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科考将登顶珠峰并首次取回雪冰样品

“开完会,就要开始跨越珠峰专题科考工作了。”行色匆匆的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委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去年,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正式启动。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开展的第一次青藏科考是一次科学大发现,那么时隔近半个世纪,第二次青藏科考则延伸至泛第三极地区,预计为期10年。这片区域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关乎30多亿人的生存发展。 “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启动式上发来贺电。姚檀栋说,这是国家对青藏高原上的所有中国科学家提出领跑世界和服务于全人类的要求。 5月是上珠峰的窗口期。“只有几天适合登顶,要赶在季风来之前。”姚檀栋透露,这次上去主要为了研究环境变化。人在珠峰顶上最多只能待一个小时,否则生理上受不了,气候条件变化危险性也大。所以,科考队员要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作业,一次成功。“和过去相比,现在有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做保障。”姚檀栋说......阅读全文

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科学家访问青藏高原所

      报告会现场  5月12日,应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康世昌研究员邀请,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Dr. Susan Kaspari访问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并作了题为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as Inferred f

西北研究院等青藏高原黑碳气溶胶来源研究获进展

  黑碳是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仅次于CO2的大气升温因子,具有强烈吸光性。当黑碳气溶胶沉降到冰川、积雪、海冰等冰冻圈表面后,将降低雪冰表面的反照率,加大雪冰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进一步加速冰冻圈消融,对区域气候和水循环带来影响。  青藏高原毗邻南亚黑碳高排放区,已有研究发现,南亚黑碳气溶胶

中国科考探秘地球之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616.shtm 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拉萨启动。 第二次青藏科考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致

中国科考探秘地球之巅

  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拉萨启动。  第二次青藏科考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致力于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贡献,让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5年来,科考队员们

青藏高原冰芯库:研究第三极气候环境变化的钥匙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监测亚洲水塔的动态变化,是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十大任务之一。而采集冰芯等冰雪样品,是其重要手段。位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萨部的青藏高原冰芯库,好比是研究第三极气候环境变化的钥匙。  记者跟随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科院院士姚檀栋走进青藏高原

科学家揭示青藏高原冰川抗性基因分布特征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简称抗性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之一。目前,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加速消融,冰川环境中存留的耐药菌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有可能随冰川消融输出到下游湖泊、河流等环境中,对下游环境的生态安全和居民健康产

冰川减少危及南亚水供应

纳木那尼冰川正在减少新德里]新的证据表明喜马拉雅冰川正在缩减,这让人们增加了对该地区到2030年可能遭遇严重缺水的担忧。 科学家在青藏高原边缘的海拔6050米的纳木那尼冰川钻取冰芯,他们本来预料将在冰芯中发现50年前核试验留下的

青海可燃冰开采有望实现突破

  新华网西宁9月29日电(记者 吕雪莉)中国在青藏高原发现“可燃冰”的消息令喜迎国庆的人们欢欣鼓舞,人们普遍对“可燃冰”走入生产生活充满期待。专家称,中国陆域“可燃冰”的首次发现地具备诸多有利条件,这使中国有望在青藏高原实现“可燃冰”开采的突破。   “可燃冰”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

冰川减少危及南亚水供应

[新德里]新的证据表明喜马拉雅冰川正在缩减,这让人们增加了对该地区到2030年可能遭遇严重缺水的担忧。科学家在青藏高原边缘的海拔6050米的纳木那尼冰川钻取冰芯,他们本来预料将在冰芯中发现50年前核试验留下的放射性。然而,他们只发现了和背景放射性差不多的放射性水平。 纳木那尼冰川正在减少 来

“星海1000”号首获北极冰下冰形冰貌数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872.shtm日前,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完成78天的科考任务返回上海。哈尔滨工程大学水下机器人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制的“星海1000”极地AUV随队出征,在国

科学家极高海拔处获冰芯-可用于恢复温室气体

  我国科学家钻取冰芯研究第三极气候环境变化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截至目前,以中国为主的中外科考团队合作,已在第三极地区的20多条冰川钻取冰芯。  第二次青藏科考冰川科考分队队长、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徐柏青:我们国家的冰芯钻取主要从1986、1987年敦德冰芯开始的。几十年来已经扩展到第三极

第三极碳质气溶胶含量水平、时空变化和来源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康世昌团队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中山大学等合作,系统研究了第三极及其周边区域碳质气溶胶的含量水平、时空变化和来源,并重点分析了黑碳(EC或BC)的吸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碳质气溶

康世昌:希望获取更多基础数据准确预估冰川变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02.shtm 2023年“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正在进行,共有5支科考分队13个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齐聚珠峰地区,围绕水、生态和人类活动进行综合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院

海拔6500米珠峰检出有机氯农药

海拔6500米检出有机氯农药 “黑脚印”踏上珠峰冰川     青藏高原海拔6000米以上的地区鲜有人类足迹,科考队员以能在这里采样研究而欣喜,探险者也以能将足迹留在这里为荣。然而,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有机氯农药的“黑脚印”也踏上了珠穆朗玛地区东绒布冰川海拔高达6500米以上的地区。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康世昌团队揭示微塑料大气传输运移规律

  微塑料在全球范围内的海洋和陆地环境存在。在北极的积雪和远离人类活动的自然保护区发现微塑,证实偏远地区的微塑料可以通过大气传输而来。前期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地区受到南亚、中亚等大气污染物跨境传输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冰川远离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论证微塑料大气传输的理想场所,其微塑料的赋存和来源对了解微塑料在

冰冻圈告急灾害增多-它们终成“丑样子”

  2018年夏天,一篇题为《北极圈罕见32摄氏度高温,我们有生之年,或许再也看不到北极熊了》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尽管把一个地点的最高温度当作平均温度来认知是不科学的,但这个全球气候变暖的“小故事”,还是着实吓了人一跳。  几乎在同一时间,新疆连续在阿克苏温宿县和哈密出现暴雨洪水,尤其是8月中旬喀喇昆

青藏高原不能承受温暖之重-祁连山美景消失殆尽

    全球气候变暖在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已经并且正在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土地沙化、湿地减少、积雪消失……青藏高原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灾区”。   “过去,这湖边上的山上终年都有积雪,七八月份也不化。放羊时,白的雪映着太阳,耀人的眼睛。现在山顶好久看

青藏冻土区地下冰揭开面纱-更多秘密有待研究

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青藏公路  估算结果系首次公布  甘肃兰州冻土科学家一项历经十多年的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下冰的总储量达9528立方公里。这个初步估算结果,是中国科研人员首次向外公布的。  青藏高原是亚洲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孕育地,被科学家称

可燃冰试采成功:奏响深海“冰与火之歌”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将“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列为2017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成果之一,并饱含深情地说:“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  过去一年,中国科技创新鼓点铿锵。上天入地下海,一系列“中国震撼”卷起科技进步的“中国浪潮”,定义世界新的未来。有

我国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峰

23日中午,我国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2023年珠峰地区综合考察研究中的峰顶科考。记者从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办公室了解到,本次科考顺利完成了极高海拔气象站技术升级、雪冰样品采集、冰芯钻取、冰塔林无人机航测、温室气体探测、岩石样品采集等10多项既定科考任务。2023年珠峰科考从4月下旬展开

高山滑雪赛道是否合格?科学仪器来甄别

    研究人员用冰雪强度测量仪进行赛道测试。(南京天光所供图)    研究人员用冰雪粒径测量仪测量注水雪样。(南京天光所供图)  冬奥会的传统赛事高山滑雪因兼具竞技性和观赏性,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位于北京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设7条雪道,雪道坡度大、落差大,对“雪”和“赛道”的要求都非常

青藏高原所改进模型减小青藏高原蒸发预估误差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25_4782286.shtml   蒸散发是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中碳循环和水热循环的关键过程,深刻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天气、气候和及亚洲季风系统演变。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寒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浅层土壤水状况反映了

冰崩灾害快速预判和风险预测研究获进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发生冰崩的可能性逐渐增加。由于青藏高原冰崩事件往往发生在西藏人烟稀少地区,冰崩发生后,快速获取冰崩运动过程的定量数据相对困难,而这对灾害进行快速预判和抢险救灾具有指导意义。近日,针对该问题,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何思明研究团队取得相关研究进展,成果发表于

制冰机用水指南

制冰机是一种将水制冷系统生成冰的制冷机械设备。水不断地被分配到蒸发器上,压缩机运转工作使蒸发器保持 -10 至 -18 ℃ 的低温,水不断在低温的蒸发器表面凝结成冰层,当冰层凝结到一定的厚度的时候,接通除霜电磁阀将冰从蒸发器导入储冰器中,再进行下一次循环。 目前国内制冰机市场上以国产制冰机占主角,进

专家:珠峰峰顶冰雪样品比想象中更湿润

  冰芯是研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的密码。记者从“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冰芯钻取科考队了解到,科考队员在珠峰6500米东绒布冰川钻取透底冰芯时发现,冰川底部的温度是零下8摄氏度,冰川表面的温度是零下4到5摄氏度,表面比底部高3摄氏度左右。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徐柏青认为,这显示珠峰冰川上部温度升高,

青海发现“可燃冰”-意义可媲美大庆油田

  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祁连山南麓“可燃冰”钻探现场。   可燃冰   从发现岩心涌气现象到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青海煤炭地质105勘探队全体职工整整努力了五年。龙腾飞摄   青海“可燃冰”是如何发现的   中低纬度冻土区首次发现 意义可媲美当年大庆油田   近日,青藏高原发现“可燃冰”的

藏东南站开展重点冰湖监测及其危害性研究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加剧,特别是在藏东南和藏南的青藏高原边缘,冰川退缩更为严重。冰川退缩产生了大量融水,使的冰湖数量增加,规模增大,原有冰湖变得更加不稳定,溃决灾害发生的频率增高。冰湖溃决后形成的洪水或泥石流往往是瞬间爆发,具有发生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高的

气候检测:冬奥高山滑雪条件适宜,今日启动造雪工作

  北京11月15日电 (陈杭 徐婧)记者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获悉,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15日正式开展冬奥会赛时高山滑雪项目造雪工作。国家高山滑雪中心10日18时启动试造雪工作,15日启动正式造雪。  明年1月完成所有造雪任务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延庆场馆建设处处长刘利锋表示,因延庆赛区的

青藏高原所基于遥感地温得到青藏高原气温递减率

  气温递减率是高山地区最常用的气温插值参数。大量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气温递减率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和季节变化,但稀疏分布的气象站点难以提供准确可靠的温度递减率参数。虽然利用遥感地表温度估算气温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尚无研究定量评价利用遥感地温数据估算气温递减率的可行性及精度。  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

聚焦-“巅峰使命”卓奥友峰科考进入登顶关键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572.shtm卓奥友峰是世界第六高峰,聚焦“巅峰使命”卓奥友峰登顶科考。2023年9月下旬开始,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在喜马拉雅山脉著名山峰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展开极高海拔标志性科考,为期半个多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