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完成小麦A基因组测序

本报讯(记者丁佳)5月10日,《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的一项最新成果,该项研究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的绘制。 这项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和遗传发育所基因组分析平台等合作完成的研究,全面揭示了小麦A基因组的结构和表达特征,对深入和系统研究麦类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组学,以及进一步推动栽培小麦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研究团队在前期小麦A基因组草图绘制的基础上,完成了乌拉尔图小麦材料G1812的基因组测序和精细组装,绘制出了小麦A基因组7条染色体的分子图谱,注释出了41507个蛋白编码基因,发现在小麦基因组中参与春化和开花的REM类转录因子基因有明显扩增。 通过与水稻、高粱和短柄草基因组的比较和共线性分析,科研人员推演出小麦A基因组7条染色体的进化模型,并鉴定出小麦A基因组从二倍体、经四倍体到六倍体进化过程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阅读全文

王道文委员:促进农作物基因组编辑育种成果转化

  “虽然目前有多种育种方法可用于品种选育,但基因组编辑已成为国际上品种创新研发的新一代热点技术。”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研究员王道文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与其他方法相比,基因组编辑直接改良农艺性状控制基因,具有精准、高效、省时、省力等特点,因此该技术的优化与应用已成为美欧

我国首个异交不亲和糯玉米育成

  图为种植同一糯米品种田间结实对比,左侧为不含异交不亲和基因玉米、紫粒即为受干扰表现。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南皮试验站玉米田里,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对一种糯玉米进行了异交率检测。经专家组鉴定,在混种条件下,这种特殊的糯玉米,异交率只有0.08%;而普通的糯玉米,异交率高达19.2%,约是特殊糯

我国首个异交不亲和糯玉米育成 破解糯米生产难题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南皮试验站玉米田里,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对一种糯玉米进行了异交率检测。经专家组鉴定,在混种条件下,这种特殊的糯玉米,异交率只有0.08%;而普通糯玉米,异交率高达19.2%,约是特殊糯玉米的240倍。  这种特殊的糯玉米,被称为异交不亲和糯玉米,是科技部和中科院组织实施的渤

中科院成果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6十大技术突破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日前公布了2016年十大技术突破。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研究员高彩霞及其团队关于植物基因精准编辑技术的研发成果名列其中。该评论指出,这种技术能够精准、高效、低成本地进行植物基因组编辑,有望用于生物安全的作物遗传改良和定向育种,提高农业生产率,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需求。  高彩

我国科学家完成小麦A基因组测序,成果在《自然》发表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养活了世界上40%的人口,但其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一直是国际研究的难题。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的绘制,对小麦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设计育种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成果今天(10日)凌晨在国际学术刊物《自然》上在线发表。  科研人员通过对乌拉尔

盐碱地长出“神奇小麦” 亩产449公斤创世界纪录

  对“寸草不生”的盐碱地进行改良,使之不但能种小麦,而且亩产创造世界纪录。近日,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核心区山东省无棣县,专家对种植在含盐量0.3%左右土地上的千亩小麦示范方进行了实打验收。经测定,平均亩产达449.01公斤,整个万亩实验区平均亩产303.5公斤。这一数字创造了该土壤条件下产粮

周杰:两院合一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

    12月8日,中国科学院、陕西省科学院、上海科学院等18家单位在京共同签署《全国科学院联盟成立北京宣言》,将进一步加强全面战略合作,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共建协同创新体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借着与中科院合作建立联盟的契机,陕西省科学院将以提升研究所学科建设为基本目标,基于陕西

“85后”博导施一:病毒研究要“顶天立地”

   穿着深蓝色格子衫,戴着斯文的眼镜,小麦色的年轻面庞,笑起来有点腼腆。这位曾“雄霸”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最年轻研究员、最年轻博导“江湖名号”的阳光大男孩,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年轻有为”。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中科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组长施一。  生命第四域  “病毒很可能是

曹晓风院士:促进基因编辑作物育种成果转化

  她表示,传统育种方法耗时、费力、不确定因素较多,研发新一代的育种技术是各国农业争夺的制高点。以CRISPR/Cas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连续突破,为实现精准、高效、省时、省力和安全的农业育种技术革命提供了新契机。  迄今,以“产品监管”为代表的美国已对基因编辑的高油酸大豆、抗氧化蘑菇、糯玉米

曹晓风:促进基因编辑作物育种成果转化

  “鉴于基因编辑育种与常规育种、生物技术育种并无实质差异,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基因编辑作物品种审批相关的管理条例。”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曹晓风在两会期间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她表示,传统育种方法耗时、费力、不确定因素较多,研发新一代的育种技术是各国农业争夺的制高点。以CRISPR/Cas

我国基因组编辑技术发展须突破重重壁垒

   近几年,由于CRISPR等工具的不断问世,基因组编辑技术迎来了新的浪潮。然而,“CRISPR能完成90%的工作,但核心的专利仍掌握在西方人手中”,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王皓毅直言,一定要开发新的工具,寻找比CRISPR效率更高的酶。  在近日举行的主题为“基因组编辑新技术的兴起将带来的冲击”的中国

中科院利用CRISPR及TALEN技术获基因组编辑新突破

  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TALEN和CRISPR-Cas9技术,在六倍体面包小麦中成功实现了同时编辑3个同源等位基因(homoeoallele) ,并由此赋予了小麦对白粉菌(powdery mildew)的遗传性抵抗力。这一突破性的成果发表在7月20日的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

   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总产达到12142亿斤,比上年增加103.2亿斤。粮食连续11年增长,是令人欣慰的,但今后的粮食生产如何保持增长势头?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下,如何依靠科技力量改造中低产田?在确保“第一粮仓”三大平原区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如何全面规划,保障

中国科学报:创新为民 让科技惠及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是十八大向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践行历史使命,落实创新为民。这是中科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遵循。   江山社稷,民生为大。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科学技术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

中科院《细胞》杂志发表水稻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科院植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鉴别出了赋予粳稻耐冷性的一个数量性状基因座COLD1。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2月26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中科院植物学研究所的种康(Kang Chong)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小麦开花和

中科院Nature子刊解析春化作用分子机制

  来自中科院植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在冬小麦中O-GlcNAc介导VER2与TaGRP2相互作用,引起了TaVRN1 mRNA累积。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8月5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中科院植物学研究所的种康(Kang Cho

施一:揭开病毒的神秘面纱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有一种人:他们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们是文明进步的领跑者,是开拓创新的实践者;他们以知识的力量承载着国家前行的希望。他们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天下英才》,讲述当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情怀与担当。  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施一:小时候,其实我一直

两篇Nature Biotechnology发布中科院基因编辑研究新成果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10月1日连发两篇Nature Biotechnology文章,分别运用基因编辑技术精准靶向多个产量和品质性状控制基因的编码区及调控区,加速了野生植物的人工驯化;以及构建新的单碱基编辑系统A3A-PBE,成功在小麦、水稻及马铃薯中实现比PBE更加高效的C-T单碱

施一:揭开病毒的神秘面纱

  有一种人:他们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们是文明进步的领跑者,是开拓创新的实践者;他们以知识的力量承载着国家前行的希望。他们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天下英才》,讲述当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情怀与担当。施一  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施一:小时候,其实我一直想,我们能不能改造人类?

灰霾污染或致粮食作物减产

   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不断增加,导致环境空气质量日趋下降,空气污染越发严重,全国多个城市深受“霾伏”影响,这已经成为区域或全国性的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但是,目前对霾污染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人体健康领域的研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比较匮乏。近日,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

“渤海粮仓”项目一期目标如期完成

“项目取得的成绩远超过项目启动之初的任务目标。”日前,渤海粮仓项目一期结题,项目负责人、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小京表示,该项目2017年带动95个县市区3110.9万亩中低产田粮食增产增效,5年累计增粮209.5亿斤。 5年来,科研人员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围绕环渤海中低产区扩面

遗传发育所发现两个WRKY转录因子差异调控小麦耐逆性

  WRKY类转录因子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其基因表达也受到多种非生物胁迫的影响。但这类转录因子在植物尤其是农作物耐受非生物胁迫方面的作用研究较少。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受宜、张劲松和张正斌3个实验室合作分析了小麦中WRKY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成员,鉴定了胁迫应答基因,并研究了相

《纽约客》:强势的中国政府碰上了转基因墙

  美国知名杂志《纽约客》日前发表文章《中国政府能否扭转民众反对转基因的态度?》,称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困扰,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一直持谨慎的态度,而即便是像北京这样强力的政府也不能强迫警惕的人们接受转基因食品。  中国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却只有7%的可耕种面积,这样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一个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实现“绿色革命”新突破

  ③杨维才带队对海南陵水育种基地的基础设施改造和提升项目进行验收。   在海南陵水县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农民”,他们戴着草帽耕作在田间地头,皮肤因为日晒雨淋变得黝黑粗糙,表面看与当地人没什么区别。但他们并不是普通的农民,除了种地之外,还从事着分子设计育种的工作。   他们是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

媒体披露中国大米污染分布图 专家称无需恐慌

媒体披露中国大米污染分布图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潘根兴教授,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稻米的镉污染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这是缘于种植水稻的土壤中发现了重金属超标的状况,而土壤关系着食用大米的品质,水稻自身的独特的“基因”,也影响着水稻米粒吸收土壤中特殊物质的能力,而其中稻米对于镉污染的吸附作用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实现“绿色革命”新突破

  在海南陵水县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农民”,他们戴着草帽耕作在田间地头,皮肤因为日晒雨淋变得黝黑粗糙,表面看与当地人没什么区别。但他们并不是普通的农民,除了种地之外,还从事着分子设计育种的工作。  他们是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的科研人员。面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采访

澳大利亚CSIRO机构与中科院将在植物基因组学进行合作

  据GenomeWeb记者报道,2011年3月10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今天宣布,将在下周与中科院共同探索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上的合作计划。  这项研究合作,将重点放在水稻和小麦农作物上。水稻和小麦将同玉米一并成为在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三大农作物;来自两个研

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决战”黄淮海

  禹城站扎根基层,将科学院与地方结合创造出的模式、技术、经验瞄准国家重大需求,通过基层的实际工作,提出新模式、新技术,最后推动国家和区域的农业发展。  山东禹城县,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的主楼里,李振声院士书写的“黄淮海精神”五个大字醒目地挂在墙上。  如今,已过耄耋之年的李振声仍坚持身体好的时候就

全球遥感监测显示:主产国小麦病虫害不重

  记者20日从中科院获悉,该院最新发布的遥感监测报告称:包括中、俄、法、美、英、德以及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在内的小麦主产国,小麦病虫害总体呈轻度发生态势。这是国际上首次发布的全球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报告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黄文江研究员、董莹莹博士及研究团队完成,并由“作物病

王道文:加强节本增效小麦优良品种应用与研发

  我国小麦年种植面积在3.5亿亩左右,同时约有5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但是,随着灌溉用水以及化肥和农药投入的加大,小麦生产成本逐渐攀升、农民收益明显下滑、农业生态问题(如地下水资源过度利用、土壤和水体污染等)日趋加重。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分子农业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道文日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