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细菌会像“粘扣”黏附宿主细胞

一项国际研究发现,细菌性病原体已进化出了高效的生存策略,它们会像衣服上的尼龙“粘扣”那样,牢牢黏附到宿主细胞上。新发现将有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细菌感染。 德国慕尼黑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介绍说,表皮葡萄球菌会持久地黏附在宿主细胞上,为分析这种黏附机制,他们采用了“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蛋白与其配体之间的结合力,另一方面借助超级计算机进行了详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发现,细菌的黏附蛋白与其配体之间强大的结合力“令人吃惊”。 研究发现,细菌的黏附蛋白与其配体形成了一种致密的非共价氢键网络,结构非常稳固,原理与“粘扣”类似,一边是很多小钩,另一边是很多小环,很难将其拉开。 研究人员说,新发现揭示了病菌黏附宿主细胞的物理学原理,这对防止细菌感染至关重要,有助开发新的抗菌疗法。......阅读全文

王萌团队新成果登《Cell》:细菌的特定基因,既延寿又安康

  肠道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已经毋庸置疑。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潜伏于宿主体内的“附加器官”与延缓衰老、延长寿命有关联。但是,具体哪些细菌基因、细菌代谢产物可以延年益寿呢?一直未有定论。  当地时间6月15日,来自于美国贝勒医学院王萌教授团队在《Cell》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Microbia

王萌团队新成果登《Cell》:细菌的特定基因,既延寿又安康

  肠道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已经毋庸置疑。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潜伏于宿主体内的“附加器官”与延缓衰老、延长寿命有关联。但是,具体哪些细菌基因、细菌代谢产物可以延年益寿呢?一直未有定论。  当地时间6月15日,来自于美国贝勒医学院王萌教授团队在《Cell》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Microbia

高通量新方法鉴定二甲双胍作用的关键细菌效应因子

  微生物在宿主健康的调控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诸如药物和饮食等环境因素可以改变微生物的生态和功能,进而对宿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1】。二甲双胍(metformin)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另外二甲双胍还可以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它以一种进化上保守的方式与微生物互作,进而调控宿主生理【2】。另

小世界大乐趣:探寻微生物影响宿主长胖的“暗号”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自身以及赖以生存的环境中,无论种类还是数量,它们都远超我们的想象。更重要的是,它们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但是,微生物如何影响宿主健康?如何感知外界环境?这是科学家们一直“痴情”于这些微小生命体的原因。  4月24日,《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在线发表一篇题

细菌宿主对温和噬菌体“沉默-激活”机制研究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晓雪团队发现细菌宿主H-NS蛋白调控原噬菌体的“沉默-激活”过程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Xenogeneic silencing relies on temperature-dependent phosphorylation of the host H-NS

细菌宿主对温和噬菌体“沉默—激活”机制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晓雪团队发现细菌宿主H-NS蛋白调控原噬菌体的“沉默—激活”过程的新机制。相关研究3月8日在线发表于《核酸研究》。刘晓晓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第一作者,王晓雪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噬菌体是海洋中最丰富、最多样化的一类病毒。同其他病毒一样,噬菌体

感染与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在宿主体内定居、繁殖并引起疾病的属性称为致病性(pathogenicity),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与毒力的大小密切相关,毒力(virulence)通常用以表示致病性的强弱程度,各种致病菌的毒力不同,同一种细菌

世代传递的细菌对人更有好处

  许多昆虫和植物都携带有益细菌。这些细菌能为动植物提供有益服务,如生活在蚜虫、绿蝇、苍蝇体内的细菌能为宿主提供营养。还有一些细菌能帮助动物宿主抵御寄生虫。  在这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文章中,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的研究人员追踪了106个细菌共生体的进化史,覆盖了大量动

噬菌体检查

  病原体是许多疾病的主要诱因,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食品、水源和环境中致病微生物已造成世界上许多流行病的爆发。因此,为了控制病原体的传播并减少流行病的发生,检测致病微生物的技术的成熟可行性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物细菌分离和鉴定是实验室检测病原体的“金标准”方法。该检测方法虽然足够灵敏,

中大吴耀文eLife:肺炎细菌抵御人体细胞自噬的清除作用

  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细菌毒性效应子抑制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该研究详细地阐释了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pneumophila)利用其分泌的毒性效应子RavZ切除细胞自噬的关键蛋白质LC3-PE(磷脂酰乙醇胺修饰的LC3蛋白)的分子机制,嗜肺军团菌利用该机制导致宿主细胞自噬体无法形成,从而

噬菌蛭弧菌、噬菌体和细菌素(4)

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进行系列合成反应时,宿主菌细胞本身进行了一系列工作,以修复噬菌体侵入所引起的创伤,并加固胞壁的结构,阻止细胞质的继续渗出。噬菌体巧妙地利用宿主菌细胞的“机器”而有效地合成自身。 (三)细菌素对敏感菌株的作用 细菌素的作用范围很窄,与噬菌体一样有很强的特异性。有的细菌素

孙学军:“病原体”概念过时了

   19世纪80年代末,“病原体”开始被用来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从那以后,科学家便一直在寻找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中造就其致病能力的特质,这也促使生物学领域出现一些重大发现,如确定了各种导致疾病的细菌、真菌及其毒素;研发出长期使用且效果可靠的疫苗,如白喉和破伤风疫苗,这些疫苗确实能通过促使人体

噬菌体: 开启生物宇宙暗物质研究大门

  20世纪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DNA是一种“愚蠢的分子”,因为太简单而对于生命传输没有任何价值。相反地,科学家们更加拥护蛋白质,它们拥有很强的可变性和复杂性,是遗传的关键组成部分。然后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遗传学家Alfred Hershey 和 Martha Chase在对噬菌体的研究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影响人体生理学特征的化学物

  人类的肠道拥有数万亿个看不见的微生物,它们被称为肠道菌群,共同产生数以千计的独特小分子。绝大多数这些分子的来源和生物学功能都是未知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技术发现了源自肠道菌群的影响人体生理学特征的化学物,从而揭示出一种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广泛影响的复杂相互作用网

新技术发现肠道菌群影响人体生理学特征的化学物

  人类的肠道拥有数万亿个看不见的微生物,它们被称为肠道菌群,共同产生数以千计的独特小分子。绝大多数这些分子的来源和生物学功能都是未知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技术发现了源自肠道菌群的影响人体生理学特征的化学物,从而揭示出一种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广泛影响的复杂相互作用网

P1噬菌体转导试剂盒使用说明

P1噬菌体转导试剂盒产品说明书(中文版)主要用途P1噬菌体转导试剂是一种旨在通过供体大肠杆菌制备具有部分细菌基因的噬菌体,感染特定受体大肠杆菌,获得细菌之间基因片段的转移,而获得遗传重组的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该技术经过精心研制、成功实验证明的。其适用于通用型非特异性基因片段的转导。产品严格无菌,即

细菌感染不会自动导致疾病?!

  细菌感染不会自动导致疾病;许多细菌只有在大量出现时才变得危险。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宿主细胞具有一种受体,它不能识别细菌本身,但可以侦察细菌之间的通讯。当有大量细菌存在时,宿主就会使用这种受体来记录它们分泌的称为毒力因子的致病性物质。相关研

Science:宿主细胞利用芳烃受体侦查细菌群体感应信号

  细菌感染不会自动导致疾病;许多细菌只有在大量出现时才变得危险。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宿主细胞具有一种受体,它不能识别细菌本身,但可以侦察细菌之间的通讯。当有大量细菌存在时,宿主就会使用这种受体来记录它们分泌的称为毒力因子的致病性物质。相关研

Cell惊人发现:生病多吃“谁在救你”?竟是细菌!

  食欲不振是身体对疾病正常反应的一部分,但其背后的机制却仍不清楚。有时,在生病期间吃的更少会促进更快地康复,但有时,食欲不振却是致命的。  1月26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题为“Pathogen-Mediated Inhibition of Anorexia Promotes Host Survi

科学家认为须利用新工具对微生物和宿主共同分析

   19世纪80年代末,“病原体”这个术语开始被用来指代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从那以后,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中造就其致病能力的特质。一些重大发现如各种细菌和真菌毒素在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经产生。的确,那些最久远和最可靠的疫苗诸如白喉和破伤风疫苗,通过促使人体产生让细菌毒素失效的

NIBS邵峰再发PNAS文章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mechanism of ubiquitin and NEDD8 deamidation catalyzed by bacterial effectors that induce macrophage-speci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细胞中的病毒.一个典型的噬菌体的生活周期,可以分为3个阶段感染阶段,增殖阶段和成熟阶段.有关的主要内容在课本上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再稍加详述如下.感染阶段 噬菌体侵染寄主细胞的第一步是"吸附",即噬菌体的尾部附着在细菌的细胞壁上,然后进行"侵入.先通

Science:减少镁供应竟然能阻止细菌生长?

  当病原体入侵宿主细胞时,我们的身体会使用各种方法来对抗它们。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生物中心的研究人员如今能够证实一种细胞泵如何控制这种入侵的病原体。这种细胞泵导致镁缺乏,从而限制了细菌性病原体生长。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11月22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ost

Science惊人发现:肠道菌早于人类出现之前

  根据《Science》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我们肠道内的细菌已经传递了几百万年——在我们人类之前,从而表明,进化在人们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中起着较以前更大的作用。  研究人员所研究的细菌指导着我们肠道的早期发展,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甚至可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这项研究包括一个国际

揭秘细菌如何利用“注射器”样结构引发机体感染

  近日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致病性细菌如何将毒性蛋白运输到宿主中进而引发感染,相关研究刊登于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上,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一项关键过程,即引发腹泻的志贺氏菌如何将特殊蛋白靶向“注射”到宿主细胞中,该研究发现同样也适用于对其它细菌的研究,比如沙门氏菌

噬菌蛭弧菌、噬菌体和细菌素(1)

在流行病学和细菌学的研究中,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简称蛭弧菌)、噬菌体、细菌素的研究及其应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蛭弧菌、噬菌体、细菌素是分属于细菌、病毒、抗菌物质3种不同的有机物,但它们有许多相似的生物特性,而且往往引起人们产生错误的概念。蛭弧菌是

PNAS,细菌:我用“触觉”感染你

PNAS,细菌:我用“触觉”感染你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称,一种世界上最为常见的细菌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机制,好比是触觉一样来感染人体、动物机体甚至是植物机体,这种特殊的能力就可以帮助这种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疗法产生耐受

细菌:我用“触觉”感染你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称,一种世界上最为常见的细菌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机制,好比是触觉一样来感染人体、动物机体甚至是植物机体,这种特殊的能力就可以帮助这种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疗法产生耐受性。  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当细菌表面的蛋白质Pil

分子克隆技术(质粒DNA和DNA插入片段的制备、连接反应...-1

克隆(Clone)是指通过无性繁殖过程所产生的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代群体。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是指由一个祖先分子复制生成的和祖先分子完全相同的分子群,发生在基因水平上的分子克隆称基因克隆(DNA克隆)。其基本原理是:将编码某一多肽或蛋白质的基因(外源基因)组装到细菌质粒(

我学者发现细菌感染致病新机制

  人类的历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与细菌不断“斗争”的历史。然而,我们并未“知己知彼”。   近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邵峰及其科研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细菌毒素蛋白可以直接修饰泛素蛋白的致病机制。该机制的发现将为抗菌类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策略性的提示,这对掌握和了解病原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