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自然-物理学》:科学家提出制造光子晶体管新理论

丹麦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近日通过研究提出了一种制造光子晶体管(Photon-transistors)的新理论,这表明科学家向制造量子计算机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相关论文8月2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物理学》上。 量子计算机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一旦制造成功,必将带来一场计算机的革命。但是要制造量子计算机,存在相当多的困难,其中之一便是处理信息的晶体管的制造。目前计算机处理的信号是电信号,但在量子计算机里,信号将可能是光信号,它将使用光子进行工作。此次研究的领导者、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波尔研究所的量子物理学家Anders Søndberg Sørensen表示,量子计算机要正常工作,光子之间需要碰撞并相互影响。这在实际操作上相当困难。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Sørensen和合作者发展了一种新的理论。他们使用原子作为媒介物,根据以前的发现——借助于超导纳米线,微波可以聚焦于原子,他们认为使用可视光线应该同......阅读全文

访潘建伟团队:量子理论如何为我所用

  1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揭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陈宇翱、陆朝阳、陈增兵为主要完成人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团队获此殊荣。   此前一个月,英国物理学会新闻网站《物理世界》评选出的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公布,潘建伟和陆朝阳因首次实现同时量子隐形传输一个基本粒子(光子

为何“多光子纠缠和干涉度量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近日,潘建伟院士带领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的“多光子纠缠和干涉度量学”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中国自然科学 领域的最高奖项。该团队也打破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历史上最年轻团队的记录。五位完成人按获奖顺序依次为潘建伟院士、彭承志教授、陈宇翱教授、陆朝阳教 授、陈增兵教授。其中潘建

由单光子控制的全光晶体管问世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4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电子研究实验室(RLE)、哈佛大学以及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研制出了一种由单个光子控制的全光开关,新的全光晶体管有望让传统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都受益。   新的全光开关的核心是一对高度反

2011中俄NSFC-FRBR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RFBR)合作项目集中征集期间,共接收项目申请145项。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受理以下140项申请:序号科学部受理号申请人申请人单位项目名称合作者合作者单位111110099张焕乔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30Si+208Pb极深垒下熔合反应研究Ale

2020年美国光学学会会士揭晓!哪几位中国科学家上榜?

  日前,美国光学学会(OSA)宣布了2020年度新当选会士名单,共有94位光科学家新当选为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其中中国科学家共有15位。  美国光学学会(OSA)成立于1916年,是世界光学领域权威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是美国光学学会授予该领域

两院院士评选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月19日在京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2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

潘建伟:在与量子“纠缠”中展示神奇

   潘建伟,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入选者。2003年被奥地利科学院授予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Erich Schmid奖。  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与同事一起,利用先进的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在世界上

院士评出2012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瀚霖杯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3年1月19日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9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

《自然》文章:数据隐形传输,量子太空竞赛

  三年前,潘建伟将星际旅行带到了中国长城。从位于北京北部丘陵的长城附近实验点,他和他的团队——来自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将激光瞄准16公里之外的屋顶上的探测器,然后利用激光光子的量子特性将信息“瞬移”过去。这刷新了当时量子隐形传态的世界纪录,这是朝着实现团队的终极目标——将

大家来打假:量子水、量子减肥...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这两年我们国家量子科学研究喜遇丰收好年景,我国研制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卫星顺利升空,利用“墨子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等带领的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于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

2020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基础研究

俄罗斯 从化合物溶液中制备出锝 量子和光学研究亮点纷呈2020年,俄罗斯科学家在量子、光学和计算机领域不断发力,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 俄罗斯审计咨询公司FinExpertiza发布研究报告称,2010—2018年间,俄罗斯科研和研发开支从5230亿卢布(约83亿美元)增至1万亿卢布(约158

志愿填报专业统计显示,国内基础学科研究正遭冷落?

  2020年全国高考在大部分省份落下帷幕。如果把高考区分成两个“半场”,“上半场”无疑是考试环节,“下半场”则是志愿填报,决定未来就读的高校和专业。  上世纪80年代,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言犹在耳。近年来,“重商主义”却俨然成为一种潮流——基础学科不仅招生难,而且许多此类专业学生毕业

万物皆可拓扑?物理学家发现奇妙拓扑态的材料俯拾皆是

  “脆弱拓扑”是一种新发现的量子现象,它可以让材料获得奇异且激动人心的性质。  材料中隐藏的数学越来越神奇了。物质的拓扑态(由于电子的“扭结”量子态所产生的奇异性质)从罕见的稀奇玩意变成了物理学最热门的领域之一。现在,理论物理学家意识到拓扑无处不在,并将其认定为固态物质形态中最重要的一环。扭开一个

量子互联网六阶段发展路线图出炉

  利用量子物理学独特效应的量子互联网将与我们今天使用的经典互联网大相径庭,全世界有很多研究小组正致力于构建先进的量子互联网。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量子研究团队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布了一份报告,也可以说是一张路线图,阐述了量子互联网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应用领域。  他们认为,量子互联网尽管还

VR居然可以镇痛?效果比吗啡还好

  智能设备 | VR镇痛效果是吗啡的两倍  过亿美国人受过慢性疼痛的苦,自 1990 年代以来,该国阿片类处方药的数量已翻至 3 倍。尽管美国只占全球人口的 5%,这类镇痛药物的使用量竟达到了 80% 。显然,我们亟需找到一种替代品,比如虚拟现实(VR)。行业资深人士霍华德·罗斯认为这应该可行。2

中国量子卫星回答爱因斯坦“百年之问”

  登上美国《科学》杂志封面——这一次,中国站在世界最前沿  中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就像是一个隐喻,来自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从太空发出两道红色的光,看上去像极了汉字里大写的“人”字,这幅景象被当作“封面”,刊印在6月17日的美国知名学术期刊杂志《科学》上。这一次中国科学站到了世界面前

中国科学家如何致国际“大牛”从顶级刊物撤稿?

薛鹏(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  PRL(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是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以非常严格的审稿和编辑著称。然而,我们课题组在今年调研文献时的一次发现,却意外地促使一篇发表在PRL上的国际论文最终撤稿。  2014年3月初,我们课题组计划开展一项新的实验,利

百万科技大奖来了!杨振宁、施一公等出席 多科学家获奖

  2018年颁奖典礼15日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教授获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2018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体奖”则授予上海交通大学张杰教授领导的激光强场物理团队。两者分别获得奖金人民币一百万元。  当晚,求是科技基金会主席查懋声以及顾问杨振宁、孙家栋、韩启德、

“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其中“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自然科学奖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五项奖项之一,为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旨在奖励那些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

世界首台!我国量子计算机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教授研究组,成功构建了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今日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这一研究进展。“量子计算机在求解某类特定问题上具有巨大的优势。”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

从“气象特警”到“随身空调” 航天技术来到你身边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教授研究组,成功构建了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今日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这一研究进展。“量子计算机在求解某类特定问题上具有巨大的优势。”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

第九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公示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上海“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推动实施人才高峰工程,倡导和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鼓励创造的社会风尚,按照《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2018年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的有关要求

比超级计算机快百万亿倍仅是量子计算的第一步

一台3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一台每秒万亿次浮点运算的经典计算机水平相当。据科学家估计,一台50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在处理一些特定问题时,计算速度将超越现有最强的超级计算机。量子科技系列报道④◎本报记者 吴长锋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费曼提出了按照量子力学规律工作的计算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Nature》2月最受关注的十篇论文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近期《Nature》下载论文最多的十篇文章(2017年1月

共12位学者入选这一重量级奖项名单公布

  近日,求是科技基金会官网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奖名单,此次共有12位学者获奖。  “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是1995年在陈省身、杨振宁、周光召、李远哲、简悦威五位科学家顾问的一致倡议下设立的,专门奖助在中国内地从事基础研究领域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  2013年,求是基金会启动新

南京大学马小松: 潜心走入量子世界

  日前,由我国自主制造的全球首颗“量子卫星”成功发射;今年年底,全球首条量子通信保密专线——“京沪干线”将如期建成,这无疑将把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再度推向新的高潮,也标志着我国的量子通信的科研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量子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描写微观世界的物理理论就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到量子

再发Science 潘建伟团队开展引力诱导量子纠缠退相干实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范靖云等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单位的人员合作,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对一类预言引力场导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验检验。2019年9月19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线发布了该重要研

再发Science!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利用“墨子号”进行实验检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范靖云等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单位的人员合作,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对一类预言引力场导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验检验。2019年9月19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线

潘建伟:“量子梦”托起中国梦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为之努力,我选择的方式是研究量子物理。”潘建伟说。  对这位44岁的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来说,“量子梦”始于二十多年前。1992年,中科大近代物理系本科生潘建伟在毕业论文中,不乏莽撞地向量子力学理论提出质疑。  从普通人的眼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