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动物形态学》:蜥蜴补水取之有道

在炎热缺水的沙漠中,动物必须尽可能地使用各种手段获取水分。一项新的研究为了解动物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种最奇特的方法提供了线索:某些蜥蜴在其表皮的鳞片间具有一个由细微管道构成的网络,从而能够吸收地面的水分(或落在身体上的雨水),且最终将这些水输送到嘴边并喝入口中。 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怀疑一些沙漠蜥蜴能够通过它们的表皮获得雨水。例如,在一场雨后,澳大利亚棘蜥(Moloch horridus)会将它们的腹部在潮湿的沙子中摩擦。在上世纪20年代,好奇的研究人员将这种蜥蜴放在一个盛满水的浅碗中,之后他们发现,这种爬行动物的身体很快便显得湿漉漉的。亚利桑那州波特尔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西南研究站的生物学家Wade Sherbrooke指出:“人们最初的想法是这些蜥蜴能够通过表皮直接吸收水分。”但这显然是错误的。Sherbrooke说,与两栖动物能够让水分渗入的表皮不同,爬行动物的表皮一直将宝贵的水分“锁”在体内。那么蜥蜴到底如何传输......阅读全文

中国实验动物学科发展40年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集成了生物学、兽医学、生物工程、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为研究对象,产生实验动物资源、动物模型资源、动物实验技术、生物信息和动物实验设备等,为生命科学、医学、药学、食品、农业、环境、航空航天等相关学科发展提供系统性生物学

基因编辑培育出首例白化西藏小型猪

  从南方医科大学获悉,该校实验动物中心科研团队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白化西藏小型猪,同时敲除了与免疫相关的基因,这标志着自主构筑的基于小型猪受精卵制备基因修饰猪的平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在此之前,全世界尚未有纯白藏猪的先例。  藏猪作为我国独有的高原特殊品种,全

为什么不存在“第三种性别”?数学解答性别进化谜题

  编者注:本文探讨的“性别”仅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别,不涉及除此之外的任何含义。  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的高等脊椎动物只拥有两种性别?  关于这个问题,《量子杂志》(Quanta Magazine)在今年7月的“每月谜题”上向大家征集答案。拥有三种性别的变色龙如何才能避免性别单一化的悲剧?地球上所有人的

薛社普:细胞世界创新路

  薛社普 著名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胚胎学家和生殖生物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广东新会人,1917年出生,1943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博物系,1951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理科哲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对细胞分化规律及其可调控性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为

干细胞培养制造技术新进展

  干细胞是一种能够长期存活,且具有不断自我繁殖能力和多向化潜能,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的原始细胞。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深入,干细胞在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等各种疾病的治疗上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干细胞技术是当今医学研究最前沿也是最热门的方向之一,近

国际动物学会会刊《整合动物学》入选SCI源期刊

《整合动物学》封面由国际动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英文国际期刊《整合动物学》(Integrative Zoology)近日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收录。  《整合动物学》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国际动物学会主办,并

第四届医药动物实验创新研究论坛在西安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涌作主旨报告  12月20日,由陕西省实验动物学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医药动物实验创新研究与生态高峰论坛暨陕西省第四届实验动物学年会在西安举行。来自陕西省等地省市高校院所、医院、制药企业等单位的实验动物专家,探讨动物实验发展的创新之路。  论坛上,空军军医大学神经

培育人猿混合体,让猪长人类肝脏:你能接受哪一种?

  生物医学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不仅证实了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存在“延续性”,而且进行相关研究的目的很明确——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未来。目前研究者正致力于在动物体内培养肾脏、肝脏等器官。研究者试图找出哪一物种的遗传指纹足够接近智人的遗传指纹,进而被人类受体的免疫系统接纳,同时也能代替受体的受损器官发挥功能

印度大学禁止解剖实验

   一场漫长的说服印度大学课堂禁止解剖的运动近日取得了胜利。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UGC)——为大学教育设置标准的政府机构——已经禁止在大学动物学和生命科学课程中出现动物解剖。一些教育人士谴责该决定,认为教学还没有准备好解剖实验的替代品。  动物权利组织人道对待动物协会(PETA)数年来一直在为该禁

因“最小恐龙”《自然》封面遭质疑,原论文作者曾考虑撤稿

   3月19日,对“史上最小恐龙”提出质疑的6位学者的评议文章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发布。同时,他们也经原始论文通讯作者同意,将其提交给了《自然》杂志。(注:根据《自然》杂志投稿规则,评论文章须征得原文作者特别是通讯作者的同意)。  此前,Nature封面刊登了中美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小恐龙”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解答铁强化酱油之惑

  时 间:2010年11月19日下午   地 点:北京国二招宾馆   主持人:王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策办主任)   王林: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媒体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近期,媒体包括社会各界非常关注铁强化酱油的有关信息,应大家的要求,我们今天下午举办这次铁强化酱油信息共享会。首先

宋微波院士:三十载光阴书写对科学研究大爱情怀

宋微波宋微波(中)在指导学生做实验。宋微波(左四)与团队成员探讨科研问题。  纤毛虫,原生动物中结构最复杂、多样性最高的一个大类群,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极地、土壤中以及各类动植物宿主体内外。在那里,它们扮演了形形色色的角色:微食物网内的能量转运枢纽、环境清道夫、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者、基础科学研究用

一亿年前的蜥蜴爱吃“麻小”

   11月19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北京宣称,他们首次在辽宁省建昌县发现了一件罕见的胃容物标本,对理解白垩纪中小型爬行动物的捕食习惯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苏珊·E·埃文斯等学者共同完成。研究论文发表于Els

甲虫生殖器进化的一种新机制 隐翅虫的内囊螺旋式外翻

  交配繁殖是绝大多数有性繁殖动物(不包括体外受精动物)能够长期生存与繁衍的前提,而在这些动物中,如果交配器官——阳茎退化或消失,但又能够保持交配繁衍的物种生物学功能,是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的一个相互对立、又非常矛盾的科学问题。这一生物学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从全新的角度认识物种分化与生殖隔离的本质,理

家禽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的物质有哪些优势?

一种生物(通常是老鼠),将外来基因转入其体内成为其基因组的一部分。引入的基因先被分离出来并设计使其携带适当片段。然后将这段基因注入受精卵,方法如下:对一只雌老鼠注射激素使其产生大量卵;让一只雄老鼠与其交配使部分卵受精;将这些卵收集起来,在其卵裂前注入外来基因物质。这些卵被移植入另一个雌性体内,在那里

江丕栋:从汶川地震看基础研究与国家需求的关系

江丕栋:回顾中断10年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震前动物行为异常研究 地震能够预报吗?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几乎全国都有震感。党和政府迅速、有力、透明地组织抗震救灾。连日来,严重的灾情和救灾前线的战斗牵挂着每个中国人的心。 就在汶川地震发生前后,笔者正在协助整理“

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刘瑞玉院士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山东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山东省第二届副主委、山东省科协第二和第三届副主席、青岛市政协第八届副主席,九三学社青岛市第八届主委、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黄海研究学会名誉主席、国际甲壳动物学会理

复旦“动物实验”涉嫌敛财 基建工程揪出大漏洞

  今天上午,复旦大学在其官网上公布了《中共复旦大学委员会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以此回应此前中央巡视组对该校进行的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项巡视。今年3月31日至5月8日,中央巡视组进驻复旦大学。这是今年中央开展的第一次巡视,除了常规巡视外,此次巡视还新增了专项巡视,复旦大学与科技部、中粮集团一起,成为

食用动物“黑白名单”各地纷纷出炉

  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后,人们最期待的就是一份食用动物的“黑白名单”。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在3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详细的目录,明确哪些不能养,哪些可以养。  目前,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正在紧急磋商

生物医学研究中各类实验动物的选择索引

 一、两栖纲蛙与蟾蜍与人类的关系疏远、个体小、易于饲养。有冬眠、体外受精繁殖。蛙在发育过程中呼吸系统的鳃转变成肺。蟾蜍的皮肤薄,有毒腺能分泌蟾蜍素,特别是耳下腺分泌量最多。蛙的离体心脏常为生理、药理研究心脏生理、药物作用的标本。腓肠肌坐骨神经标本可作神经肌肉试验。刺激蛙的皮肤可观察反射弧的

颠覆!2018年,这7大顶级技术突破“很赞”

  12月24日,The-Scientist杂志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18年顶级技术突破。  “双父亲”小鼠、摧毁肿瘤的纳米机器人、“AI化”的液体活检、颠覆基因表达分析的革命性技术……  这一年,科学家们,依然很“赞”!  1# 突破哺乳动物同性生殖障碍,首次获得孤雄小鼠一只健康的成年双母亲小鼠(b

肺炎疫苗研发盘点

  2019年冠状病毒(缩写为“ COVID-19”)是病毒家族中的一种新型病毒,可以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引起威胁生命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炎。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最初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被发现,现已在全球多个地区被发现。鉴于此种病毒传播的严重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卫生条例应急委员会已于2020年1月30日

自我还是他者:我们该如何定义寄生虫?

  据国外媒体报道,杰里·科因(Jerry Coyne)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演化生物学家,从事了多年种群和演化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地发表在各种学术和行业期刊上,并出版了多本著作,如2009年的《演化为什么是真的》(Why Evolution Is True)。这些著作使他成为了演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权

生物学生辨识不清动植物?宏观生物学被忽视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一种跳蛛的长期哺乳行为》的研究论文。非哺乳动物也能通过哺乳养育后代,一时间“蜘蛛奶”引发诸多热议。其中有一位专家在朋友圈发表言论:“版纳植物园的工作还说明,宏观生物学(行为学、生态学)一样可以有漂亮的工作发表在国际顶级

被忽视的宏观生物学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一种跳蛛的长期哺乳行为》的研究论文。  非哺乳动物也能通过哺乳养育后代,一时间“蜘蛛奶”引发诸多热议。  其中有一位专家在朋友圈发表言论:“版纳植物园的工作还说明,宏观生物学(行为学、生态学)一样可以有漂亮的工作发表在国

张江永:听懂金龙鱼化石的倾诉

  “每一件标本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能否识宝,要看自身的功力。只有知识面广、视野开阔的人才能听懂化石的‘倾诉’,悟出其蕴涵的故事。”  要说古生物学家的美梦,莫过于众里寻他千百度,突然破土挖掘出一块漂亮的化石:完整而清晰。  近日,《古脊椎动物学报》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江永

中科院医药学组院士新增12名 包括三名女科学家

  2015年11月13日,两年一次的中科院院士新增名单发布,共计61名杰出科学家入选此次院士榜单。其中,备受生物界瞩目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名单也新鲜出炉,从30位候选名单中历经“终选”机制新增院士12名,包括三名女科学家。12名新增院士中,有5位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地方研究院,1位(王福生院士)来

纪念贝时璋:创生物伟业 抒科学豪情

  2009年10月29日上午,著名生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贝时璋先生,在安睡中辞世,享年107岁。   贝时璋仙去,留给中国生命科学的是闪闪发光、永不熄灭的思想光芒。因为他,中国生命科学从上世纪初就开始部署从宏观到微观的生命现象研究,不仅迈出了

新对照实验设施有助研究大规模动物迁移

  新一期《自然—方法学》报道了一种可用于在前所未有的范围中进行动物迁移研究的对照实验设施。这将帮助生态学和保护动物学的研究人员实现之前不可行的一些实验。   动物迁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破坏。研究动物迁移的影响因素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现有的研究方案必须在研究规模和环境控制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探秘者

  在南京古鸡鸣寺边上有一个古老的科研单位,它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古生物所)。南京古生物所是我国专业从事古无脊椎动物学和古植物学研究的科研机构,也是亚洲最大的古生物学研究所,并被外国学者誉为“世界三大古生物学研究中心之一”。  南京古生物所所长杨群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