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英国研究显示全球旅行或促进超级病菌传播

近日,英国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那些曾在南亚和中东等拥有高抗药性细菌的地区旅行的人,更有可能携带超级细菌。图片来源于网络 研究显示,已经去过这些地区的人,增加了携带抵抗性肠道细菌的机会,这种细菌被称为肠杆菌科。 每一个人都携带了大肠杆菌和克雷白氏杆菌,这些病菌对肠道无害。然而,偶尔这些细菌也会进入身体的错误部位,导致伤口、尿路、肺部和血液感染,这些感染都是致命的。 这些细菌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家族的一部分,已知的细菌对抗生素有更强的抵抗力。如果这些细菌含ESBL基因,它们就会对两类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产生抗药性,这两种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这些感染,这迫使医生转向其他药物。 一旦一个人被这些超级细菌感染,细菌就会在肠道里待上6个月到1年时间。 “这些发现表明,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是全球性的,而且由于全球旅行,在一个国家繁殖的细菌很快就会传播到另一个国家。”伯明翰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彼得·哈基教授(Peter Hawkey)说......阅读全文

克雷白杆菌的防制措施介绍

  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病例近年有所增加。在这群细菌中克雷伯氏菌是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克雷伯氏菌主要导致医院内新生儿呼吸道和泌尿系统的感染,另外还可引起菌血病和烧伤患者的感染。特别是由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肺炎,一旦发生就难以控制,死亡率高达50%以上。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

克雷白杆菌的培养特性简介

  本菌属兼性厌氧,能在15-40℃中生长,37℃生长最佳。最适pH值为7.0-7.6。对营养要求一般,不需特殊的生长因子,在含糖培养基上能形成肥厚荚膜,菌落圆突,灰白色,闪光、丰盛而粘稠,常相互融合,触之粘稠而易拉成丝,斜面上能长成灰白色半流动状粘性培养物。肉汤内生长数天后可成粘稠液体。具有发酵肌

详述克雷白杆菌的下属亚种

  肺炎亚种  肺炎克雷伯氏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于土、水和谷类,并见于正常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也有人认为是人正常肠道栖息菌,但其数量很少。可能从几种患病的病人分离到。在小儿腹泻病例中检出频率较高,近年医院内的抗药性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十分猖獗,特别是发生在泌尿系统的病人和新生儿及护理单位。也见于呼吸道感染

概述克雷白杆菌的发病机制

  克雷伯氏菌的致病机制目前了解还不十分清楚,研究比较多的是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荚膜多糖(CPS),它与细菌在寄主中移居、黏附和增殖有关。  在动物模型中已经证明CPS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导致感染的重要毒力因子。用肺炎克雷伯氏菌细胞表面制剂和纯化的CPS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具有保护活性的抗CPS抗体。有人用

克雷白杆菌的抗原特性的介绍

  克雷伯氏菌与其他肠道杆菌科细菌一样,具有O抗原和K抗原。已报告了克雷伯氏菌有12种O抗原、82种K抗原,某些克雷伯氏菌还带有菌毛抗原,表现为两种黏附特性,一种是MS黏附素,对甘露糖敏感,与密集菌毛有关,称为I型菌毛;另一种是MR黏附素,对甘露糖抵抗,与疏松菌毛有关,称为Ⅱ型菌毛。带有菌毛的细菌不

关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鉴别诊断

  (一)起病急剧,有高热、咳嗽、胸痛。痰量多,呈黄绿色脓性,粘稠,带血或棕红色粘稠胶冻状,但并非全部病例皆如此典型。  (二)常有气急、紫绀、谵妄甚至呼吸衰竭。消化道症状可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严重者可有黄疸,紫癜。少数患者病情严重,于发病24~36h内出现末梢循环衰竭、肺水肿和呼吸衰竭。 

克雷白杆菌肺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1、白细胞计数多数增加,但也可正常或减少。  2、痰培养多次检出病原菌,病原诊断还应包括血培养。未经治疗者20%~50%血培养阳性。  3、X线检查:肺叶实变,其中有不规则透亮区,叶间隙下坠,有时伴少量积液。

克雷白杆菌肺炎的治疗原则介绍

  (一)卧床休息,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及祛痰药物。  (二)抗菌药物可选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四环素族、氯霉素、磺胺药、先锋霉素等,对轻型的病例可用链霉素、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加氯霉素治疗;重症病例应用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加先锋霉素治疗。庆大霉素每日5mg/kg体重

关于克雷白杆菌的治疗方法介绍

  有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克雷伯氏菌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菌耐药率较高,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高。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肟钠)耐药率高,第三代头孢菌素(复达欣、头孢曲松、头孢氨噻肟、头孢哌酮)则较第一代、二代头孢菌素敏感率高,可酌情选用。对氨基甙类抗生素(阿

关于克雷白杆菌的生化鉴定介绍

  克雷伯氏菌属作为人和动物肠道的共生菌群,肺炎克雷伯氏菌和产酸克雷伯氏菌常出现于人和动物的粪便中。由于大肠杆菌在粪便标本中的干扰,常规的分离技术对克雷伯氏菌的分离并不十分有效。  根据克雷伯氏菌的有关特性,人们先后发明了各种用于临床分离的选择培养基,一种是麦康凯-肌醇-羧苄青霉素(MIC)琼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