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所肝癌全基因组合作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吴仲义及其科学团队与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陈定信院士、陈培哲院士共同合作开展的“肝癌癌症基因组合作研究”计划获最新进展,相关学术论文在在最新出版的PNAS杂志上发表。 “肝癌癌症基因组合作研究”计划于2009启动,作为基因组所一项长期的癌症基因组合作研究计划,其主要目的是分析肿瘤基因组序列改变,并通过其研究结果对获得新的癌症诊断治疗方法起到积极的作用。经过2年的合作研究,该计划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同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了更多新的认识。此次发表的学术论文则报告了该计划的第一例肝癌全基因组最新研究成果。 目前,癌症是人口死亡的第二大主因,如肝癌、肺癌、食管癌和胃癌的5年生存率均不超过30%,其中肝癌仅为5%-6%。癌症死因主要是癌症的转移与复发,为此“癌转移”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肝癌是全球第三位癌症杀手,在我国则居第二位,肝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阅读全文

“863”肿瘤全基因组研究获进展

  7月14日,“十一五”国家“863”重大专项“食管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和“肺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成果汇报会在京召开。  日前,遗传学权威期刊《自然—遗传学》刊登了我国科学家食道癌和肺癌研究的重要进展。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林东昕

基因组所肝癌全基因组合作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吴仲义及其科学团队与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陈定信院士、陈培哲院士共同合作开展的“肝癌癌症基因组合作研究”计划获最新进展,相关学术论文在在最新出版的PNAS杂志上发表。   “肝癌癌症基因组合作研究”计划于2009启动,作为基因组所一项长期的癌

脑癌细胞系全基因组测序首次完成

其所揭示的新分子靶标将有助于开发出更具效力和更少毒性的药物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琼森综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1月29日的《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专刊上发表论文指出,他们首次完成了脑癌细胞系全基因组测序,这也是截至目前对单个癌症细胞系所做的最为彻底的测序分析。

中法合作进行肿瘤干细胞研究

2007年9月14日,法国最大的制药企业赛诺非-安万特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液病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研究癌症干细胞。两个机构将合作分离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干细胞,研发特异的单克隆抗体,从而发发白血病新的疗法。 塞诺费此举进一步反映了我国药物市场的重要性,预计到2010年,我国药物销售额将从2

基因组所参与的人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合作研究获重要进展

与血小板数量相关的GWAS SNP与222 kb 以外的JAK2基因相关联  日前,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重大疾病基因组与个体化医疗实验室“百人计划”方向东研究员项目组助理研究员渠鸿竹博士等参与开展的国际合作研究“人类疾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获得重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Systema

两校教授合作破解肿瘤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之谜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分裂速度相当快,其基因组“质量”却相当稳定——它们是怎么做到的?丹麦哥本哈根大学Hickson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沈华浩教授团队通过合作,发现肿瘤细胞在有丝分裂期存在DNA复制行为,这是肿瘤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关键。12月2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两校教授

多种测序技术或将深入推动癌症领域研究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文章,来解读测序技术在阐明癌症发生机制、癌症诊断及疗法开发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与各位一起学习!  【1】JAMIA:新工具深入挖掘外显子测序结果 帮助找到最佳癌症治疗药物  doi:10.1093/jamia/ocw022  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在国际学术期刊JAMIA上

震惊!全基因组测序还能这样用在癌症治疗上?

   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所需时间和成本的降低,个体化治疗将造福更多的癌症患者。近日发表于《Nature Medicine》的一项研究表明,开发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对肿瘤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进行分析,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帮助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 seque

光控增效型全肿瘤细胞疫苗研究获进展

  全肿瘤细胞疫苗(whole tumor cell vaccine,TCV)是经典的个体化肿瘤免疫疗法,但TCV免疫原性弱且引起的免疫反应个体差异大,亟需通过学科交叉发展新理念和新技术,实现TCV的按需免疫增效。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合作,

光控增效型全肿瘤细胞疫苗研究获进展

  全肿瘤细胞疫苗(whole tumor cell vaccine,TCV)是经典的个体化肿瘤免疫疗法,但TCV免疫原性弱且引起的免疫反应个体差异大,亟需通过学科交叉发展新理念和新技术,实现TCV的按需免疫增效。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合作,

泛癌研究成果-基于WGS-22种转移性实体瘤的全基因组特征

  癌细胞转移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与不良的治疗效果有关。癌细胞转移通常会导致癌细胞和肿瘤微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并对当前的治疗方法产生抗性。因此,更好地了解转移性肿瘤的特征有助于找到合适的个性化治疗方法,减少过度治疗并改善预后。  近日,来自新西兰的一个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全基因组测序揭示肝癌相关基因突变

  由亚洲癌症研究组织(ACRG)、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与肝细胞癌相关的基因突变研究成果于2013年6月20日在《基因组研究》(Genome Research)杂志上发表。这是继2012年3月份在《自然-遗传学》上发表的乙肝病毒整合机制研究之后,该研究团队在肝癌研究中所取得的又

癌细胞的研究原理

  一、细胞学原理  癌细胞的内外潜藏着自身无法克服和排除的逆转因素,  这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缺点,造就了它的不稳定性。  一在细胞膜上  癌细胞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蛋白质的合成,然而,癌细胞在合成蛋白质时,则必须从健康细胞中夺取门冬酰胺,可是,与门冬酰胺共生的门冬酰胺酶却能控制癌细胞的生长,这是它

新型免疫疗法有望治疗癌症

  近日,耶鲁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癌症免疫疗法,可利用CRISPR技术激活多个癌症相关内源基因,帮助人体免疫系统识别、攻击并杀死癌细胞。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RISPR激活(CRISPRa)平台的多重激活内源基因免疫疗法(MAEGI,Multiplex Activation of Endo

脑干胶质瘤存在特异基因突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张力伟教授,美国杜克大学阎海教授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等相关人员密切合作,历经数年探索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脑干胶质瘤中存在特异性的PPM1D基因突变。相关论文6月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遗传》上。  专家指出,对PPM1D突变状态的评估有可

癌细胞形成肿瘤离不开线粒体

  线粒体是细胞中提供能量的细胞器,被称作细胞的“能量工厂”。但科学家现在发现了线粒体在肿瘤发展过程中扮演的一种全新角色,被剥夺线粒体的癌细胞无法形成肿瘤。  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细胞—代谢》杂志上的研究显示,癌细胞需要线粒体才能存活并增殖。这项研究增进了对线粒体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认识,为癌

癌细胞形成肿瘤离不开线粒体

  线粒体是细胞中提供能量的细胞器,被称作细胞的“能量工厂”。但科学家现在发现了线粒体在肿瘤发展过程中扮演的一种全新角色,被剥夺线粒体的癌细胞无法形成肿瘤。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细胞—代谢》杂志上的研究显示,癌细胞需要线粒体才能存活并增殖。这项研究增进了对线粒体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所发挥作

-解开癌症之谜:癌细胞如何形成肿瘤?

  癌症是一种神秘的疾病,有很多原因。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肿瘤如何形成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肿瘤?多年来,科学家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研究,2015年1月,来自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皮肤损伤引发肿瘤形成的一个新机制,这对于那些罹患慢性皮肤溃疡或水泡皮肤病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项发表在

解开癌症之谜:癌细胞如何形成肿瘤?

  癌症是一种神秘的疾病,有很多原因。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肿瘤如何形成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肿瘤?多年来,科学家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研究,2015年1月,来自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皮肤损伤引发肿瘤形成的一个新机制,这对于那些罹患慢性皮肤溃疡或水泡皮肤病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项发表在

Nature:从基因到功能,红细胞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一项新研究正揭示机体如何生成红血细胞,以及随时调控红细胞中血红蛋白(haemoglobin)量的机制。利用全基因组分析技术,研究人员将有可能与红细胞形成相关的遗传区域数量增加了一倍,随后的果蝇研究获得了关于这些区域功能的一些新认识。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血红蛋白是

Nat-Genet:表观遗传变化让远端转移的胰腺癌细胞更易生存

  一项多中心研究报告称,对死于胰腺癌的病人肿瘤样本进行的全基因组分析表明DNA上发生的表观遗传修饰能够使一些胰腺癌细胞获得生存优势,据研究人员介绍,这些优势能够让癌细胞在肝脏和肺这样血液供应充足的器官繁荣生长。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上。  癌症转移会让癌症变得

癌细胞的研究进展

  014年6月5日,清华大学宣布: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机制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该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学成就。  癌细胞要生存,需要依赖葡萄糖作为其“口粮”,而由于癌细胞消化葡萄糖所产生

恶性肿瘤细胞中癌细胞团有什么变化?

涂片中除可见单个散在癌细胞,还可见成团脱落的癌细胞。癌细胞团中,细胞大小、形态不等,失去极性,排列紊乱,癌细胞繁殖快,互相挤压,呈堆叠状或镶嵌状。

白血病基因,逮住了一个!

  身为研究白血病的医师,卢卡斯·沃特曼(Lukas Wartman)一度对自己患有的白血病一筹莫展。   与许多患者一样,这个美国年轻人尝试过一切传统的治疗方法。他进行了骨髓移植,反复接受化疗,却始终没能打败癌细胞。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他的同事毅然决定出手相助。他们所做的,并不是简单的募捐,而是为

研究通过稀土纳米探针实现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直接检测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从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并游离到外周血中的一类肿瘤细胞,其容易引发肿瘤复发或转移并显著增加肿瘤患者的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因此,CTC的有效检测对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以及疗效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CTC在血液中含量极

科学家发现“分步式”肝癌精准治疗新策略

覃文新研究员在实验室指导交流工作 叶佳琪摄  10月3日凌晨,《自然》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与荷兰癌症研究所的合作研究成果“诱导和利用肿瘤细胞弱点治疗肝癌”。该研究通过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结合高通量化合物筛选,首次发现诱导TP53基因突变的肝癌细胞发生

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于癌症无创诊断

  2013年12月10日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谢晓亮、白凡课题组与北大肿瘤医院王洁团队合作的研究结果。在题为“Reprod

-Nature:基因组复制或为解析癌症进化提供线索

  有机体细胞中的基因组拷贝数越多,细胞或越易于从生长和适应中获益。近日,一篇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克瑞顿大学(Creigh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通过对酵母菌的研究发现,多倍体或许可以极大地帮助细胞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多倍体即有机体细胞中的基因组拷贝数超过2倍

Nature发布癌症研究新发现:独一无二的基因特征

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生殖细胞肿瘤睾丸癌发生过程中的一种独特基因组变化,这解释了为何绝大部分睾丸癌患者可以通过化疗治愈,这对于其它实体肿瘤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这有助于分析影响其它癌症对化疗手段的敏感性因素。2016年美国预计睾丸癌新发病

Nature:全基因组测序重新定义癌症之王基因组突变蓝图

  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对100位胰腺癌患者癌症组织的基因组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了4种不同的亚型,这或许可以帮助后期开发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新型疗法。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揭示了肿瘤基因组结构性改变的光谱模式,该技术可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