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海环境变化先导专项2016年工作会召开

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南海环境变化”(简称“南海专项”)2016年工作会在北京召开。中科院副院长相里斌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南海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和各项目负责人对专项进展及2017年工作计划和预算的报告。专项协调组、总体组、监理组专家就专项亮点成果产出、下一步工作部署及经费预算等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里斌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南海专项2016年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关于下一步工作,相里斌指出,南海专项应密切结合国家南海战略需求,实现专项任务动态调整;推动专项数据共享和航次统筹,提高经费执行效率;严格制定节点考核制度,装备类项目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积极谋划与国家海洋领域重大科技计划的有机衔接,为推动我国海洋领域的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由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王越超主持。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条件保障与财务局、项目监理部、专项总体组、协调组、监理组、专项办公室相......阅读全文

《全新世南海珊瑚礁环境气候变化记录》出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841.shtm

中科院南海环境变化先导专项2016年工作会召开

  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南海环境变化”(简称“南海专项”)2016年工作会在北京召开。中科院副院长相里斌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南海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和各项目负责人对专项进展及2017年工作计划和预算的报告。专项协调组、总体组、监理组专家就专项亮点成果

《南海沿岸海湾土地利用变化图集》出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17.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苏奋振主编的《南海沿岸海湾土地利用变化图集》(以下简称《图集》)由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出版,面向全国发行。 海湾是人类通向海洋的桥头堡,在人类社会

中科院南海所开拓南海U形海疆线生态环境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唐丹玲团队系统开展了中国南海U形海疆国界线的科学研究,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在《海洋学报》发表。  研究首次以整体的南海U形海疆线作为对象系统研究其自然属性,展现了南海U形海疆线的水深分布特征和生态因子分布特征,提出根据海底地形特征将南海U形海疆线划分为5个区间的“五区间

区域海气过程影响春夏转换期间南海降水异常的变化

  北印度洋和南海地区夏季季风通常在5月爆发,因而4月到6月标志着从春季到夏季的转换。之前的研究主要关注北半球夏季季节平均气候异常,而对春夏转换期间的气候异常研究甚少。春夏转换期间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能影响夏季降水异常。因此,揭示影响春夏转换期间气候异常的因子和物理过程有助于提高对夏季降水的预报水平。

南海是怎么成为南海的

  6月11日,伴随着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停靠上海南港码头,由中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导的我国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至此圆满完成了两个航次、历时4个月的科学考察任务,这也是国际大洋钻探船首次停靠中国大陆港口。  这次钻探,掀开了3800万年前南海一带地球大陆板块分裂奥秘的神秘一角。虽然从南海深处钻取的

油菜“替身”更适应环境变化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油料作物,比欧洲油菜更耐高温、干旱和疾病。这项突破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刊登于4月《自然—生物技术》上。  一片黄花盛开的油菜地往往意味着北欧夏季的开始。然而,如果全球变暖持续下去,夏日里蓝天白云下的金色田野可能会成为一个怀旧的记忆。不过,一种看起来

叶绿素仪观察植物生长环境变化

    叶绿素仪是农户门经常用到的一款仪器,也是一款便携式植物生理检测仪器,它能快速测量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并记录保存测量的数据结构,方便工作随时进行野外作业。同时对指导农业生产指导氮肥使用,提升植物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叶片叶绿素含量(Chl,uɡ/

深海环境面临气候变化威胁

深海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气候变化  据英国planetearth.nerc.ac.uk网站报道,最近研究发现,深海正遭受人类活动的严重破坏,而且情况趋于恶化。科学家呼吁对深海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管理。  深海是指200米深处以下的海域,面积达3.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的

为应对环境变化提供“金点子”

  日前,西部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智库、未来地球研究信息中心、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在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揭牌成立,意味着西部地区乃至我国在资源环境科技领域决策咨询方面有了更“接地气”的智库,将为我国应对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等提供重要的“金点子”。  记者从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了解到,西部资源环境与区域

恒定湿热试验的温度环境变化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工、电子产品的应用领域日益广阔,所经受的环境条件也愈来愈复杂多样。只有合理地规定产品的环境条件,正确地选择产品的环境防护措施,才能保证产品在储存运输中免遭损坏,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因而,电工、电子产品进行人工模拟环境试验是保证其高质量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人工模拟环

大气所揭示东亚冬季风对南海海温季节内变化的影响

  季节内振荡是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气候变异的一个重要部分。南海是季节内振荡影响华南和中印半岛地区的一个重要路径。以前有关南海地区海面温度季节内变化的研究主要关注夏季,而对冬季南海地区海面温度季节内变化的研究很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仁广和博士生陈樟的研究指出,南海是北半球冬季

南海沉积环境来源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仲伟茂及其团队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科研人员合作,在南海沉积环境来源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Organic Letters (DOI: 10.1021/acs.orglett.8b01880)和

入境环境污染-家具老板夜载垃圾到南海焚烧

  趁着天黑,顺德龙江一家具厂老板载着泡沫和海绵废料到南海九江就地焚烧,使得附近近百名村民吸入刺激性气体身感不适。昨日,执法部门向本报通报了这一违法事件。   据了解,这是继中山天乙公司丹灶排污和三山炼油厂废料丹灶倾倒等事件后,在南海发生的又一起入境污染事件。目前,当事人、车辆及未来得及焚烧的垃圾

存储时间延长以及环境变化对于油脂烟点变化的因素分析

  油料中的烟点测量使用最多的是通过烟点测定仪来进行操作的,这种测定方法为油脂烟点监测的最佳方法,油料中的烟点高低与油料中各种成分有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油料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因此有一种烟点的测定方法就是通过对油料中的游离脂肪酸进行测定之后,了解游离脂肪酸与烟点之间的关系,测量事就直接对游离脂肪

全国辐射环境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国家核安全局14日首次向社会发布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年报。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国辐射环境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监测显示,我国环境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运行核电厂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总体未见明显变化,周围自动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在当地天然本底水平涨落范围内;气溶胶、

环境变化可使蔬菜和豆类大幅减产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登的一项新研究说,气候变暖和农业用水减少等环境变化可能让蔬菜和豆类在未来数十年内显著减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预计,从本世纪中叶到本世纪末,如不采取减缓环境负面变化的措施,全球蔬菜和豆类的平均产量将分别降低35%和9%。

物理环境变化显著-太湖治理难度加大

日前,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运林研究员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发布消息称,他们新近对1992年至2016年间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的长期定位观测数据进行了系统研究后发现:25年里,太湖湖泊物理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气温、水温和水位显著上升,而风速和透明度则显著下降。这对未来太湖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指

人工气候箱可监控到环境变化

现在我们看到雾霾的天气越来越严重,而持续时间之长,且影响范围之广,所以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首要关注的问题,也引起人们普遍担忧了。环境的保护是刻不容缓,也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在很多地方的环境状况是特别差,这里的原因是很多的,而要加强是环境建设的力度了。所以大气污染和环境监测中,有用到人工气候箱。如何改变

生态环境变化有助耐旱物种生存

  美国研究人员11日在英国《生态学通讯》月刊上发表报告说,砍伐森林和气候变化导致脆弱的雨林物种濒临灭绝,但同时也使那些适应干旱气候的物种留存。这一发现有助决策者在将土地转化为耕地时,最大限度减少物种损失。   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既要有足够的耕地养活全球人口,又要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根据预测,由

细胞在什么环境下发生变化

新模型是暴露概念的自然延伸,该概念初是由癌症流行病学家克里斯托弗·保罗·怀尔德(Christopher Paul Wild)于2005年提出的,旨在引起人们的关注,需要更多有关终生暴露于环境致癌物的数据。暴露概念说明了从空气污染,社会经济状况到个人饮食和运动方式等外部因素如何与内在或内部因素(例如人

专家称应加强中国全境环境变化研究

“中国幅员辽阔,仅靠局部定点环境监测,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宫鹏日前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对大空间范围而言,遥感是唯一可行的环境变化监测手段。  由宫鹏发起并组织,《科学通报》2012年6月第16期出版了一期“中国环境变化遥感专题”,共收录了7篇论文,

解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应激反应

  近日,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侯书国团队联合美国得州农工大学、杜克大学,法国图卢兹大学、日本冈山大学等知名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对植物如何感受环境变化作出应激反应的研究,揭示了植物对病虫害、干旱等环境胁迫因素的应激机理,国际期刊《自然》在线发表这一研究成果。这一重要发现改变了人们以往对

光照培养箱可监控到环境变化

    随着生命生物科学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光照培养箱这种专用于研究生命生物科学的设备在实验室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我们知道气候三要素温度、湿度和光照,是对植物等对象生长和发育及品质性能影响最重要的因素,而自然环境由于变化难测,很难满足实验研究工作的需要,这个时候,利用光照培养箱,就可以为室内实验研

环境试验中温度变化对产品的影响

温度变化试验是指试验时温度从高到低,后者从低到高循环的温度变化方式,一般采用SC/GDW-408D高低温试验箱、SC/KWB-100D快速温变试验箱、冷热冲击试验箱等设备,采用的标准有GB/T 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 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光结构”让水随环境变化自由变色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东京大学和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的联合小组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动态光结构”,通过对水中含有的微量氧化钛纳米片进行数百纳米为周期的规整排列,使水在没有改变成分的情况下可根据环境变化瞬时改变颜色。  “光结构”是指材料具有与可见光波长同等周期结构,并根据周期长短选择性地反射相应波长的光,

从《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看湖泊环境变化

  6月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有关湖泊的数据表明,湖泊水质正在逐步改善,但总体上污染仍然普遍比较严重,湖泊治理保护形势严峻。  一些湖泊水库水质好转,另外一些变差  由于不断加大治理保护力度,一些湖泊水质好转。2009年,26个国控重点湖(

南海海洋所等研究表明珊瑚礁退化人为影响大于气候变化

  11月9日,国际保护生物学刊物Conservation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南海海洋所黄晖研究员与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Terry Hughes教授等在珊瑚礁研究方面的合作研究成果,论文题为The Wicke

晏宏团队对南海砗磲种群数量与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

  地球历史上已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这五次生物大灭绝主要是自然因素导致,如大型的火山喷发、太冷或太热的气候变化、小行星撞击等。现今,有新的证据表明地球生物可能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政府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科学政策平台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有大约1百万种植物和动物正面临灭绝的风险。砗磲是全球

西北太平洋南海区域典型季节有效波高长期变化特征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彭世球团队揭示了西北太平洋-南海区域典型季节(冬、夏)有效波高的长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significant wave he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