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首次京津冀冬季二氧化碳浓度天空地强化观测完成

碳排放监测是识别碳排放源,支撑科学减排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京津冀城市群高时空分辨率碳排放监测及应用示范”项目顺利完成京津冀地区冬季CO2浓度天空地强化观测。本次强化观测由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旨在对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冬季CO2浓度分布和输送进行监测,解析区域输送和局地环流对京津冀地区大气CO2浓度分布的影响。 观测期间,项目组采用自主研发的低成本、中精度微型化CO2浓度监测仪,与高精度CO2浓度观测仪,在不同气象条件下,沿北京及周边河北、天津地区主要8条线路同时进行监测,实现CO2浓度的高分辨率智能化实时监测。同时,强化观测期间还将利用我国碳卫星采用目标观测模式对北京地区进行重点观测,完成天、空、地立体综合观测。此次强化观测覆盖面积大,包括城市群、郊区和偏远山区等典型区域,高、中精度仪器搭配,采集数据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提出......阅读全文

乙醇浓度在线监测仪

  乙醇浓度在线监测仪为单片微型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化仪表。  仪器特点  传感器可直接蒸汽灭菌,可根据客户需要配备不同的传感器接口和外型尺寸;仪器具有双显示(测量值和控制值显示)和双输出(测量值和控制输出值)性能。控制器输出端口,输出信号,用来控制流加控制泵的转速,可以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切换,以达到对

乙醇浓度在线监测仪

  乙醇浓度在线监测仪为单片微型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化仪表。  仪器特点  传感器可直接蒸汽灭菌,可根据客户需要配备不同的传感器接口和外型尺寸;仪器具有双显示(测量值和控制值显示)和双输出(测量值和控制输出值)性能。控制器输出端口,输出信号,用来控制流加控制泵的转速,可以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切换,以达到对

超低粉尘浓度监测仪

  1) 根据现场工况选择合适的流速、压力、温度量程;  注意:因温度线保护层为玻璃纤维材质,如现场工矿温度超过时,请与厂家联系;  2) 根据安装点烟气特性选择皮托管材质;  a) 316L适用于普通工况  b) 耐腐型适用于烟气腐蚀性较高的工况  c) 耐磨型适用于粉尘浓度较大且流速较高的工况(

高浓度溴离子在线监测仪

  高浓度溴离子在线监测仪 溴离子浓度在线监测仪型号:ISE-3000+   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标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重金属浓度监控仪能有效控制污染源,使水质污染降低。   ISE-3000+在线离子浓度计采用离子选择测量原

高浓度CO2可使湿地吸收更多碳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马里兰州滨水市史密森环境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根据19年的研究结果,在二氧化碳(CO2)浓度增加的情况下,湿地植物吸碳能力比目前的水平要高32%以上。这表明,湿地可能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全球变化生物学》上。   为了模拟

车载移动设备与碳卫星携手监测京津冀CO2

  科技日报北京1月7日电 由中科院大气所开展的“追踪CO2——京津冀地区冬季CO2浓度强化观测”工作6日结束。这次监测,不但实现了在汽车上移动监测CO2,而且还在国内首次用车载移动监测与碳卫星“携手”完成了天空地立体监测。  此次监测工作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京津冀城市群高时空分辨率碳排放监测及应

超低粉尘浓度监测仪安装注意哪些?

  1) 安装位置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设置在距弯头,阀门, 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处。当安装位置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尽可能选择在气流相对稳定的断面, 但安装位置的前管段的长度必须大于后管段的长度,且应选择烟气流速大于的位置。正确安装位置  a) 安装在两个变径管

烟尘浓度监测仪的技术特点介绍

   烟尘在线监测仪是一款在线烟尘分析产品,采用主流的激光后散射测量技术,其关键部件均为原装进口。    该产品用于各种污染源排放颗粒物浓度的连续监测,可配套烟气连续检测系统, 也可以单独或多台联成烟尘监测网络,共用一套数据采集处理后台。    烟尘浓度监测仪技术特点    单端安装,结构简单

β射线颗粒物烟尘排放连续监测仪

  β射线颗粒物烟尘排放连续监测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监测设备,特别是一种利用β射线监测颗粒状烟尘的β射线颗粒物烟尘排放连续监测仪。其主要特征是采样管将烟尘抽吸进入机箱中通过滤纸,吸收烟尘的滤纸经β射线源放射后由β射线接收盖格计数器接受信号,然后将信号送至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处理并与电话线联结进

排放监测“碳卫星” ——全球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如何观测?遥望蓝天,“碳卫星”正成为中坚力量。2021年,中国科研团队基于我国第一颗碳卫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的观测数据,发布全球碳通量数据集,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可以助力盘点各地碳收支。  碳中和进程不仅依赖能源技术的变革创新,也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