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世界顶级科学家||单身男女TOP10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总是在我们现行的职场奉行最好的合作方式。然而,科学世界里面却有着无数多为了科研奉献一生的顶级科学家。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史上单身顶级科学家(男、女)双“TOP10”。世界科学史上顶级男单身科学家TOP10 1牛 顿 牛顿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时至今日全人类最多只有2-3位科学家勉强具备与他争夺第一头衔的候选资格。牛顿终身未娶,也没有亲近女色的任何记录,只是据说少年时曾经暗恋过斯特莉小姐,他孤身一人走完了伟大的一生。牛顿是科学的化身,他年轻时的全部精力都用于科学研究,根本就挤不出任何时间浪费在结婚、生子上面。有人说,因为有了牛顿,全世界所有的独身者,都将不再孤单!诚如斯言哉! 2诺贝尔 诺贝尔这个每年都要刺痛中国人神经的名字对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其知名度恐怕比牛顿、爱因斯坦还要高。诺贝尔靠倒腾、贩卖硝化甘油起家,超级有钱,钱多得连死的时候棺材都塞不下,没办法只好设置了让人人流口水的炸药奖。诺贝尔没有......阅读全文

一文读懂中国科学家陈小平如何用疟原虫治愈晚期癌症!

  2019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因为在大家热热闹闹过大年的时候,中国科学家陈小平用疟原虫感染治愈晚期癌症的伟大发现震惊了全世界,让这个春节更加热闹非凡。  就在今天,2019年2月9日CCTV1《新闻30分》节目向全球宣布了陈小平科学研究团队的重大发明《疟原虫感染免疫疗法治疗晚期癌症》,

生化实验讲义(理论部分)——层析技术(一)

  通过生物化学实验应该做到:    ⑴ 学习设计一个实验的基本思路,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学会严密地组织自己的实验,合理地安排实验步骤和时间。    ⑵ 训练实验的动手能力,学会熟练地使用各种生物化学实验仪器,包括各种天平、各

激光雷达监测车 一扫就能出结果

  昨天,河南农业大学校园里停了辆很牛的车,叫激光雷达监测车。这辆车,可实时监测空气中汞、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无需采样,激光一扫就可以知道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以及田里农作物的长势及病虫害情况等。  把这辆车带过来的“牛人”叫苏尼·斯文贝格,是世界激光光谱领域的顶尖专家,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还曾

屠呦呦获奖领域——疟疾 与文化和历史的纠缠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终于在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30揭晓,三位科学家因为其在抗寄生虫领域的杰出贡献,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其中,美国科学家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Satoshi Omura因为他们开发出了抗蛔虫新药阿维菌素,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

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一、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DNA结构发现者将拍卖诺奖奖牌 估价两千多万

   资料图: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6日报道,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将于12月4日拍卖其诺贝尔奖章,预估拍卖价将高达350万美元(约合人

冯德培与诺贝尔奖的缘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终于向中国科学家抛出了橄榄枝,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与国外两名同行分享了这一奖项。  这应该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发展和科研努力的一份重要承认。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我国科学事业曾长时间处于爬坡状态,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道路上艰苦跋涉,但颇有一些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之间曾经

2015中国科技盘点:本土科学家首获诺奖

   2015年,谁是中国科技界最牛的“牛人”?这一年,我们又造出了哪些“神器”?发生了哪些大事将推动科技的进步与科研成果的转化?  “牛人”  【屠呦呦】本土科学家首获诺奖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因而被授予2015年诺贝尔生

陈列平应共同获奖?诺贝尔奖委员会不公正?

  最近,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结果公布,奖项同时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医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在国内,这两位科学家却远不如另一位华人科学家陈列平受关注。有人认为,日本科学家本庶佑虽然发现了PD-1抗体推开了肿瘤免疫研究的大门,但首先迈进大门意识到

量子纠缠可能并不神秘:用数学解释物理

摘要:在微观物理学中,有许多稀奇古怪的现象,搞得老百姓莫名其妙;其实许多物理学家也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便有人(甚至是非常牛的科学家)搬出了万能的上帝。下面我们也请出一位真上帝,求它帮我们解释诸如电子能级跃迁、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等微观物理学中最玄幻的三个问题。这位真上帝,名叫数学;它将

我国科学家荣获全球乙肝研究和治疗领域最高奖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辉博士,凭借其在推动乙肝科研和治疗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11月12日荣获全球乙肝研究和治疗领域最高奖——巴鲁克•布隆伯格奖。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  根据1976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博士的名字命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瘦肉精与害人精

  纽约洛克菲勒基金会办公大楼,肃穆的有点儿憋闷的议会大厅,一场由人文学家和科学家们进行的著名争论正在这里进行。医学家和生物学家们面对人文学家显得咄咄咄逼人:“我们不断地发明东西——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方法、新的各种谷物和麦类,而你们又做过什么呢?”当即有人反问:“你听说过美国宪法吗?”对方当即三

科研聚焦:中国科技期刊的“外患内忧”

6月5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召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第六次会议,部署处理论文造假工作。会上,科技部通报“107篇中国论文被撤稿”调查结果:集中大规模撤稿不正常也不负责任,不能因个别人否定整个科技人员队伍,将严打论文造假的灰色产业链。  □尽管我国科技期刊和国际论文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但质量提升之路仍任重道远 

李林院士:搞科研是种享受,只苦干不会有创造力

李林带领上海生科院不断向跻身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目标努力着。  人物小传  李林,生物化学家,无党派人士。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2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生理与生物物理系做博士后,1992年

基因梦工厂里那些年轻人:没上大学就做研究

  世界总会让年轻人占领。   曾经和乔布斯一起演讲的小天才Thomas Suarez今年还在读初中,现在他在名叫MakerBot的机器人创业公司研究3D打印机。而出生于1997年的邹奇奇,8岁出版了12万字故事集《飞扬的手指》轰动美国,2013年登上TED时她已有“女权主义者”标签和赢得诺贝

胰岛素发现简史:写在胰岛素发现人班廷诞辰125周年

  前人研究奠定基础  1869年德国病理学家保罗•兰格尔翰斯(Paul Langerhans,1847-1888)发现了胰岛,胰岛因而得名“Islets of Langerhans”,彼时保罗认为这是一种神经细胞。  1910年,英国生理学家Edward Albert Sharpey-Schafe

又到双11,扒一扒化学史上那些著名的“单身狗”

  又到双十一,广大单身男女又将面临新一轮的狂虐与打击。  不过,“单身狗”们也不必过于忧伤,因为——  就在化学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牛人中,同样有着不少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单身狗”——  罗勃特•波义耳(Robert Boyle)  在化学史上,有一位被马克思,恩格斯誉为“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的开创

诺奖得主普鲁西纳:你要有勇气去作不一样的研究

“你让我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明智,因为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10月22日晚,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玉泉路礼堂,“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现场,当第一位提问者请斯坦利·普鲁西纳(Stanley B.Prusiner)评价中国的高等教育时,他笑着婉拒并表示,即使作为诺奖得主,仍然会对很多领域不了解甚至

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

  笔者非常喜爱音乐和乐器,最近看了一些中央电视台的民族器乐大奖比赛的节目。在观看过程中,笔者不仅为参赛者的精湛技艺和才艺所折服,而且也为大赛评委的公正感到十分欣慰。显然,这样的比赛为我国民族音乐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可以看出,中国音乐界和中央电视台对这次比赛做了充分的准备。毫无疑问,

《自然·方法学》:新方法探测朊病毒

朊病毒是大脑中一种传染性蛋白质病毒,能导致牛出现疯牛病、羊患上痒病、人患上克雅氏病。在7月的《自然·方法学》杂志网络版上,美国健康研究院慢性病毒疾病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非常敏锐而快速探测传染性朊病毒蛋白质的新方法。 为了设计出有效的朊病毒探测方法,研究人员利用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朊病毒能将某

两次诺奖得主:弗雷德里克·桑格

弗雷德里克·桑格  11月19日,弗雷德里克·桑格这个名字,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英国《泰晤士报》,还是法国《世界报》、美国《纽约时报》,以及科学杂志《自然》和《科学》,都刊发了这位95岁英国科学家当天去世的消息。诺贝尔委员会的网站也把他带着黑框眼镜的照片,放在了首页的显著位置。

饶毅对话鲁白:海归要带头营造好科研环境

饶毅的演讲尖锐、诚恳鲁白的发言引人深思  讲座吸引了近300名海归人士、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以及关注科研改革的普通市民出席,“提问环节”气氛热烈。  6月2日下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做客第54期文汇讲堂,主讲《海归能推动中国科研改革吗?》,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部副总裁鲁白受邀出

口服胰岛素能否改写糖尿病巨头百年博弈结局?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生物药物之一,胰岛素是第一个重组蛋白药物,对于人类健康和新药开发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胰岛素的发展史也是一个好故事。里面有个体人物的执拗与命运的巧合,有关键公司的崛起与分分合合,有商业的贪婪与博弈,唯独创新没有终点。  目前全球市值230亿美元的胰岛素市场中有80%以上为三代胰岛

近年来体细胞领域重要研究进展一览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中国上海的研究人员在世界上率先利用一种经过改进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第一批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研究人员希望利用这种改进的技术培育出遗传上相同的灵长类动物群体,以便提供更好的癌症等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那么近年来体细胞研究领域还有哪些

嵇少丞:从此不再增选院士

  从北美大学正教授位置上全职回国的饶毅先生,竟然没能进入中科院院士第二轮候选人的名单,他表示从今以后再也不参加中国院士的增选了。饶毅事件再一次把院士选举是否“公平公正”的疑问推进公众的视野。   只有想当院士的人才会去巴结院士,这样的人越多,院士制度对中国科学发展的阻碍就越大。   如果中国有

2015年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花落谁手?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马上就要到了。最近SCI肯定会有引用率预测,但是准确性并不十分理想。诺贝尔奖的推荐更多是依靠同行推荐,那么热门领域和成熟领域被推荐的可能性比较大,引用多只能是大众化领域,干细胞和肿瘤研究显然是引用最多的领域,但不一定是颠覆性、概念性和革命性的研究。就医学与生理学奖而言,2015

高福:写在青蒿素论文发表40周年

  1977 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几家单位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在《科学通报》第 22 卷第 3 期首次发表了有关青蒿素化学结构及相对构型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在当年我国没有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情况下,抢在外国人前面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表明青蒿素是中国人的发

高福:写在青蒿素论文发表40周年

  1977 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几家单位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在《科学通报》第 22 卷第 3 期首次发表了有关青蒿素化学结构及相对构型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在当年我国没有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情况下,抢在外国人前面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表明青蒿素是中国人的发

杨福家:科学与文史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世界一流顶尖大学,就会发现,其在科学上的贡献都与文化有关。世界上一流本科教育都把“做人”放在第一位。不管“做人”还是“修业”,都离不开文史与科学,离不开文史与科学的交融。而科学,特别是科学史与科学精神,同样充满着做人的道理。   “科学是一种文化”   在大

细菌暗战肿瘤: 小块头也有大智慧

  细菌与人类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到癌症,最臭名昭著的是幽门螺杆菌。   研究者们将李斯特氏菌和元素铼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力量联合起来,借助前者兼性厌氧的特性与后者的放射性,开辟了一条对付转移性胰腺癌的“蹊径”。   细菌,一种原核生物,它们的苗条体态远在人们的目力所及范围之外。不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