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影响因子的重量级对手来了

汤森路透影响因子是评价学术期刊的重要指标,近年因为被滥用也饱受争议。虽然也有不少取代方案,但影响因子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地位一直没有受到实质性挑战。2016年12月8日,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终于拿出自己的期刊影响因子评分系统CiteScore,将成为经典期刊影响影响因子的最大挑战对手。 这个爱思唯尔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和汤森路透影响因子类似,但是有一些自己的特色。大概差别有如下6个方面: 1,汤森路透影响因子只有11000本期刊,爱思唯尔影响因子覆盖的期刊数量增大1倍,包括22000种期刊。 2,计算公式也进行了调整,汤森路透影响因子是某期刊连续2年论文在第3年度的篇均引用次数,爱思唯尔影响因子则是期刊连续3年论文在第4年度的篇均引用次数。 3,汤森路透影响因子每年只公布一次影响因子,爱思唯尔则有一个最新年度预测影响因子。 4,汤森路透影响因子收费,爱思唯尔的影响因子系统是免费使用的。 5,汤森路透影响因子引用包括所......阅读全文

诱惑与困惑:“影响因子游戏”该如何继续?

  伴随着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如果你正在获取tenure职位、获得基金、评上国家奖或是当选院士的道路上,那么你的一篇最新得意之作发表在哪家期刊比较好呢?论文发表后能否得到较大的认同度和传播率呢?如果你面临着科研选题,哪些期刊的研究情报才是最值得信赖的研究动态呢?一个可供你参考的答案那就是“期刊引证报

期刊影响因子的“含金量”

  期刊影响因子长久以来被学术界视为一个重要的科研水平参考指标。在一本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发表论文,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成果也更容易获得认同。然而,部分科学家已对这一指标能否真正反映单篇论文乃至作者学术水平提出质疑,加上每年发布这一指标的汤森路透公司在本月早些时候宣布把相关业务转售给两家投资公司,影响因

SCI价值200亿元,投资公司接手是喜是忧?

  前言:  自去年底汤森路透高调宣布要出售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以来,全球科学界都对这场原本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商业行为给予了高度关注,特别是中国。  原因是它的几大拳头产品——科学引文索引(SCI)、影响因子(IF),贯穿着每一个中国科研人员从毕业到晋升职称的职业发展道路。  尽管近年来不少学界

影响因子本来是干什么的?看看SCI之父怎么说?!

  你知道吗?影响因子有多少年的历史了?40年!  你知道吗?谁发明了影响因子?SCI之父尤金·加菲尔德先生。老人家1925年人,还健在!还接受了视频采访!  你知道吗?发明影响因子的本意是什么?评价期刊,进行期刊间的比较,而不是直接评价文章!更不是直接评价作者!  你知道吗?评价期刊,也

张端鸿:SCI、期刊影响因子和ESI的本质是什么?

  近日以来,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出售的消息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各方面又开始反思、批判科研领域的量化考核现象,也对SCI、影响因子和ESI等工具和指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不乏真知灼见,也不乏捕风捉影、胡思乱想,本文拟通过个人的经历和体会做一个科普性的分析,供各方面参考。  我最早知道SCI是

孙大文主编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突破4.0

  6月20日,世界著名的汤森路透集团发布了最新版的《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广东籍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孙大文创办和主编的国际学术期刊《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

诺奖得主:用影响因子评价科研成果是一种扭曲

   如果把在某些期刊上发表文章与金钱奖励相挂钩,就会造成扭曲。  Randy W. Schekman  “无论在什么地方,如果你的科研做得更加成功,就应该得到更多工资,这很自然。但如果把在某些期刊上发表文章与金钱奖励相挂钩,就会造成扭曲。”近日,兰迪·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在

《科学》杂志副主编:影响因子不应被用于评价科学家

  “影响因子不应被用于评价科学家。”10月29日,《科学》杂志副主编瓦尔达·文森(Valda Vinson)在2018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期间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基于影响因子评判单个研究文献的质量,或评估科学家并作为其受聘、晋升的依据并不合理。  10月2日揭晓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加拿大科学家唐娜·

我国数百种科技期刊已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

  专家指出,不应把SCI、SSCI作为判断评价科研成果的唯一标准   中国科技网北京12月26日电 今天,《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版)》(简称《CAJ-IJCR》)对外公布,同时2012年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名单也新鲜出炉。报告显示,我

《细胞研究》影响因子提升至14.812

  6月13日,汤森路透发布2015年度《SCI期刊分析报告》,一批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表现抢眼,向全球科技界发出强劲的中国声音。其中,《细胞研究》的影响因子提升至14.812,稳居亚太地区生命科学类学术期刊第一的位置,成为《自然》及《细胞》子刊的有力竞争者。  “《细胞研究》创刊至今26年,恰逢我

唯SCI论每年耗费近20亿 发展国内科技期刊才是正途

  最近一则题为《推动世界进步的科研人员,为何会“沦落”到无偿为学术期刊打工的地步?》的文章,在互联网得以广泛传播,引起了科研人员的热议。  文章所控诉的是学术期刊借科研人员发表论文大肆敛财的行为,还指出了出版行业匪夷所思的“三重收费”系统——“国家资助大多数研究,还要为评估研究质量的工作支付劳务费

2014期刊引证报告:《细胞研究》稳居国际一流行列

  最近,美国汤森路透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公布了2014年度《期刊引证报告》。由中国自主创办的生命科学学术杂志《细胞研究》影响因子摸高12.413。在SCI收录的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期刊中,它的影响因子已连续两年排名第13位,稳居国际一流学术期刊行列。  2005年,《细胞研究》与英国自然出版集团

《中国科学》系列5种期刊影响因子突破1

  日前,美国汤森路透公司发布了最新的期刊引文分析统计报告(2010)。《中国科学》系列英文版期刊的SCI影响因子取得重大突破,8种期刊中7个影响因子上升,其中5种期刊超过1。继《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去年突破1以来,今年又有4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超过1,分别是《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SCI再易主,中国学者必须知道的一些事

  这本是商业世界里,一次再正常不过的交易。  11日,汤森路透集团宣布,以35.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知识产权和科技业务。买主是两家此前从未涉足过此类业务的公司——Onex Corp和霸菱亚洲投资(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  打包出售的业务中,包括了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开放获取新刊《细胞发现》将问世

  今天,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自然出版集团(NPG)举行《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合作出版续约仪式,这是双方继2006年首次合作以来的第二次续约合作。此外,双方还将合作出版期刊《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这将是中国第一本广谱的生命科学类开放获取期刊。  《

顶尖科技杂志放下“身段” 争抢“知识推送”阵地

  学术期刊的领头羊——自然出版集团,最近走访了不少国内高校,推广属下自然教育集团推出的科学学习社区Scitable网站,以及8月即将推出的大学电子教科书《生物学原理》。  “希望年轻的本科生们大学期间就能在我们的电子社区学习,尽早接触我们的杂志,让青年科学工作者也能够享受到我们的资源”,

那些上了天的学术造假套路

  疯狂的牛仔  Hoss Cartwright 曾是《国际农业创新及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and Research)的编辑,不过他这次找了个好借口没有参加去年的第五届世界病毒学大会:因为他根本不存在啊。  此

《分子植物》国际化办刊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举行《分子植物》国际化办刊经验介绍新闻发布会,宣布由该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上海生命科学期刊社承办的《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创办5年来国际化办刊取得显著突破,已跻身国际植物科

15位院士共议如何办世界一流学术期刊

   日前,中国工程院15位不同研究领域的院士会聚天津大学,共同讨论一个话题:如何办一份世界一流的中国学术期刊。在此之前,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正式创刊,并提出了“2018年所属半数刊物被SCI/EI收录”的发展目标。这些院士正是为此而来,因为他们都担任着中国工程院院刊主刊及

百万科技大奖来了!杨振宁、施一公等出席 多科学家获奖

  2018年颁奖典礼15日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教授获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2018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体奖”则授予上海交通大学张杰教授领导的激光强场物理团队。两者分别获得奖金人民币一百万元。  当晚,求是科技基金会主席查懋声以及顾问杨振宁、孙家栋、韩启德、

等你来!BCEIA2019学术报告会——不可错过的十大分会

  上一期,分析测试百科网为大家带来了BCEIA2019学术会——大会报告的精彩内容(相关链接:BCEIA2019学术报告会知名学者云集!精彩内容抢先看)。本期,分析测试百科网将继续介绍BCEIA2019学术报告会——不可错过的十大分会,快来一睹为快吧!BCEIA2019学术报告会十大分会  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