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上海交大拟6年内研发微米级手术机器人

上海交通大学今天宣布成立“医疗机器人研究院”。 值得一提的是,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公开了建设目标——在3年内自主研发毫米级手术机器人手;6年内实现精准的微米级手术;9年达到纳米级到微纳米级水准。 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是校级医工(理)交叉平台,由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牵头校内医、机、电、材、物、数等多个学科参与建设,特别邀请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国理工哈姆林手术实验室主任杨广中院士担任该研究院院长。该研究院的目标是围绕“健康中国”国家重大医学需求,发展个性化、智能化、微创化的医疗机器人前沿技术,开展跨学科前沿创新研究,建设国际一流的医疗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平台,支撑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关键技术转化。 此前,上海交通大学已与闵行区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和产业化平台框架协议。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的基础研究将集中在上海交大进行,学校方面已批准为研究院分两期提供1万平方米空间和充足的研究人员......阅读全文

上海交大拟6年内研发微米级手术机器人

  上海交通大学今天宣布成立“医疗机器人研究院”。 值得一提的是,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公开了建设目标——在3年内自主研发毫米级手术机器人手;6年内实现精准的微米级手术;9年达到纳米级到微纳米级水准。  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是校级医工(理)交叉平台,由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牵头校

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国际学术论坛举行

   12月20日,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2018年国际学术论坛举行,国内外医疗领域大咖齐聚,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联手各附属医院及国内外协作院所,针对肿瘤、心血管、脑卒中等重大疾病微创精准医疗,发展个性化、智能化手术及康复机器人。  据悉,本次活动以推动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与政府、学术机构、医院、企业

中美创建微米级元DNA结构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7日报道,上海交通大学樊春海院士及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颜颢教授等在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创建出一种新型元DNA结构,这些元DNA结构可自我组装成 状各异的微米级结构,应用于光电子学及合成生物学领域,从而促进信息存储和加密等技术的发展。 研究人员解释

教育部推荐!上海交大获批千万级国自然项目

  2022年8月26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院士带队,化学科学部组织专家对拟资助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基于超高帧频激光诊断的高温高压湍流燃烧研究装置”进行了现场考察,该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齐飞教授牵头负责。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和计划与政

手术机器人:颠覆外科?

  “我第一次操作手术机器人,是在香港。”  作为两项医疗器械专利的拥有者,中国首家医生集团创始人、血管外科专家张强是圈内公认的“技术控”。而这位腔镜的资深“玩”家,直言他第一次见到手术机器人时“很兴奋”。  “那是一个为期两天的培训班。本来前一天我因为手术忘记起飞时间了,错过了航班,后来临时又赶了

热像仪应用于微米级小目标

  热成像仪案例:   小型芯片温度检测,通常尺寸在2-3mm 以内,芯片内部的功能组件在50 μm 以内。   热像仪设备要求:   1. 更优异的空间分辨率: TiX 系列的超高像素配三款微距镜头,使您能够拍摄高分辨率图像,可以提供小目标,微小目标的检测方案,如测量几十微米(μm)目标尺寸

上海交大樊春海团队研制出单分子DNA巡航机器人

  蛋白质机器是细胞内发挥生理功能的重要单元。而化学家一直努力在试管中设计与合成人工分子机器,来模拟生物体内的天然分子机器的功能,并利用人工分子机器来构建单分子机器人等。分子机器研究领域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已经研制出利用光、电、化学能等来驱动的各种分子机器。然而,如何发挥分子机器的功能并实现一定的

上海高校创新发展新医科

中新网上海6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当下,工科为新医科提供了发展的“神器”,医科则是新工科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记者12日获悉,在手术机器人、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领域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下称:上海交大医学院)组建了多个医工研发团队,探索出相关工作机制,推动医学院科技成

上海交大最新NatureImmunology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同济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文章,证明了一种肠道细菌中的重要蛋白:Tir能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抑制宿主细胞的免疫作用,从而造成病原感染。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前所未有天然免疫应答逃逸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

上海交大最新JBC文章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不同大小透明质酸与其受体CD44的相互作用关系,首次证明了HA大小与CD44聚集之间的密切关联,这将有助于解析不同透明质酸出现不同生物学活性的分子或细胞基础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JBC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锋,其早年毕业于第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