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欧盟暂停资助意偏滤器研究

意大利研究人员计划在一个斥资5亿欧元的新核聚变反应堆中测试一个新的排气系统。该反应堆计划在2025年前后开始运行。但近日,欧盟核聚变研究组织集团EUROfusion宣布将推迟决定是否为该实验提供经费。这让意大利措手不及。“所有的风险都落到了意大利身上。”EUROfusion 项目负责人Tony Donné说。 核聚变能源因其承诺的无限性和清洁性而十分诱人,但在使用前,仍有极大的工程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如何处理核聚变发电厂等离子体燃料释放的极高温废气就是其中之一。但科学家就研究该问题的最好方法存在分歧。 不过,很多反应堆设施能为科学家提供研究废气问题的途径。例如偏滤器托卡马克实验设施(DTT)的等离子体积仅为国际核聚变反应堆(ITER)的4%,但却有足够空间测验废热转移法。它能测试不同形状的磁场和偏滤器,或检验材料是不是过于脆弱。 领衔DTT设计工作的意大利国家核研究院(ENEA)物理学家Flavio Crisanti表示......阅读全文

合肥研究院在偏滤器脱靶机理及其控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在托卡马克长脉冲高功率运行中,中心高性能等离子体排出的大量热和粒子将穿过闭合磁面,沿磁力线最终到达偏滤器靶板。靶板的极高热负荷及其引起的等离子体与壁强烈相互作用是当前磁约束聚变装置及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面临的严峻挑战。等离子体脱靶可以有效降低偏滤器靶板表面的热沉积和材料腐蚀,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未来

肥研究院探索托卡马克先进偏滤器位型获进展

  偏滤器是托卡马克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关偏滤器的设计、建造及运行也一直是核聚变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探索、设计并优化托卡马克先进偏滤器位型对于目前EAST下偏滤器的升级改造及正在推进的CFETR偏滤器设计有着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托卡马克物理研究室

合肥研究院钨铜面向等离子体部件制造技术取得突破

  日前,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磁约束核聚变研究所(IRFM)科研人员传来好消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为WEST研制的两类钨铜面向等离子体部件(W/Cu-PFC)试验模块在法方独立开展的高热负荷(HHF)测试中表现优异。  12月8日至11日,IRFM科研人员专程来等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研制穿管型钨铜偏滤器部件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近日为ITER研制的穿管型钨铜偏滤器部件小模块在指定测试平台上完成了高热负荷测试,提交的六件测试模块全部一次性通过测试认证。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具备为ITER研制穿管型钨铜偏滤器部件的能力。  偏滤器部件是托卡马克装置放电过程中控制杂质和燃料再循环、排出来自中心等离子体的热流和粒子

东方超环2012年度实验获多项重大突破

  记者7月10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东方超环(EAST)超导托克马克2012年物理实验当天顺利结束。在长达4个多月的实验期间,科学家利用低杂波和离子回旋射频波,实现多种模式的高约束等离子体、长脉冲高约束放电,获得多项重大成果,创造了两项托克马克运行的世界纪录:获得超过400秒的2000

东方超环2012年度实验创两项世界记录

  7月10日,东方超环(EAST)超导托卡马克2012年物理实验顺利结束。在长达四个多月的实验期间,科学家们利用低杂波和离子回旋射频波,实现多种模式的高约束等离子体、长脉冲高约束放电,获得多项重大成果,创造了两项托卡马克运行的世界记录:获得超过400秒的两千万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获得稳定重复超

聚焦后ITER时代:欧洲发布核聚变发展路线图

  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ITER)是一座位于法国的巨型在建核反应堆,并且将会是第一座通过核聚变生产出有用能源的核反应堆。欧洲负责核聚变研究的机构日前发布了旨在于2050年之前将ITER改造成产业化核聚变工厂的路线图。尽管6年后ITER运行将被认为是核聚变能源的一项重大突破,欧洲核聚变发展协议

我国“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再获重大突破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该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的国家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正在进行的第十一轮物理实验近日再获重大突破:在纯射频波加热、钨偏滤器等类似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未来运行条件下,获得超过60秒的完全非

记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聚变工程技术联合工作组

   刚一入夏,郁郁葱葱的合肥科学岛便吸引岛外游人,好不热闹。坐落在岛上最西侧的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又称人造太阳)持续数月的新一轮物理实验即将拉开帷幕。实验大厅里丝毫没有外面轻松愉快的感觉,一派紧张忙碌,一大批青年科研人员日以继夜全身心地投入到EAST工程

“东方超环”(EAST)2010年实验获多项重要突破

  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EAST)”2010年度实验将于12月24日圆满结束,目前已获得1兆安等离子体电流、100秒1500万度偏滤器长脉冲等离子体、大于30倍能量约束时间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3兆瓦离子回旋加热等多项重要实验成果,大大推进了“东方超环”实现其总体科学目标

EAST实现世界最长稳态高约束模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EAST)第十一轮物理实验于近日再获重大突破:在纯射频波加热、钨偏滤器等类似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未来运行条件下,获得超过60秒的完全非感应电流驱动(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EAST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EAST首次获得百秒量级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

  7月3日晚,国家大科学装置——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东方超环再传捷报: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标志着EAST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持续时间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这一里程碑性的重要突破,标志着我国

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年度实验获多项突破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12月23日通报说,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2010年度实验将于24日圆满结束,目前已获得1兆安等离子体电流、100秒1500万度偏滤器长脉冲等离子体、大于30倍能量约束时间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3兆瓦离子回旋加热等多项重要实

“人造太阳”获超过60秒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放电

  记者2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的国家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近日在第11轮物理实验中再获重大突破,获得超过60秒的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放电。EAST因此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国际磁约束聚变资深

“人造太阳”关键调控技术取得突破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的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团队孙有文研究员课题组,在EAST上利用三维旋转磁扰动场控制偏滤器靶板热负荷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结果日前发表在聚变领域期刊《核聚变》上。通过与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研究团队合作,课题组将这一结果在美国

我国核聚变实验装置首次实现高约束模式运行

  图为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   位于成都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上近日首次实现了偏滤器位形下高约束模式运行。   专家指出,这是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标志着中国磁约束聚变能源开发研究综合实力与水

范景莲:难熔金属女中豪杰

  范景莲,现任中南大学难熔金属与硬质合金研究所所长、湖南省纳米材料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先后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组部“万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作为一名女性科学家,这样的成绩和荣誉对她来说殊为不易。1967年7

EAST物理实验获重要突破

  1月28日凌晨零点26分,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了电子温度超过5千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是国际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上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展示了EAST作为超导装置在较高参数下开展稳态实验研究的特长和能力,这一里程碑

中国“人造太阳”实现创纪录超高温长脉冲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由该院承担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近日获得重大突破。这一被称为中国“人造太阳”的核聚变实验装置成功实现了电子温度超过5千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里程碑性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第9届亚洲等离子体与聚变组织大会在韩国召开

  11月5日至8日,第9届亚洲等离子体与聚变组织大会(9th Asia Plasma and Fusion Association Conference)在韩国庆州召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7位科研人员赴韩参会。   大会首日上午,等离子体所王亮副研究员作了题为“东方超环高约束模综述”(Ove

2007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评审结果公示

根据《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经2007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2007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建议名单:杨学明、EAST大科学工程研究集体、强场物理若干前沿问题研究集体和高端硅基SOI材料研究集体,现予以公布,同时在中国科学院网站上公布。 &nb

研究人员发现边界三维磁拓扑结构对边界湍流输运的作用

  近日,等离子体所边界诊断组在研究边界三维磁拓扑结构对边界湍流输运的作用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在磁岛偏滤器位形中刮削层磁岛区存在两种典型的径向湍流输运模式,分别为宽谱湍流和低频湍流,且磁拓扑结构对湍流输运有显著影响,相关结果发表在Nuclear Fusion期刊。  磁约束聚变边界等离子体输运主

ITER解决最棘手难题

  试验用核聚变反应堆JET成功为ITER测试了一种新的内层。小图为钨偏滤器的横截面。   图片来源:EFDA;ITER   一直以来,笼罩在ITER核聚变反应堆项目——目前在法国建造的一个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头顶的一个最大问号便是用什么材料来涂装反应堆的内壁。要知道,它必

EAST装置实现1亿度等离子体运行

  在经历4个多月的持续物理实验后,我国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EAST)日前取得新进展,获得的多项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相关研究成果于10月22日至27日在印度举办的第27届国际聚变能大会上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

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评审专家名单

  根据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2019年度申报指南项目评审工作安排,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于2020年9月9日至9月11日组织开展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2019年度项目答辩评审。此次评审采用视频答辩方式,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共65人。根据《国务院

边界三维磁拓扑结构对边界湍流输运的作用取得新进展

  近日,等离子体所边界诊断组在研究边界三维磁拓扑结构对边界湍流输运的作用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在磁岛偏滤器位形中刮削层磁岛区存在两种典型的径向湍流输运模式,分别为宽谱湍流和低频湍流,且磁拓扑结构对湍流输运有显著影响,相关结果发表在Nuclear Fusion期刊。  磁约束聚变边界等离子体输运主

揭秘中国可控核聚变: “人造太阳”离圆梦又近一步

   万物生长靠太阳。今天支撑人类社会运转的几乎一切能源,从煤、石油、天然气,到风能、生物能,其本质都是太阳能,而太阳上的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就像儿歌中所唱的,“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希望通过可控核聚变反应,来创造出“人造太阳”,从而获得源源不绝的能源

合肥研究院在流动液态锂第一壁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托卡马克物理研究室真空及等离子体壁相互作用课组在流动液态锂第一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以Mitigation of plasma–material interactions via passive Li efflux from the s

电子温度1亿度 中国人造太阳内力惊人

  “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短短一句话让网友兴奋了。11月12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发布消息,EAST核聚变装置在2018年实验中又有突破。  核聚变就像氢弹爆炸或太阳内部反应,温度超高,一般容器没法盛放。被寄予最大希望的核聚变实验方案叫“托卡马克”——用超强的磁场约束高温的核

打破技术壁垒|我国在核工业领域迈出跨越式的一大步

  中国打破技术壁垒,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研制出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极向场 6 号线圈(PF6 线圈)竣工交付,将通过海运方式运送至法国 ITER 现场。  PF6 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