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澳研究人员发现新杂交害虫可威胁全球农作物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6日宣布,该组织研究人员在巴西发现一种由棉铃虫和谷实夜蛾杂交而成的新害虫,有可能对全球农作物安全构成更大威胁。 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的研究成果显示,这种新害虫具有谷实夜蛾51%的基因,同时遗传了棉铃虫强大的抗药性,因此比这两种害虫更具威胁。 该研究第一作者克雷格·安德森博士指出,目前,南美洲已经受到这种新害虫的影响。开展害虫杂交品种研究对保护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澳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计划主任保罗·德巴罗博士认为,类似杂交害虫有可能入侵别国且难以被发现。这一发现有助于加强澳大利亚防御和应对生物威胁的能力。虽然可以采用杀虫剂等方式防治这些害虫,但就全球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而言,加强对害虫自身的研究,例如基因测序等更为重要。 棉铃虫和谷实夜蛾危害巨大,它们对全世界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和人们为消灭它们投入的费用每年超过数十亿美元。......阅读全文

未来全球农业至为重要的100个问题。

   1.前言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粮食生产有显著的增长, 但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养活21世纪中叶全球即将达到的90亿人口。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又不明显增加粮价,基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能源安全、地区饮食结构变迁的关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贫穷和饥饿减半的千年目标,估计届

用化学常识解释转基因

  河南日报退休高级编辑,大河健康报退休总编,河南农大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经常来图书馆借书、看书的读者,如今喜欢看书的人真是难能可贵。看年龄,大家多数是60后、50后,少数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专业的大学生,但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都学过化

中国大闸蟹入侵德国 物种入侵成全球四大环境问题之一

  据媒体报道,原产中国的大闸蟹1900年开始“移民”到欧洲,1912年,德国首次有官方报告说,发现了这种中国特有的大闸蟹。如今,大闸蟹在德国已经泛滥成灾,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称,仅在德国大闸蟹造成的损失已高达8000万欧元。   物种入侵是物种迁徙的一种恶例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外来的能在移

当心!超级“虫二代”来了

  棉铃虫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非洲、亚洲和欧洲的害虫,给玉米、棉花、番茄和大豆等100多种农作物带来危害。虫害带来的损失和控制害虫的花费每年达数十亿美元。棉铃虫极具流动性,且已经对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种害虫是美洲棉铃虫,这种害虫在美洲土生土长,其抗性和寄主范围相对有限。  然而,棉

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典型争议事件溯源

  转基因农作物被培育成功以来,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检验其安全性的工作就从未停止。然而,由于研究中存在的各种缺陷或失误,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而引发公众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的疑虑。   作为高技术实验品的转基因农作物,在其迈向公众日常生活的途中,因与人类休戚相关的安全性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广受争议而

新杂交害虫威胁全球农作物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4月6日宣布,该组织研究人员在巴西发现一种由棉铃虫和谷实夜蛾杂交而成的新害虫,有可能对全球农作物安全构成更大威胁。  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成果显示,这种新害虫具有谷实夜蛾51%的基因,同时遗传了棉铃虫强大的抗药性,因此比这两种害虫更具威胁。  该研究

2019年,中国“大农业”里那些高科技

   今年,我国“大农业”科研领域又诞生了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每一条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们涵盖了观赏农业、林业、作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包括睡莲、玉米、硅藻等进展。为了展现这些成就,本报特此就我国农业科学家今年发表的大部分重要论文进行梳理,以飨读者。野生玉米大刍草、SK、现代玉米自交系ZHENG58的

6月28日《科学》杂志精选

  观察地震愈合新方法问世   对酿成了中国汶川地震的断层地下水运动的直接测量为人们就断裂带的“愈合”提供了新的见解。在发生地震时,断裂带中的岩石因为剧烈的摇震而破碎,从而增加了该岩石对水的通透性。通透性会影响对该断层的压力和应力,并因而会影响该断层愈合所需时间的长短。更好地把握与断层愈合有关的最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二)

⑵小麦基因组研究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稳产和增产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粮食安全的影响举足轻重。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小麦生产面临严峻的挑战,对于小麦的育种和品种改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3个不同亚基因组形成的异源

国际科技合作泽被农业可持续发展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年度大会12月3日~7日在京举行 世界最大国际农业研究中心联盟——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年度大会于12月3日~7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向大会致信祝贺,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可持续农业的科技进展”。 近年来各国取得的一批农业研究成果亮相2007国际农业研究磋商

何胜阳院士、徐华强教授Nature携手解开免疫重大谜题

  就像世界各国严守它们的国防秘密一样,植物也是如此。而现在,由来自密歇根州里大学、Van Andel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原子水平上揭示出了植物防御机制的一些分子秘密。这篇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新论文,重点研究了植物激素茉莉酸(jasmo

转基因栽培稻基因漂移是否会带来环境生物安全影响?

  转基因通过基因漂移可以渐渗到作物的野生近缘种, 由此而导致的环境风险是全球广泛关注的生物安全问题. 有3个关键因素可以决定环境风险的程度: 特定空间距离的转基因漂移频率, 转基因在野生近缘种中的表达水平, 以及转基因为野生近缘种群体带来的适合度效应.  来自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多样性与生

《自然》盘点2014年科学界大事件

南极BICEP2 射电望远镜发现引力波———或者是尘埃  2014年或许会因为科学的胜利迅速演变成失望甚至是悲剧而被铭记:干细胞研究和宇宙学研究进展很快受到质疑;商业飞船遭遇重大挫折。然而,探测器登陆彗星、追踪人类起源以及协力了解大脑依然是值得庆祝的原因。  太空竞赛 千帆竞发 

小麦的“癌症”克星找到了!袁隆平这样评价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范围内极具毁灭性且防治困难的真菌病害,有小麦“癌症”之称。令人振奋地是,我国科学家在攻克小麦赤霉病上已迈出了关键一步。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孔令让及其团队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并成功将其转

全世界超级炫酷的30座大学实验室(图)

  也许人们对实验室的印象还停留在显微镜、培养皿、穿着整洁白大褂的怪博士上,而有些地方却未必如此。一起来看看那些全世界让你亮瞎眼的超级炫酷的实验室吧!           密苏里科技大学:实验煤矿在这里,学生可

2017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尽管安全性一度遭到质疑,但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基因测试新技术  新概念造影剂“纳米MRI灯”  巴西转基因大豆  记录DNA数据  具隐身效果的膜材料(模拟效果图)  耐水性超薄太阳能电池  美 国  基因编辑技术火热 干细胞研究获突破  美科学家开展了该国首个对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

植物表型成像系统助力研究促进玉米增产基因

玉米主要用作动物饲料,也可供人类食用,一小部分用于生产生物燃料。世界范围内,玉米年种植面积达1.8亿公顷,年产量接近10亿吨,是全球种植量最大的农作物。由于全球变暖以及极端天气状况对农业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研究新型玉米品种对保障充足的玉米产量极为重要,而通过选取促生长基因,育种者可以培育出改良的农作物

温室效应简介

  名称:温室效应   英文:Greenhouse effect   来自IPCC术语表中对温室效应所做出的定义的中文版。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

Natureasia聚焦:CRISPR/Cas研究进展Top20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后天免疫系统,其以消灭外来的质体或者噬菌体并在自身基因组中留下外来基因片段作为“记忆”。  CRISPR/Cas系统全名为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关联蛋白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

转基因作物困局求解:是新物种还是生态魔鬼

  在一群人看来,“它”不过是一个新的物种,但在另一群人看来,“它”是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魔鬼;  在一群人看来,“它”是解决粮食危机、减缓气候变暖的良药,但在另一群人看来,“它”的背后存在着利益集团不可告人的灭绝人性的巨大阴谋。  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在政府决策

冯玉龙:氮分配进化与外来生物物种入侵

我国科学家提出外来植物入侵新假说 最新出版的Oecologia(《生态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研究员冯玉龙等的一项有关生物入侵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发现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治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氮分配进化与外来生物物种入侵&n

张启发院士等人PNAS发表水稻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虫害是全球范围内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一个主要限制。寄主植物抗性通常是控制害虫的一个关键策略,但是经常被新出现的昆虫种群所克服。在自然界中,植物已经发展出了各种策略用于可持续的防御。近期,来自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分离出了一个抗褐飞虱基因BPH9,并表明该基因位点的等位基

南方农村报:转基因水稻该不该种

  2009年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牵头研发的“华恢1号”和“Bt汕优63”率先获得我国第一张转基因水稻生物安全证书,让中国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迈出了关键一步。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100多名学者联名上书全国人大,“要求立即停止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商业化生产问题”;随后

盘点2019我国农业领域9大突破

  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全年共发表科技论文6429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94篇,同比增长8.3%。在《Science》《Nature》《Cell》《PNAS》四大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涌现了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及装配机制解析、二倍体马铃薯自交不亲

今日视点:“转基因作物安全”的结论如何得来?

5月17日,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发布报告称,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这并不是科学家第一次做出这样的判断。 不过,最新结论的出炉似乎更为谨慎。这份题为《转基因作物:经验与前景》的报告,通过对过去30年中约900项相关研究进行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再次为转基因作物“正名”。 那么

“转基因作物安全”的结论,如何得来?

  5月17日,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发布报告称,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这并不是科学家第一次做出这样的判断。   不过,最新结论的出炉似乎更为谨慎。这份题为《转基因作物:经验与前景》的报告,通过对过去30年中约900项相关研究进行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再次为转基因作物“正名”。   那么,转基因作

科学家完成柑橘基因组测序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带领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日前完成了对甜橙和克莱门氏小柑橘(为柑橘与酸柑杂交的品种)树的基因测序工作,并公布了相关基因图谱,这在柑橘属果树中尚属首次。   研究人员称,该基因图谱的公布将有助于科学家找到新方法来对抗包括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枯病、青果病,对柑橘危

基因测序科技文章登上《福布斯》封面

  最新一期的美国《福布斯》于2010年12月底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标题为“基因测序科技突飞猛进”。文章对基因创业企业家Jonathan Rothberg和他发明的功能强大的基因测序仪器做了介绍。文章认为,这项发明可能会在医药、食品、能源,甚至消费产品上的一场革命,由此形成规模可达1000亿美元的

植物新品种司法保护的标杆案件:三红蜜柚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中国实施二十余年,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家族中最年轻的成员。随着我国植物新品种申请量和授权量的不断攀升,植物新品种纠纷数量不断增加,纠纷类型不断增多,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日益复杂,尤其是相关案件的社会影响也在不断增强,备受社会各界,包括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从植物新品种司法保护实践来

《新科学家》网站选出今年十大智慧新理念

  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尽管玛雅日历预言2012将是世界末日,但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这一年,诸多大事仍将轮番上演,为人类历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日,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列出了2012年我们应该了解的10大智慧新理念。包括:中微子超光速实验将接受新一轮的检验;美国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