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海洋所2个新品种通过农业部水产新品种审定

日前,农业部公布了2017年审定的18个水产新品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培育的脊尾白虾“科苏红1号”及刺参“东科1号”2个新品种位列其中,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 脊尾白虾“科苏红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7)由海洋所研究员相建海和李富花团队与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启东市庆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培育,历时5年选育获得。该品种以2012年在江苏启东沿海脊尾白虾养殖池塘中发现的体色突变为红色的个体作为亲本,以红色体色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表皮和肌肉均为红色,富含类胡萝卜素和虾青素。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脊尾白虾相比,体色经三文鱼肉色标准比色尺(SalmoFanTMLineal)测量的色度值平均在30以上,红体色虾占比100%,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海水和咸淡水地区养殖。 刺参“东科1号”(品种登记号:GS-01-015-2017)由海洋所研究员杨红生团队与......阅读全文

“南科1号”新品种获批水产新品种证书

  近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何毛贤带领科研团队,自2007年以来,与广东岸华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广东开展了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种的培育工作,成功培育出了马氏珠母贝“南科1号”新品种,经审定,获得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编号:GS-01-006-2015)。  据

“华南1号”牡蛎获水产新品种证书

  记者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研究员喻子牛带领科研团队,与珠海腾龙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北海阿蚌丁海洋科技公司合作,经过10年潜心研发,培育出适合在我国华南沿海养殖的牡蛎新品种“华南1号”,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得水产新品种证书。  华南沿海是我国牡蛎主要养殖区域之一

海洋所2个新品种通过农业部水产新品种审定

  日前,农业部公布了2017年审定的18个水产新品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培育的脊尾白虾“科苏红1号”及刺参“东科1号”2个新品种位列其中,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  脊尾白虾“科苏红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7)由海洋所研究员相建海和李富花团队与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

软鳍新光唇鱼“墨龙1号”水产新品种通过审定

  7月13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78号》,公布软鳍新光唇鱼“墨龙1号”等26个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软鳍新光唇鱼“墨龙1号”水产新品种(GS-01-004-2022)是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文山州水产技术推广站

山东省烟台市两个水产新品种获国家级认定

  近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布了最新认定的14个水产新品种,其中烟台八角湾蓝色种业硅谷的2个品种入选,分别是烟台海益苗业有限公司参与研发的长牡蛎“海大3号”、烟台海之春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扇贝“青农金贝”。  烟台海益苗业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虾夷扇贝良种场,产品占全国市场15%以上。去年公司参与的“扇

玉米新品种“院军一号”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经饲兼用型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居全国首位,玉米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东北玉米极早熟春播区,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高,但品种类型单一,并为外国品种垄断,导致种子价格昂贵。为提高国产种子竞争力,降低种植成本,增加农民收入,2011年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水产养殖监测系统致力于规模化水产养殖

规模化水产养殖,对实时监控养殖鱼池中水体的溶氧含量、pH值、盐度、温度以及浑浊度等关键环境因子非常重要。水产养殖监测系统可 连续监测6种水质参数。实现对多种关键水质参数实时监测与控制,并具有一定的无线网络数据传输能力。有线系统在规模化水产养殖场中导致大量使用各种有线线路,使现场变得凌乱,数据采集和分

水产养殖监测系统致力于规模化水产养殖

规模化水产养殖,对实时监控养殖鱼池中水体的溶氧含量、pH值、盐度、温度以及浑浊度等关键环境因子非常重要。水产养殖监测系统可 连续监测6种水质参数。实现对多种关键水质参数实时监测与控制,并具有一定的无线网络数据传输能力。有线系统在规模化水产养殖场中导致大量使用各种有线线路,使现场变得凌

了解水产养殖阐发仪在水产养殖中的紧张性

  如今,水质阐发的紧张性和需要性已被人们所承认。不少养殖户和技能员和经销商均有水质丈量盒甚至比力先辈的水产养殖阐发仪。可是不少人其实不能精确的使用水质丈量手段,阐发水质丈量结果,甚至将丈量出的结果用来引导出产。如今,咱们就这个问题探究一下。   要精确的进行水产养殖阐发仪的水质丈量阐发和应用,

“工厂”里培育小麦新品种

   将面包小麦的野生远亲的重要农艺性状转移到现代小麦品种中,在国际育种项目和科学研究中利用新培育的种质资源——这是教授Ian和Julie King博士这一对“夫妻拍档”及他们在英国诺丁汉大学新成立的小麦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只有通过技术进步和具体的育种策略,他们新的工厂化规模育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