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微藻:单细胞植物的大学问

微藻是一类古老的低等植物,在陆地、淡水湖泊、海洋分布广泛。微藻种类繁多,截至21世纪初已发现的藻类有三万余种,其中微小类群就占了70%,即两万余种。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研究员、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微藻生物科技中心主任、“千人计划”专家胡强主要从事藻类生物学、生物技术与生物能源的研究。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微藻经过加工处理,可以生产出食品、保健品、饲料等很多产品,提取的藻油就像煤和石油一样,是重要的能源原料。” 产学研的合作之路 上世纪,美国曾有个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本世纪,美国又出了个“微型曼哈顿计划”,该计划的宗旨不是研制原子弹,而是期望通过研发藻类产油寻求新的可再生能源。 胡强指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晚于美国。”2013年5月,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国投)微藻生物科技中心在北京成立,中心希望利用微藻生物质技术解决能源与资源短缺、气候环境恶化等重大问题,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阅读全文

基因改造让微藻油脂产量翻番

  相应生物燃料商业化迈出一大步  英国《自然·生物技术》6月18日在线发表了一篇生物学重要成果:在使用包括CRISPR-Cas9技术在内的多种工具进行基因改造后的水藻品系,油脂产量可达其野生亲本的两倍,且能达到与后者类似的生长速度。这项新成果标志着微藻源可持续生物燃料的最终商业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微藻技术:生物能源新产业

  微藻技术将开创一个新的生物能源产业。因为微藻产业可为中国解决环境问题,而且微藻固碳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固碳所产生的生物能源可循环利用。微藻未来还可解决粮食和耕地问题,如在内蒙古利用1万平方千米沙荒地养殖微藻,产量可达到1.5亿吨,相当于变相增产粮食1.5亿吨,节约耕地1.5亿亩

微藻生物能源或可替代石油

  微藻能成为有竞争力的新能源吗?22日,记者在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三水能源微藻培养基地采访了解到,微藻生物能源发展前景广阔,或将成为替代石油的生物能源。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三水能源微藻培养基地占地面积大约为5.5万平方米,目前微藻培养面积约占1万平方米。据了解,该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养殖废水

巴西试验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

  巴西石油公司4月4日宣布,公司投资的一个大规模微藻培育试验项目在该国东北部正式启动,培育出的微藻将用于生产生物柴油。   这个试验项目地点位于巴西北里约格朗德州的埃斯特雷穆斯市,由北里约格朗德联邦大学负责具体的科研工作,探索微藻培育与实用途径,并为最终的商业开发积累经验。   巴西科研人员认

微藻生物柴油:标新立异中孕育创新

▲微藻培养池▲微藻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微藻生物柴油作为一项涉及生物能源、碳碱排和农业生产三位一体的战略性技术,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参与研发。不过,现有的微藻生物柴油技术还很不经济,投资大、成本高、占地多,这些是待解问题。  从微藻中提油,听起来匪夷所思,但目前很多科学家正在打它的

微藻培养生物反应器

根据微藻自身的营养特点,可通过光能自养和化能异养两种方式来培养微藻。微藻培养用生物反应器一般可分为: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和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  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比敞开式培养系统有以下优点:①培养密度高,收获效率也显著提高;②培养条件易于控制,易于实现高密度培养,对代谢产物积累有利;③无污染,可实现

微囊藻计数

摘要:微囊藻计数是藻类监测实验工作中一件困难的工作。本文使用迅数Algacount藻类计数仪进行微囊藻细胞计数,大大缩短了计数所需的时间和人力,提高了计数效率。关键词: 有囊藻类 藻细胞 微囊藻计数 藻类计数仪藻类监测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实验人员需要对江河湖海等各种水体系统是否发生水华或赤潮做出

微囊藻毒素分类

水体产毒藻种主要为蓝藻,如微囊藻、鱼腥藻和束丝藻等。微囊藻可产生肝毒素,导致腹泻、呕吐、肝肾等器官的损坏,并有促瘤致癌作用。鱼腥藻和束丝藻可产生神经毒素,损害神经系统,引起惊厥、口舌麻木、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目前,淡水藻类产生的毒素可分为多肽毒素、生物碱毒素和其他毒素三类。微囊藻毒素是环状的七氨酸

科技部农村司调研微藻生物能源发展

  微藻生物柴油已成为最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第三代生物燃料。2014年1月15日,科技部农村司王喆副司长一行赴廊坊新奥科技公司调研微藻生物能源发展情况,并听取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能源微藻育种与生产关键技术示范”进展情况汇报,考察了新奥微藻中试基地、能源生态城以及微藻研发中心。   目前,

微藻培养生物反应器特点和应用

根据微藻自身的营养特点,可通过光能自养和化能异养两种方式来培养微藻。微藻培养用生物反应器一般可分为: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和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比敞开式培养系统有以下优点:①培养密度高,收获效率也显著提高;②培养条件易于控制,易于实现高密度培养,对代谢产物积累有利;③无污染,可实现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