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氢气吸入或可保护心肌及改善心功能

继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分子的医用价值逐步被发现,氢气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也逐渐显现。记者11月22日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获悉,该院心内科主任杨巍团队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通过给予氢气吸入的方式,有助于改善心功能,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具有独立的保护效果。 相关论文近期陆续刊发在瑞士杂志《细胞生理与生化》和英国期刊《炎症介质》上。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虽然各种药物不断涌现及再灌注手段日趋成熟,已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命,但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状态心力衰竭所致的医疗负担却愈加沉重。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黑龙江省创新基金的支持下,杨巍等人着手应用氢气开展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的动物实验,以期最终让病人能尽早在临床获益。团队发表于《炎症介质》的研究,通过给予大鼠腹腔注射富含氢气的生理盐水,显著降低了由常见化疗药多柔比星所致的心脏和肝脏损伤,减轻了药物的细胞毒反应,缓解了器官障碍,并最终减少死亡率......阅读全文

怎样检查心肌缺血?

  1、冠心病相关的检查  为尽早发现心肌缺血,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进行相关体检,了解有无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血脂、血压、血糖、颈部血管超声、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  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当心肌某一部分缺血时,将影响到心室复极的正常进行,并可使缺血区相关导联发生ST-T异常改变。心肌缺

如何预防心肌缺血?

  1、饮食  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吃红薯、西红柿、胡萝卜、黑木耳等蔬菜,喝些绿茶,茶叶中含有少量的茶碱,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对患者的心肌缺血治疗有一定的帮助,茶叶中还有维生素C,能起到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但不宜过浓。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情绪要稳定,避免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定时排便,不能过

心肌缺血基本症状介绍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

心肌缺血的病因分析

  1.主要原因  可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血压降低、主动脉供血减少、冠状动脉阻塞,可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心瓣膜病、血黏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也会使心脏供血减少。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

心肌缺血的分类介绍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分为以下类型:  1、心绞痛  是心肌缺血最具代表性的类型,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可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  2、

如何治疗心肌缺血?

  1.治疗原则  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治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治恶化,延长患者寿命。  2.药物治疗  由于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心肌血液(血氧)供需失衡,因此,治

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伴有大汗。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  4.饱餐、寒冷、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  5.夜晚睡眠枕

手术中(肝移植)心肌缺血处理

 肝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时现代麻醉中3大难题之一   主要表现为血液动力学的剧烈变化,代谢和凝血功能的紊乱。麻醉中涉及的知识比较多哟。   我只是说一下无肝期的麻醉处理哟。   无肝期导致循环剧烈变化的因素是阻断门静脉、下腔静脉。另外肝功能的完全缺失及大量输血制品(尤其FFP)可以并发酸中毒和血清钙的

激肽释放酶对心肌缺血的作用

  激肽与内皮细胞B2受体内结合,释放NO及PGI2,发挥扩张血管和抗增殖效应,保存心肌高能磷酸物,增加对糖原的摄取和利用以对抗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从而发挥维持心血管内环境稳定的作用。有证据表明KKS功能失调在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Whalley等[16]报道心力衰竭心脏中微血管局部激肽

早期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肌早期缺血的生化标志物(长沙颐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研发部)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较高的治疗费用等特点。最近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达1.6亿,高血脂人数达1.6亿,约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