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称一种“超级细菌”可附着在医疗器械上传播

芬兰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种耐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鲍曼不动杆菌能通过微小的“手指”结构附着在塑料医疗器械上。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医疗机构采取措施阻止它传播。 与医院和医疗器械相关的感染已构成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卫生保健问题。已有研究表明,这类感染往往与病原体侵染生物和非生物表面的能力有关。 芬兰图尔库大学化学系联合生物技术实验室负责人安东·扎维亚洛夫说:“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是全球医疗机构最棘手的病原体之一,在世界卫生组织优先开发新型抗生素的病原体名单上名列榜首。” 扎维亚洛夫率领的研究小组利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鲍曼不动杆菌表面的ACU菌毛上发现了三个手指状的结构。这些“手指”能够紧密附着在医疗器械和工具中广泛使用的疏水性塑料上,使病菌“安家落户”形成生物膜。ACU菌毛是一种毛发状蛋白质结构,存在于很多病原菌表面。 研究人员在菌毛顶端绑定抗体,就可完全阻断细菌附着和生物膜的形成。在医疗设......阅读全文

研究称一种“超级细菌”可附着在医疗器械上传播

芬兰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种耐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鲍曼不动杆菌能通过微小的“手指”结构附着在塑料医疗器械上。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医疗机构采取措施阻止它传播。 与医院和医疗器械相关的感染已构成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卫生保健问题。已有研究表明,这类感染往往与病原体侵染生物和非生物表面的能

研究称一种“超级细菌”可附着在医疗器械上传播

   芬兰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种耐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鲍曼不动杆菌能通过微小的“手指”结构附着在塑料医疗器械上。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医疗机构采取措施阻止它传播。 与医院和医疗器械相关的感染已构成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卫生保健问题。已有研究表明,这类感染往往与病原体侵染生物和非生物表面的能力有关。

什么是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superbugs)是指对抗生素有超强耐药性细菌的统称。随着抗生素滥用问题日益严重,耐药细菌不断出现并呈全球化流行趋势,“超级细菌”的家族也越来越庞大,已成为引起临床感染的严重病原菌,可能面临无药可治的境地。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抗菌素耐药:全球监测报告》显示:每年美国因感染超

超级细菌的中国现实

  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在对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进行监测中,发现了3株NDM-1基因阳性细菌(即超级细菌)。  自从8月国外报道有患者感染携带NDM-1基因细菌以来,中国有没有“超级细菌”(Superbug)的问题就是公众的关注焦点,直到此次公布之前一星期,中国的官方说法

“超级细菌”:我们如何应对?

  近期印度、巴基斯坦、比利时等国出现的“超级细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超级细菌”究竟是什么细菌?其致病力如何?应如何防范感染?请关注——“超级细菌”:我们如何应对?   “超级细菌”基因强悍   “超级细菌”近来引发全球关注,英国因其科研人员主导相关研究和国内病例数量较多而成为这一事件的焦点。

扼住超级细菌的“命门”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生乔帅,博士毕业延期了一年。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自己的科研生涯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居然柳暗花明了。  不久前,《自然》杂志刊登了其导师黄亿华领导的研究小组对细菌脂多糖转运组装膜蛋白复合体(LptD-LptE)的结构解析,为设计抗击“超级细菌”药物铺平了道路,乔帅是论文第一作者。

怎样预防超级细菌感染?

  超级细菌与曾经大规模暴发流行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不一样,非典和甲型H1N1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在人-人、人-动物之间传递。超级细菌引起的是细菌感染,不是传染病,而且一般发生在医院里,虽然它耐药性强,但致病力并不强。WHO建议勤洗手为一种防止传染的措施。

超级细菌来袭 细菌耐药已成“全球威胁”

  青霉素对许多致病菌不起作用了;结核病常规特效药对相当数量的病人失效了;青蒿素在非洲也遇到了耐药……   日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单位在《自然—基因组学》上发表了揭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文章;与此同时,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在《艾滋病免疫综合征》上发表了关于HIV基因进化与传播耐药研究的

头号“杀手”细菌绿脓杆菌传播的初始机制被揭示

  绿脓杆菌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机会性致病菌。由于它对多种抗生素具备耐受性,且可轻易粘附在各种医疗器械及伤口表面,因此在医院内发生的致死急性感染约90%以上都来自绿脓杆菌的感染。另外,绿脓杆菌可在囊肿纤维化病人肺部形成多细菌的聚集体即生物被膜,造成无法治疗的慢性感染并最终导致患者肺衰竭死亡。可以

研究揭示细菌粉碎技术对抗超级耐药细菌

  研究人员利用液态金属开发了新的杀菌技术,这可能是解决抗生素耐药性这一致命问题的答案。  这项技术使用磁性液态金属的纳米颗粒来粉碎细菌和细菌生物膜--细菌茁壮成长的保护性"房子"--而不伤害有益细胞。  这项由RMIT大学领导的研究发表在ACS Nano杂志上,为寻找更好的抗菌技术提供了一个突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