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显示大熊猫祖先或生活在欧洲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16日报道,西班牙科学家日前在该国萨拉戈萨附近发现了史前新熊种的牙齿化石,疑似大熊猫近亲,并将其命名为野熊属比阿特丽克斯。科学家们认为,这一最新发现或许意味着中国大熊猫起源于欧洲地区。 发现新熊种的这组科学家来自西班牙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和瓦伦西亚大学。据他们推测,这种小型杂食踯行动物,拥有深色皮毛,胸部、眼周以及接近尾部的地方有少量白点。中国大熊猫也属于这种类型,但它的白点已经大到快成底色了。新熊种个体的体型较小,体重可能还不到60公斤,甚至比马来熊还小。 通过牙齿化石鉴定,科学家断定新熊种所属年代为距今1100万年的中新世。它们生活在潮湿的森林里,食谱与马来熊类似,主要有水果、蔬菜、昆虫、蜂蜜和动物尸体。与其他凶猛的熊种,如棕熊和北极熊相比,它们更喜欢久坐,活动范围相对较小。科学家们还猜测说,它们可能通过爬树来躲避食肉动物的袭击。 西班牙古生物学家胡安・阿贝拉指出,牙齿化......阅读全文

我国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揭示熊猫食性演化及栖息地退缩

  食物是动物赖以生存与繁衍的物质基础,也是联系动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重要纽带。传统的动物食性研究方法主要依赖野外直接观察和分析动物排泄物等,却无法探讨古生动物在历史时期的食性演化和栖息地变迁特征。佛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  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生态学研究中,例如稳定同位素技术。

最新研究显示:过去万年间人类进化加快百倍

环境突变致使人类基因组调整,人脑未来可能发生更大变化 作为地球物种的人类是否还在进化?传统的观点是,人类进化已经停止,甚至转向退化。然而,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在过去的5000年至1万年,人类进化的速度其实加快了100倍。 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化,并且获得了新的遗传特点和能力,

中科院、华大基因联合发表NatureGenetics新文章

  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所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重建了大熊猫从起源至今连续的种群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化是上百万年来熊猫种群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人类活动有可能是近期熊猫种群分化和数量严重下降的重要原因。这一研究为评估和建立其他濒危物种最好的保护方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最新

美一项新研究发现农业的兴起导致现代人骨骼变轻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一项新研究发现,现代生活方式使人的体重增加,但骨骼却比我们的祖先明显减轻。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农业的兴起,人类迁移活动减少,而不是城市化、营养或其他因素。该研究结果刊登在近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这项研究始于2008年。研究人员比较了过去3.3万年以来生活

科学家调控真涡虫头部再生

  对于大多数扁形虫来说,将它切成两半,就会得到两条扁形虫。前面的一半将会长出一条新尾巴,后面的一半将会长出一个新头——并且有着功能齐全的大脑。不过,一些种类的蠕虫却缺乏这种能力,至少在其需要重新长头的时候是这样。现在,三个团队的研究人员不仅着重研究了这一局限性背后的生物学原因,还成功地通过操纵一个

南非发现最早人种 会使用工具偶尔树上生活

      这个颅骨样本被称作Stw 53,它有助于激发人们讨论有关这个新人种的名字问题  北京时间5月3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虽然最新确定的树居人(Homo gaute

和美相比 中国科技到底是巨弱无比还是强悍到窒息

拓展阅读  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科技水平是国家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质的标志。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显然是美国。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岚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载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删节,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如何理解当

憨态可掬的棕熊,竟也有过“风流往事”?

  要问DNA研究有何用,你可能会举出亲子鉴定、刑侦追凶、农业育种这样司空见惯的例子。但有一群生物学家却不喜走寻常路,他们居然能用DNA分析捕捉生物圈的“八卦绯闻”。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娱乐八卦,而是不同生物之间“风流往事”。  就在最近,德国波茨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在Nature Ecology

Science:梳理墨西哥人的遗传基因

  研究人员对墨西哥人的遗传学进行了认真钻研;他们的精细尺度的研究——属该地区该类研究中的第一个——揭示了现代墨西哥人的基因组是如何受到古代美洲原住民的人口动态变化影响的;美洲原住民指的是那些在欧洲殖民前就住在该地区的人。  先前对本土墨西哥人遗传多样性的估计一直局限于小样本。如今,为了在了解精细尺

弥曼鱼再研究为解开辐鳍鱼类起源之谜提供新证据

  5月19日,《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课题组卢静等与英国牛津大学同行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借助高精度CT扫描技术,他们对4.1亿年前的晨晓弥曼鱼脑颅结构进行了重新研究,揭示了弥曼鱼内颅具有典型的辐鳍鱼类特征,如侧颅管与喷水管,为解开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中国人群祖先的基因如何流动?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祖先是谁?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研究古人类的学者也想知道:东亚地区作为各种文化和族群的大熔炉,这些族群是如何形成的?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何?  虽然考古发掘的材料能为我们提供一些信息,但遗憾的是,由于缺少古DNA材料,我们对东亚人的 “基因历史” 知之甚少。  近日,中国科学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洞熊化石研究获进展

  洞熊Ursus spelaeus(以及它的祖先类型德宁格尔熊Ursus deningeri)是第四纪欧洲的标志化石物种,也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化石物种之一。这种巨大的熊类曾经遍布欧洲,并以喜好在洞穴中居住而著称。在100多万年的演化历史中,洞熊与古人类开展了无数次争夺洞穴的战争,最后以洞熊在170

张弥曼:摘取“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傻瓜”

   ▲张弥曼(右一)在向学生介绍研究内容。(2018年摄)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事情都是可以牺牲的。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工作都抱着一颗‘公心’。”在张弥曼看来,古生物 学的“公心”就是“不到死也要抱着化石不撒手”  3月22日,自嘲为“傻瓜”的张弥曼在巴黎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通讯》  壁画和DNA记录欧洲野牛诞生  一项研究通过对古代DNA和壁画进行分析,证明大约在12万年前,已经灭绝的西伯利亚野牛和现代牛的祖先杂交,诞生了现代欧洲野牛。欧洲野牛与北美野牛截然不同,由于缺乏化石记录,有关它的起源一直模糊不清。尽管如此,本研究显示,通过壁画推断得出的欧洲野牛演

古DNA揭示美洲人的“根”

  大约1.3万年前,古人类在美洲迅速扩张。而且,这个故事延续了数千年,人类在北美和南美之间进行了数次大规模迁徙。然而,并没有文献记录下这些历史。  几十年来,科学家只能笼统地描述美洲人的历史演变情况,但这些古老人类何时以及如何分布在这片大陆上一直成谜。  近日,发表在《细胞》和《科学》的两项独立研

古DNA揭示美洲人的“根”

  大约1.3万年前,古人类在美洲迅速扩张。而且,这个故事延续了数千年,人类在北美和南美之间进行了数次大规模迁徙。然而,并没有文献记录下这些历史。  几十年来,科学家只能笼统地描述美洲人的历史演变情况,但这些古老人类何时以及如何分布在这片大陆上一直成谜。  近日,发表在《细胞》和《科学》的两项独立研

科学家称人类身形及大脑一万年前开始“逐渐变小”

  通过科学发明创造,现代人类不仅征服了世界屋脊,还成功登上了月球,人们都会觉得我们比远古人类祖先更加聪明。不过,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剑桥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人类早就已经过了自己的“黄金时代”:现代人类不仅在身高方面也比1万年前的祖先要矮上10%,脑容量也小了一些。  据报道,

付巧妹:“有理由庆贺”的女博士

  在收到记者的采访邮件前,正在哈佛医学院进行一个研究项目的付巧妹博士,并不知道自己领衔的关于“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的研究已经入选《自然》杂志“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之一 ——尽管国内各大科技类媒体网站都将这条消息加粗标注在重要位置。  在隔着北京13个时区的波士顿,新年假期也照常去实验室“

专家:保护名录待扩围,建议禁食野生动物立法

  当前,关于新冠肺炎传播路径的主流设想是:蝙蝠-穿山甲-人。这与2002年SARS“蝙蝠-果子狸-人”的传播路径如出一辙。如今,“食野味”成为众矢之的,“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声也愈发高涨。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

抗生素耐药性 究竟是什么?

  上个世纪初,世界上三分之一人死于肺炎、结核、肠炎及腹泻。今天心脏病和癌症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因肺炎和流感死亡的人数则不到4.5%。 这是人类应用抗生素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1]。而现在人类却又走到了事情的另一个极端: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的出现及广泛传播。  一项世界规模的宏基因组研究显示

The Lancet: 越穷越容易得的病

  根据最新研究,全球受高血压困扰的人口数已增至11.3亿。  这项研究由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所领导,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患有高血压的人口数目已然翻倍。  研究队伍在全球范围内研究了从1975年到2015年,每一个国家中人们血压水平的变化。  这项研究是此类研究有史以来

BBC关注中国科学革命5个“高大上”工程

   从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实验,到大范围内推广最新医学进展;从幽深的海洋到遥远的太空,一步步推进探索的极限,中国科学研究正在展示出万丈雄心。英国广播公司近日(BBC)关注中国的科学革命,他们进入这些顶端的中国实验室和科研场所,采访了大批中国一线科研人员,以大量的图文关注中国在

诺华Q2财报:净销售额132亿美元 心衰药Entresto增长113%

  诺华近期发布2018年第二季度报告,全球净销售额为131.58亿美元(+7%),市场容量方面增长9%cc,包括来自Cosentyx(+40%cc)、Entresto(+113%cc)的强劲增长部分被定价影响(-2%)和仿制药竞争(-2%)所抵消。  2018年Q2营业利润为24.84亿美元(+9

Nature发布基因组测序惊人发现

  来自冲绳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学(OIST)的一支研究团队与合作者们,完成了对两个称作为柱头虫(acorn worm)的小水生生物物种的测序,显示相比于许多其他动物,我们与柱头虫共享了更多的基因,确立了它们是我们的远亲。研究结果发布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研究发现,所有后口动物(deut

“涉水卫生”成为全球性问题

各国专家齐聚“世界水周” 来自140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名官员、专家和学者8月18日相聚2008年斯德哥尔摩“世界水周”,为寻求洁净和健康之水共同努力。 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所长安德斯·伯恩特尔在当天举行的开幕大会上宣布,今年斯德哥尔摩“世界水周”的核心议题是涉水卫生、亚洲国家专题和气候变化

物联网是否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消费者通过手机“读”出这瓶红酒的“前世今生”,实现人与物的“交流”。   “每一次大危机,都会催生一些新技术,而新技术也是使经济,特别是工业走出危机的巨大推动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8月26日在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09年夏季报告会上如是表示。物联网正是这样一种新技术,掀起了继计算机、

今夏最热门的基因组测序研究,中国学者再立新功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都是进化的功劳。大航海时代,科学家们扬帆远航去探索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如今,科学家们正在测序技术的帮助下进一步揭示生命的奥秘。The scientist杂志对近期最热门的一些基因组测序成果进行了盘点,我国学者参与的两项测序研究格外引人注目。  种属:虎鲸(Orcinus orc

《自然》杂志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

《自然》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  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