新的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且在仅为几纳米的胶体纳米结构中首次实现了对量子比特自旋进行完全的量子控制,这些新进展朝着制造出量子计算机迈开了更加关键的一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1日的《自然》杂志上。   马里兰大学纳

真空中控制量子随机性首次实现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量子技术方面取得了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首次展示了对量子随机性的控制。这不仅让科学家能重新审视量子光学中几十年前的概念,还开启了通向概率计算和超精密场感测领域更深处的大门。  研究人员将重点放在量子物理的一种独特性质上,即所谓的“真空涨落”(也

真空中控制量子随机性首次实现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量子技术方面取得了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首次展示了对量子随机性的控制。这不仅让科学家能重新审视量子光学中几十年前的概念,还开启了通向概率计算和超精密场感测领域更深处的大门。  论文主要作者之一查尔斯·罗克斯-卡姆斯博士正在操作该实验系统。   

真空中控制量子随机性首次实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710.shtm 从真空波动生成可调随机数的实验装置。图片来源: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科技日报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量子技术方面取得

量子技术发展重要里程碑——-科学家成功控制“量子光”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展示了识别和操纵少量相互作用的光子(光能包)的能力,这些光子具有高度相关性。这一史无前例的成就是量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研究论文20日发表在《自然·物理》杂志上。  爱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的受激发射概念,为激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而在新研究中,科

加速十亿倍!光学量子计算模拟时间大幅缩短

科技日报北京1月27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26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论文,英国布里斯托大学量子研究人员声称,他们大大缩短了光学量子计算机的模拟时间,比以前的方法加速了大约10亿倍。量子计算机有望以指数级速度解决某些问题,并在药物发现、电池新材料等诸多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但量子计算仍处于早期阶段,

时间“倒流”首次在量子计算机上实现

  据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由美国、瑞士和俄罗斯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科学报告》杂志撰文称,他们首次借助一台量子计算机,逆转了“时间之箭”的方向。这一违背常识的突破性研究,可能会改变我们对统辖宇宙的机制和过程的理解,也有望促进量子计算机的发展。  研究人员称,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时

光量子计算模拟时间大幅缩短,加速十亿倍

   近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量子研究团队声称,已经大大缩短模拟光量子计算机的时间,比以往方法加速约10亿倍。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量子计算机有望在一些问题上实现指数级加速,从药物发现到电池新材料等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而目前“量子霸权”备受关注,即量子计

抗体的储存保存时间及其温度控制

抗体(antibody)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体具有严密的三维结构,已进化成为在大多数生物环境中,甚至机体大面积创伤时也能保持其活性。抗体紧凑的三维结构使

克隆PCR产物的最优条件

最佳插入片段: 载体比需实验确定,4:1(插入片段:载体)常为最佳比,摩尔数比1:8 或8:1也行。应测定比值范围。连接用5μL2X连接液,50ng质粒DNA,1Weiss单位的T4连接酶,插入片段共10μL。室温保温1h,或4℃过夜。在这2种温度下,缺T-凸出端的载体会自连,产生蓝斑。室温

藻类进化出可控制量子相干的基因开关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对生活在极暗光线环境下的藻类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打开或关闭一种“量子开关”,表现出奇特的量子效应,这种量子效应可能帮它们高效收集光线。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海藻的这种量子效应是量子相干。在量子物理

电子自旋的声学操纵能改善量子控制

  近日,德俄科学家合作研发一种自旋量子位的声学操控方法,展示了表面声波的应变场与碳化硅中硅空位的激发态自旋之间的相互作用。新方法有望改善电子自旋的量子控制,并为微型量子设备高效处理量子信息提供新的可能性。  色心是晶体中的晶格缺陷,可以捕获一个或多个额外电子。被捕获的电子通常会吸收可见光谱中的光,

电子自旋的声学操纵能改善量子控制

  近日,德俄科学家合作研发一种自旋量子位的声学操控方法,展示了表面声波的应变场与碳化硅中硅空位的激发态自旋之间的相互作用。新方法有望改善电子自旋的量子控制,并为微型量子设备高效处理量子信息提供新的可能性。   色心是晶体中的晶格缺陷,可以捕获一个或多个额外电子。被捕获的电子通常会吸收可见光谱中的光

刷新记录!量子态保持时间超过5秒!

  据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报道,美国能源部(DOE)阿贡国家实验室和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取得了量子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他们能够按需读出量子位,并将量子态保持完整超过5秒,从而创下新纪录。此次的量子位由易于获得的碳化硅材料制成,碳化硅目前广泛用于灯泡、电动汽车和高压电子设备中。  “在这样的时间尺度上保

中国科大实现多模量子态长时间存储

长距离量子通信的实现离不开量子中继,其中量子存储器是构建量子中继的核心。由于冷原子系综具有集体增强效应以及光谱一致性,可以有效地存储光子的量子态,因此作为极具潜力的量子存储器介质而备受青睐。众多工作表明,将多模存储器布局到量子网络中,能大幅度提高信道容量,因此多模量子存储器的实现对于构建高容量

控制桃休眠时间关键基因被发现

6月13日,科技日报记者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团队研究发现控制桃休眠时间的关键基因,并开发了低需冷量分子标记,为控制桃休眠时间和低需冷量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植物生理学》上。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团队博士赵亚林、副研究员李勇为论文共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