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北极科考:中国须深度介入

中外科学家在“雪龙”号上施放“系流气艇”,进行大气物理科学观测。 2010年7月中国进行第四次北极科考,首次把海洋综合考察延伸到了北极点。图为“雪龙”号正在吊运“防熊”的“苹果房”。 全球气候变化有可能导致北极“无冰”,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但各国也在“憧憬”,冰雪消融后将为极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带来曙光,同时会出现更为便利的“黄金航道”。 北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资源必然使其与中国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国家利益角逐之下,科学考察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 对北极的研究是一门“未来的科学”。 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曾明确指出,北极地区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遥远寒冷的世界,但北极作为距离中国最近的极地,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资源等因素必然使之与中国存在密切的关系。 随着北极经济和战略地位逐渐显现,原本一度被人们遗忘的北极地区又开始成为世界的焦点。然而,记者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获悉:中国目前......阅读全文

中国北极科考队布放首个极地大型海洋观测浮标

  8月4日,“黄河”号小艇正在将大型浮标从“雪龙”号船中部拖至船尾部。当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在北纬70度、东经3度的挪威海布放了中国首个极地大型海洋观测浮标,这也是中国首次将自主研发的浮标和观测技术推广到北极海域,并利用大型浮标对海气相互作用进行连续观测。

北极科考:中国须深度介入

  中外科学家在“雪龙”号上施放“系流气艇”,进行大气物理科学观测。  2010年7月中国进行第四次北极科考,首次把海洋综合考察延伸到了北极点。图为“雪龙”号正在吊运“防熊”的“苹果房”。  全球气候变化有可能导致北极“无冰”,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但各国也在“憧憬”,冰雪消

中国北极科考队展开本次科考首次冰站作业

  当地时间29日下午,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在北纬86度48分、东经120度15分的北冰洋浮冰区设立短期冰站,这是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第一次开展冰站作业。   据介绍,此次短期冰站作业由4组人员分别实施:海冰物理组进行冰芯钻取,开展海冰厚度剖面、反照率、积雪特性等观测,海冰光学组进行海冰光学

“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完成大修

11月6日,我国唯一的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完成了为期半年多的大修,以全新的面貌精彩亮相。承担此次大修任务的上海船厂为“雪龙”号举行了简短而热烈的出厂仪式。“雪龙”号此次大修耗资2亿多元,主要对船体、轮机、电气和科考4个部分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造。  图为“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出厂仪式现

刘嘉麒:极地科考 造福人类

极地是生物的基因库和自然资源的储备地,是气候环境演变的航向标,也是科学的殿堂、创新的源泉。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极地独立开展科考工作并建立科考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的国家之一,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4年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考察正在执行第三十一次南极科考任务途中的中国“

中美法北极科考聚焦海洋酸化问题

  海洋酸化被认为是全球第三大环境问题,给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极大挑战,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在中国第七次北极科考中,来自中、美、法三国的科考队员齐聚“雪龙”号科考船,携手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美国特拉华大学的科学家欧阳张弦介绍说,海洋酸化问题和全球气候变暖“祸出同因”——都源于主要温

中国科考队进入北极圈

  经过3515海里(1海里等于1.852公里)的航行,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于北京时间18日7时44分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穿过北纬66度33分的北极圈,开始实施北冰洋科学考察。   自7月2日从青岛出发以来,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克服恶劣天气等不利影响,圆满完成了27个站位的海洋物理、化学、生物

“雪龙”号科考船进入北极圈

  北京时间7月30日6时,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从北纬66度34分、西经169度10分进入北极圈。图为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雪龙”号科考船上展开五星红旗和考察队队旗。新华社记者 摄

“雪龙”号科考船进入北极圈

  北京时间7月30日6时,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从北纬66度34分、西经169度10分进入北极圈。  考察队员们在“雪龙”号直升机停机坪展开五星红旗和考察队队旗,组成“9北”“66度34分”等字样,纪念进入北极圈。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20日乘“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开启

安光所自主研发环境监测仪器在北极科考中获极地环境数据

  据来自北极科考一线的消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研制的多轴被动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在北极连续运行3个月以来,已成功获取了极地大气成分BrO、O3 、NO2等实时监测数据。其中BrO(氧化溴)是造成极地臭氧损耗的关键性物种。目前仪器运行良好。   近年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