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紫金山天文台首次发现耀斑前的日冕暗化现象

日冕暗化(coronal dimming)和极紫外波(EUV wave)是太阳物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助理研究员张擎旻和团组首席研究员季海生、研究员宿英娜首次在耀斑发生前发现了日冕暗化现象。研究成果最近以Pre-flare coronal dimmings(《耀斑前的日冕暗化》)为题发表于国际天文学杂志《天文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 日冕暗化是太阳上伴随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大尺度活动,首次由美国宇航局SOHO卫星搭载的极紫外成像望远镜(EIT)发现。日冕暗化表现为日冕极紫外和软X射线波段辐射的快速降低,在CME源区周围形成瞬现冕洞,范围可达几十到几百兆米。日冕暗化通常出现在耀斑的脉冲相,并延续到缓变相,持续数小时甚至一两天。关于它们的本质,目前普遍认为是CME爆发后局地等离子体密度迅速减小导致极紫外和软X射线辐射减小。虽然关于日冕暗化的观测和......阅读全文

新疆天文台在M级边缘耀斑日冕磁环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沈金花博士通过运用SDO/AIA紫外和RHESSI X射线观测数据,对2011年2月24日M 6.6级边缘耀斑的耀斑环和外围日冕磁环的动力学进行分析,首次区别了二者的动力学过程,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天体物理杂志ApJ上。  研究发现,耀斑环是直接与耀斑爆发过程中磁重联过程相关。耀

太阳环形耀斑及其相关活动研究获进展

  太阳耀斑是太阳大气中短时间内剧烈的能量释放过程。环形耀斑(CRF:circular-ribbon flare)是TRACE太阳探测器于2009年发现的一种特殊耀斑,通常由一个圆形或椭圆形亮带和内部致密的亮带组成,具有特殊的磁拓扑结构。日冕暗化(coronal dimming)则是与太阳耀斑爆发相

狰狞未露的黑暗使者?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多大?

  美国航天局公布的由卫星拍摄的8月9日太阳活动照片。   8月1日爆发、8月4日到达的太阳风暴影响地球示意图。   8月上旬,距地球1.49亿公里之外的太阳耀斑等爆发,引发了一场太阳风暴,也在地球高纬度地区上演了一场瑰丽的极光之舞。地球照旧安然无恙,但诸如“

天文台陈何超发现太阳爆发磁绳足点存在动力学迁移现象

  12月16日,国际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陈何超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澄江抚仙湖一米新真空望远镜(NVST)和太阳动力学卫星(SDO)的多波段结合观测,发现了太阳爆发磁绳足点存在动力学迁移的新现象。  日

云南天文台等在日冕物质抛射形成过程研究中获进展

  8月21日,《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和云南师范大学合作完成的关于日冕物质抛射形成过程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基于空间卫星高分辨观测数据,由云南师范大学段雅丹、梁红飞,以及云南天文台申远灯(通讯作者)、陈何超等人合作完成。

云南天文台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首次观测到震荡磁重联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在小尺度震荡磁重联方面取得研究进展,首次在太阳色球层观测到小尺度震荡磁重联及由其导致的磁流绳形成和消失的物理过程。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该项

云南天文台首次观测到日冕滑动磁场湮灭新证据

  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使用抚仙湖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的高分辨观测数据,首次报道了日冕中扇面—脊磁场位形下圆形耀斑带的来回滑动运动现象,并阐明了这种运动所反映的精细物理过程。最新一期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磁场重联又称磁场湮灭,是天

云南天文台NVST望远镜观测到滑动磁场重联新证据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申远灯等人使用抚仙湖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 NVST)的高分辨观测数据首次报道了扇面-脊(fan-spine)磁场位形下圆形耀斑带的来回滑动运动现象,并指出该运动反映了扇面准分界层内的三维磁场重联精细物理过程。国际天

科学家警告:强磁暴或将再度来袭

2010年8月1日,SDO卫星观测到有两个CME(日冕物质抛射)向地球方向袭来。  2012年9月22日午夜,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上空将布满五彩斑斓的光幕。几秒钟后,该地区所有电灯泡开始变暗并闪烁不定,接着光线在瞬间突然增强,灯泡变得异常明亮。随后,所有电灯全部熄灭。90

云南天文台发现太阳喷流中的振荡磁爆破重联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物理研究组副研究员洪俊超及其合作者,在太阳喷流的触发机制方面获得新进展,首次发现一例喷流是由振荡磁爆破重联触发。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磁重联,直观上描述为相反方向磁力线相互靠近断

探索太阳爆发物理机制找到“金钥匙”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刘睿等人在太阳爆发活动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观测到磁绳结构在爆发中形成的详细过程,并揭示其内部磁场的扭缠分布。相关成果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讯》上。  太阳爆发是太阳日冕大气中发生的持续时间短暂、规模巨大的能量释放过程,其喷

太阳活动区AR2529高分辨率演化及小耀斑爆发图像获取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太阳高分辨力成像技术研究团队利用研制的151单元太阳自适应光学系统和7波段太阳高分辨力层析成像系统,在国内最大的太阳望远镜——1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上,成功获取活动区AR2529的高分辨率演化及小耀斑爆发图像,为科学家研究该活动区的物理特性提供了重要的科

云南天文台等在湍流持续加热爆发磁绳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叶景及其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太阳爆发灾变标准模型,发现了磁绳在失稳上升后远离太阳表面依然被强烈加热的现象及日冕物质抛射(CME)周围相关的波状结构,对CME底部的湍动等离子体特

空间中心在太阳风暴和激波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太阳风暴(CME)及其激波可以产生地磁暴、高能粒子(SEP)、射电暴,是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的主要对象。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颍团队在此研究方向取得系列进展。  确定CME驱动的激波的三维结构、运动学以及与其在日球空间效应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在这方面的认知仍然很模糊。团队结合多

一周太空图片精选:狼蛛星云恒星托儿所

  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刊登了过去一周的最佳太空图片,包括太阳海啸、狼蛛星云以及“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内的精彩图片纷纷榜上有名。1.太阳海啸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拍摄,展现了太阳左侧喷出的巨大等离子体环。这

空间中心在太阳风暴和激波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太阳风暴(CME)及其激波可以产生地磁暴、高能粒子(SEP)、射电暴,是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的主要对象。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颍团队在此研究方向取得系列进展。  确定CME驱动的激波的三维结构、运动学以及与其在日球空间效应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在这方面的认知仍然很模糊。团队结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