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确认大脑中安慰剂效应的有效区域

一粒糖丸可以带走你的痛苦——确定止痛安慰剂效应的最有效位置有助于为被慢性疼痛困扰的人设计更加个性化的药物。 根据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Northwestern Medicine)和芝加哥康复研究所(RIC)的一项新研究,科学家首次确认了大脑中负责疼痛缓解的“安慰剂效应”的区域,“假治疗”确实可以大幅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 为这项研究开发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具有引领个性化疼痛治疗时代的潜力,其使得有针对性的止痛药成为可能,这种止痛药基于个人大脑对药物的响应方式。 在试验开始前,研究人员排除了安慰剂效应高的个体,所以这项发现还可以为止痛药物引向更加精确的临床试验。科学家们发现了前额脑回中一个独特的大脑区域,该区域在一次试验中被识别为安慰药物“响应者”,并且在第二次试验的对照组中被确认(95%准确率)。 这项研究于2016年10月27日发表在《PLoS Biology》上(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RIC......阅读全文

我国建成大型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 达国际先进水平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建成大型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该系统是亚太地区第一台磁体强度为9.4T、磁体口径为 400mm的大型哺乳动物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系统的一系列相关设备,包括谱仪、梯度水冷机组、射频功放、梯度功放、操作系统软件

亚太首个9.4T大口径动物磁共振成像研究平台建立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建成大型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该系统是亚太地区第一台磁体强度为9.4T、磁体口径为400mm的大型哺乳动物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系统的一系列相关设备,包括谱仪、梯度水冷机组、射频功放、梯度功放、操作系统软件

华东师大校长陈群:磁共振研究与应用方兴未艾

  华师大校长 陈群  8月16日-21日,第19届国际磁共振大会在中国上海举行。由国际磁共振学会(ISMAR)每 两年举办一次的国际磁共振大会是国际磁共振领域最重要、最高水平的全球性学术会议之一。本次会议是该大会首次在中国大陆召开,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近 700位科学家参会,其中包括美国科学院

通过定量脊髓磁共振成像评估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demyelinat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临床较常见的类型是一种病因不明的T细胞主导免疫疾病——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近年来,由水通道蛋白-4抗体(aquapor

母其文:受益于交互式经颅磁刺激磁共振功能成像

  1983年从西南的边远山村考入大学,母其文可算是时代的幸运儿。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前往欧美等知名大学、医院做研究,却最终选择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故乡南充,全身心投入南充市中心医院的临床与科研。  如今,他所主持的南充市中心医院影像科建设成为四川省医学影像甲级重点学科,其牵头的南充市临床医学影像

2000万元的3.0T高场人体磁共振成像系统落户深圳

  7月19日,一台价值近2000万元的3.0T高场人体磁共振成像系统落地深圳,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劳特伯医学影像科技平台完成安装调试。据悉,这是我国华南及港澳地区目前配备的第一台专门用于科学研究的人体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 至此,致力于高端医学影像研究的深圳先进院劳特伯医学

把大块头核磁共振仪搬上车

   春节前后,一辆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磁共振诊疗车常常出现在我国南方多地,为当地群众进行免费诊疗。白色、箱式、三桥、常规动力,这台被命名为“驰影A30”的诊疗车从外表来看很是低调,但它是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共振诊疗车。也预示着我国高端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将不再全部依赖进口,不再受制

第19届国际磁共振大会在上海召开

   科学网8月16日上海讯 8月16日-21日,第19届国际磁共振大会在中国上海举行。由国际磁共振学会(ISMAR)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国际磁共振大会是国际磁共振领域最重要、最高水平的全球性学术盛会。本次会议是该大会首次在中国大陆召开,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近700位著名科学家参会,其中包括美国科学

科学时报:从仪器研制与改造看生命科学行进轨迹

  各领域不期而遇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杨福全和刘志杰课题组开展的设备研制,使人们不难看出,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目前正从发展单项尖端技术转向系统集成研究,而且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在脑认知研究中也有相似表现。   在生物物理所脑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薛蓉研究员先让记者参观了实验室最新制

2013年磁共振成像图像重建研讨班在深圳先进院举行

  3月1日至3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北京中科美德医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举办2013年磁共振成像图像重建研讨班。此次研讨班详细解析了从基本-流行-前沿图像重建技术的原理,主要围绕相位图像重建、并行采集成像和现时热门的压缩感知快速成像技术的进展及应用进行研讨。来自海内外20

北京师范大学最新PNAS文章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室,美国NIH药物滥用研究所的两个研究组合作,完成了题为“Coupling of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d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eveals a physiological bas

苏州纳米所等构建多功能纳米诊疗一体化平台

  目前,多模态成像技术引导的诊疗一体化体系因其可以提供肿瘤在位置、尺寸、形状方面丰富的信息,从而可以指导有效治疗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常用的成像技术(如荧光成像、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等)因其在空间分辨率、灵敏度等方面的限制,对肿瘤的边界不能精确定位,影响肿瘤的有效治疗。因此,发展一种对

您知道CT与核磁共振的区别吗?

  CT与核磁共振(MRI)是医院里重要的影像设备,给临床医生诊断疾病提供巨大的帮助。二者在临床使用中各有优势,大家可能对它们不太了解,CT与MRI的区别如下。  1 电离辐射不同  CT是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有一定的辐射,不同的部位辐射不同,平扫、增强、CTA辐射也各不相同。而核磁共振是将人体

您知道CT与核磁共振的区别吗?

  CT与核磁共振(MRI)是医院里重要的影像设备,给临床医生诊断疾病提供巨大的帮助。二者在临床使用中各有优势,大家可能对它们不太了解,CT与MRI的区别如下。  1 电离辐射不同  CT是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有一定的辐射,不同的部位辐射不同,平扫、增强、CTA辐射也各不相同。而核磁共振是将人体

CT与核磁区别

  CT与核磁共振(MRI)是医院里重要的影像设备,给临床医生诊断疾病提供巨大的帮助。二者在临床使用中各有优势,大家可能对它们不太了解,CT与MRI的区别如下。  电离辐射不同  CT是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有一定的辐射,不同的部位辐射不同,平扫、增强、CTA辐射也各不相同。而核磁共振是将人体放入

碳纳米管在肿瘤诊断与治疗研究中的进展

 摘 要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及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文对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特别是肿瘤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现有的研究特点,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碳纳米角, 生物医学, 肿瘤, 诊断, 治疗,评述 1 引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构建多功能纳米诊疗一体化平台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获悉,该所张智军团队与苏州大学陈华兵团队和厦门大学任斌团队等合作,成功构建出多功能纳米诊疗一体化平台。该平台具有肿瘤磁共振/光声/表面增强拉曼三模态成像、手术切除和光热治疗等多种功能。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先进材料》杂志。  研究人员通过构建具有高粗

中科院专家研发出水稻全根系无损检测新手段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和强磁场科学中心共同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利用造影剂加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水稻全根系无损检测,为植物根系全生长周期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新方法。  根系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根系生长在不透明的土壤中,缺乏快速、准确、无损的原位观测方法,影响了对植物根系的深入研

数字诊疗、精准医学等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5月26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最新一批(共14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其中,与包括:“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精准医学研究”、“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和“生物安全关

多模式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获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双聘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教授陈乾旺课题组(研究生黄一敏和强磁场中心博士后胡林等)与中科大生命科学学院(郭振副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王海宝副主任医师)合作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纳米生物成像造影剂,利用它可以通过双重的T1

心理所推出无创人脑功能图谱成像研究专题

  以磁共振成像为代表的神经功能成像因其无损和非侵入性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人类认知功能的脑机制以及各类重大脑疾病,是研究人脑与心理行为的发生、发展和衰退及异常必不可少的高时空精准技术。中国脑计划即将进入实施部署阶段,临床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是其重要一翼,作为无损无创人脑成像技术的磁共振成像,是开展

英攻克磁共振成像新技术

最新的磁共振成像研究使人们进一步了解脑部疾病。图片来源:英国诺丁汉大学  磁共振成像(MRI)领域的一项新发现有望提高多发性硬化症等脑部疾病的诊断率和监测效果。研究人员指出,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磁共振中心的这一研究成果,可能会为医学界的磁共振成像提供一种新工具。  该项研究发表在日

新型磁共振器件集成像与治疗于一体 可降低检测费用

  中科院电工所完成的“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磁体系统的研制”项目,近日在宁波余姚由中科院主持召开成果鉴定会。专家最终认定该项目填补了国产磁共振医学诊断器件研制领域的空白。  作为现代医学诊断最强有力工具之一,磁共振成像系统能够帮助医生在治疗中实现对人体内部结构 “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准” 的功能。此

细胞原位铁蛋白分子的磁性成像 分辨率推进到了10纳米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杜江峰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制细胞原位纳米磁共振成像实验平台,与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涛合作,实现了对细胞原位铁蛋白分子的磁性成像,将原位蛋白质磁成像分辨率推进到了10纳米。该研究成果以Nanoscale magneti

核磁共振驱替分析与成像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应用

应用说明:  采收率是衡量油田开发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极限内,在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从油藏中能采出的石油量占地质储量的比率数。  采收率的高低与许多因素有关,不但与储层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流体性质以及驱动类型等自然条件有关,而且也与开发油田时所采用的开发系统(即开发方案)有关

分子影像学与干细胞移植活体示踪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铭 王任直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 100730   【摘要】 近年来,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病和心脏疾病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干细胞移植后,活体示踪干细胞的存活和迁徙具有重要意义。分子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干细胞活体示踪成为可能,光学成

周欣矢志研究肺部磁共振成像技术——奋斗的人生 不会虚度

  肺癌,是我国癌症中的“头号杀手”。由于缺少一种无放射性的医学影像仪器来获得肺部的结构和功能信息,极大阻碍了肺部重大疾病的深入研究。但是,今年2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欣(见图,资料照片)牵头研发的人体肺部磁共振成像系统仪器,通过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专家组验收,并且性能远远超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

fNIRS是一种非侵入式脑功能成像技术,它进行脑功能成像的原理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相似,即大脑神经活动会导致局部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区别在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不适用于以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以及特殊人群为对象的脑功能成像研究,亦不适用于日常生活、工作等自然情境下的认知神经科

德国开发出提高脊髓肿瘤手术安全性新方法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医院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已通过技术改进,使目前普遍用于脑肿瘤手术的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用于脊髓肿瘤检查,这将明显提高脊髓肿瘤手术的安全性。   法兰克福大学医院日前发表新闻公报说,目前脊髓肿瘤在诊断和手术上存在很大难度。对于生长在脊髓外部、只是挤压脊髓的良性肿瘤,通过先进的

2017年诺奖预测:脑成像重磅级研究解读

  10月诺贝尔奖月马上到来,随着颁奖时间越来越近,很多科学家们都开始预测2017年的诺奖获得者;从2002年开始,汤森路透社每年都会进行诺贝尔奖的预测,近期汤森路透公布了2017年的预测名单,其中共有四位科学家入选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包括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特聘教授张远(发现了人类疱疹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