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可视化”人工神经网络揭示细胞内部活动

英国《自然·方法》杂志日前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称,美国科学家创建了一种“可视化”人工神经网络,这是全新的、过程可获取的深度学习计算机算法,能够揭示细胞的内部活动。其有能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此前未知的基因学和生理学背后的机制。 人工智能(AI)已可以执行多种通常需要人类完成的复杂任务,比如面部识别、翻译语言和玩游戏。而深度学习网络,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基于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方法,也被称为人工神经网络,本身是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试图通过模拟大脑神经网络处理、记忆信息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处理。现在,深度学习网络越来越多地用于生物数据分析自动化。 深度学习模型的一个挑战,是它们的“黑箱”性质,也就是说无法轻易鉴定一个模型执行某项任务时的过程。科学家们认为,在生物应用方面,调查深度学习模型如何识别和处理所分析的数据的能力,或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生物学。 此次,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人员特雷·艾德......阅读全文

科学大咖带你看懂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科技部2月27日在北京公布了“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实现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将病毒直接转化为活疫苗及治疗性药物;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实验发现三重简并费米子;实现氢气的低温制备和存储;研发出基于共格纳米析出强化的新一代超高强钢;利用量子相变确定性制备出多粒子纠缠态;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发布

  5月22日,科技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纳米科技”重点专项 与生物医学领域相关。  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

研究揭示人类大脑记忆的奥秘!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科学家们发表的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读人类大脑记忆的奥秘,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Wikipedia, CC BY-SA  【1】Science:科学家揭示小胶质细胞在记忆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  doi:10.1126/science.aaz2288  小胶质细胞是大脑中的常

EMBL科学家发布新荧光标记技术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的科学家们在12月8日的《Nature Methods》上发表了一种新标记技术,为人们揭示了小鼠神经系统的更多细节。研究者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很方便的使用各种人工标记,拓展自己的研究范围,提高荧光成像的分辨率。“这一技术能帮我们看到之前看不清楚的细节,”这项研究的领导者,EM

2019年10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10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Science:新研究揭示人类微生物组是潜力巨大的新型抗菌药物聚宝盆  doi:10.1126/science.aax9176  就像淘金热中的淘金者曾经在北加州的山上开采这种闪亮的贵金属一样,“生物勘

Neuron:科学家们发现大脑左右半球之间的突触连接

  大脑皮层中的200亿个神经元中的每一个都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数千个突触连接,从而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存在使感觉,感知,运动和更高的认知功能成为可能。而对神经科学家来说,神经元接收的突触输入的功能特性,输入的来源,以及它们在树突中的排列方式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最近发表在《Neuron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活性“蛋白质” 捕光“梦工厂”

  蛋白质,英文名称“protein”,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时值春暖花开,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寻访,本报记者在这里看到的“蛋白质”,不仅充满科学的奥妙和神奇,而且彰显出其应有的活泼、活性与活力,恍若走进一所“梦工厂”。那么

第九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公示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上海“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推动实施人才高峰工程,倡导和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鼓励创造的社会风尚,按照《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2018年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的有关要求

8篇论文,Science最新研究成果概览

  1.Science:揭示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中的非中心体纺锤体组装机制  doi:10.1126/science.aat9557  哺乳动物胚胎经常异常发育,从而导致流产和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综合症。胚胎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卵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分离错误。与体细胞和雄性生殖细胞不同的是,卵子通过一

上海生科院揭示介导树突棘修剪的分子机制

  8月7日,《细胞》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于翔研究组题为《树突棘的协同修剪与成熟由树突棘间对Cadherin/catenin复合物的竞争所介导》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相邻树突棘之间对cadherin/catenin复合物的竞争决定了它们在树突棘修剪过程中的不同命运

不得不看的2月Nature杂志重磅级亮点研究

  时间总是匆匆易逝,转眼间2月份即将结束,在即将过去的2月里,Nature杂志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相关文章进行了整理,与大家一起学习。  图片来源:The Sanger Institute/UCL  【1】Nature:戒烟者肺部中的更多健康细胞可降低肺癌风险  doi:10.103

脑认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一览

  1. Sci Signal: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网络形成的关键  最近,来自达克萨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找到了大脑在发育过程中脑细胞连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长期时间内的功能维持的原因,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  与其它的网络相似,大脑内部存在多个具备不同功能

脑认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有关脑认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Sci Signal: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网络形成的关键  最近,来自达克萨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找到了大脑在发育过程中脑细胞连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长期时间内的功能维持的原因,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

如何“看见”?科学家预测大脑神经元对图像刺激的反应

  睁开眼睛就可以立即看到世界——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整个过程——从光子撞击视网膜开始,到以“看见”结束的过程,远非简单。大脑的基本任务之一 “看见”, 意味着要从照射到眼睛的光信号中在大脑重建有关世界的相关信息。由于此过程相当复杂,因此大脑中的神经细胞——神经元,也会以复杂的方式对图像做出反应。

科技部等6部门印发《“十三五”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的总体部署,为加快推进健康产业科技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未来经济增长,引领健康服务模式变革,支撑健康中国建设,科技部等6部门制定《“十

超1.7亿 7大生物医学“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出炉

  自1月22日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已先后公布了16个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其中与生物医学相关的共7个。具体如下:  备注:血管稳态与重构的调控机制重大研究计划拟资助总直接费用并未在指南中直接标出,是根据信息计算所得  何为“重大研究计划”?  据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

空间蛋白质组学:一种强大的细胞生物学发现工具

真核细胞高度区室化,生物过程被分隔在不同的区室进行。蛋白质功能与亚细胞定位密切相关,不同的区室提供不同的化学环境(例如pH和氧化还原条件)、不同的潜在作用配体或底物。因此,对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的严格控制是细胞生理学的重要调控内容。大多数细胞生物学过程涉及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的变化,例如转录因子在细胞核-胞

2016年度国际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植入微电极阵列帮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美国学者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报告称,借助大脑运动皮层记录信号,首次成功地让一名瘫痪患者恢复多个手指、手和手腕的运动能力。  研究团队在一位24岁四肢瘫痪的男性被试者的运动皮层中,植入了微电极阵列,随后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解码神经元的活动,并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首届细胞科学北京学术会议开幕

   11月6日,由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细胞出版社主办的2019北京国际学术交流季系列活动——首届“细胞科学北京学术会议”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开幕。会议以“人工智能与脑科学”为主题,邀请到了来自世界各地该领域的卓越科学家,就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两个领域的全球最新科研进展,及其交叉演

基因表达谱数据聚类分析相关内容

DNA微阵列基因表达数据分析 对于基因表达谱数据的分析是生物信息学 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转化为数学问题,分析任务是从数据矩阵 M 中找出显著性结构,结构类型包括全局模型 (model) 和局部模式 (pattern) 。对基因表达谱数据的分析是数据挖掘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包括通过可视

两院院士评选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月19日在京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2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

活体成像:把癌症抓个现行

  在我们展示影片时,当人们看到肿瘤病变如何演化,都惊讶地站了起来。这是一种认知上的改变。活小鼠体内癌症细胞的影像显示了黑色素瘤细胞如何侵入皮肤组织  当Mikala Egeblad完成第一个活鼠体内肿瘤细胞的活动影片时,她兴奋不已。在那之前,她已经对显微切片上的样本进行了研究。不过在活的动物体内观

《PNAS》八大热点文章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 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近期其最受关注的文章(生物类)如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个面向”为线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果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10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在新世纪之初,由于全球人增地减、资源匮乏,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愈来愈强烈.随着人类的生活要求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人工合成的并难以被天然微生物迅速降解转化的污染性化合物进入到自然环境中,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土壤污染区,污染还导致资源环境中生物重组,使物种的分布与多度均发生深刻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在新世纪之初,由于全球人增地减、资源匮乏,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愈来愈强烈。随着人类的生活要求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人工合成的并难以被天然微生物迅速降解转化的污染性化合物进入到自然环境中,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土壤污染区,污染还导致资源环境中生物重组,使物种的分布与

Cell:2016年度最佳文章出炉!

  年尾将至,各大网站开启了年终盘点的工作。近日,Cell期刊推出“年度最佳文章”合集。今年的“Best of Cell 2016”共列出10篇最佳文章以及4篇综述,围绕CRISPR、免疫疗法、类器官、阿尔兹海默症、Zika病毒等研究热点进行了回顾。  1  年度最佳文章TOP10  1、线粒体“协

中国学者发表117篇CNS文章:清华大学16篇冷冻电镜成果

  截至2019年8月26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17篇文章,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18篇,Nature 发表了53篇,Science 发表了46篇;  按是否有合作单位划分:其中有54篇文章由独立的一

与中科院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项目指南

一、设立宗旨 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出资设立,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和协调作用,吸引和调动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平台开展前沿领域和综合交叉领域研究,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发挥空间科学卫星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