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揭示盐碱对植物早期生长的影响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环境的世界性问题,全球7%的陆地面积和20%的灌溉土地受到盐渍化的影响。盐渍土根据土壤pH(氢离子浓度指数)、电导率、钠吸收比或土壤交换性钠百分率被分为盐土、苏打土或碱土、盐碱土。此外,水势、盐含量也是表征土壤盐渍化特征和程度的重要指标。模拟实验研究中通常用溶液摩尔浓度等一到两种参数来表征盐胁迫,研究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但究竟盐分胁迫的何种参数与植物早期生长最为相关并不清楚。 基于这一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草地农牧业学科组以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和禾本科牧草披碱草为对象,研究7种钠盐、共31个不同浓度的溶液处理对两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和计算每种溶液的pH、电导率、水势、钠离子浓度和盐含量。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农学国际期刊《植物和土壤》上,相关工作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研究结果发现,中性盐硫酸钠(Na2SO4)的抑制作用大于氯化钠......阅读全文

中日合作治理黑龙港流域盐碱沙化土地

  近日,河北省林业局与日本国鸟取县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NPO杯协会签署中日合作(小渊基金)大城县造林项目协议书。主旨是治理大城县黑龙港流域的盐碱及沙化土地,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加深中日两国及两省县之间合作和友谊。   此次签署项目的主要内容是,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3年间造林200公顷

盐碱地原土改良技术:创造新土地

  在经过处理的地块上,白蜡树郁郁葱葱(如上图所示)而未处理的土壤,依旧可以看到白花花的盐渍(如下图所示)。盐碱地原土绿化技术较普通的客土置换不但节省成本而且符合绿色、循环、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我是一棵白蜡树,年龄6岁,胸径将近10公分,这不稀罕。但我告诉你我脚下的土地几年前含盐量曾达到3

盐碱地里长出“吃”盐的植物 3年可达土地耕种标准

  8月中旬,新疆克拉玛依市小拐乡小拐村。两片盐碱土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片田地几乎寸草不生,盐碱白花花四处泛起;而另一片则郁郁葱葱,植物满满地挤在地里。   “这是我们的实验田,种的是盐地碱蓬、盐角草、野榆钱菠菜等,都是盐生植物。”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田长彦指着茂盛的植物,一一向记

新挑战:淡水盐碱化

  当前,全球内陆淡水水体盐度普遍上升,这种现象被称为“淡水盐碱化综合征”。有模拟预测显示,淡水盐碱化将成为未来全球的重要生态环境挑战之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水生态健康研究组(杨军团队)发现,盐度是塑造淡水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动态的主要驱动力。该研究为城市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生态以及盐度小幅度

植物对盐碱胁迫适应研究

应用案例由于盐碱化,世界上许多灌溉土地退化,渗透物的积累和更大的抗氧化活性有助于麻风树(Jatropha curcas)在这些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吗?在下面这篇文章中,科研人员利用LCi-SD光合仪和叶绿素荧光仪来帮助回答这个问题。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麻风树在自然盐分条件下增长反应、生化、光合色素含量和气

“吃盐植物”让新疆盐碱地重生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日前传出消息,该所科研人员通过对新疆盐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盐生植物种子及耐盐性开展研究,最终证明在盐碱地种植盐地碱蓬、盐角草、野榆钱菠菜等,每年可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盐分,连续3年左右即可大幅“淡化”土地,使其达到耕种标准。借助这一最新成果,新疆目前已有1000多

利用生物炭技术进行边际土地生态利用研究获进展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特聘教授林启美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商建英等科研人员,在利用生物炭技术进行边际土地生态利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Biochar。  保护耕地红线是我国基本国策,我国边际土地面积是耕地的2倍以上,由于土壤条件恶劣,其粮食生产价值很低,科学地利用边

盐碱地改良技术引议:脱硫石膏能否让盐碱地返绿

  回放:   近日,科学网转载的一则关于盐碱地改良技术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报道中提到:“清华推出世界领先盐碱地改良技术,我国亿亩盐碱地有望变良田。”有网友对此提出质疑。   疑问:   这种利用脱硫石膏来改良盐碱地的技术真的有新闻报道中描述的那么神奇吗?其原理是什么?会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旱区盐碱地多学科综合治理的核心科学与技术问题

  图片来自互联网  11月6日,以“旱区盐碱地多学科综合治理的核心科学与技术问题”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684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盐碱地管理、治理技术进展、基于水盐双分离的治理新技术、治理经验与存在问题等中心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王

改良盐碱荒地 再造生态良田

左侧是常规方式种植的水稻,右侧为改良后的水稻。因为盐碱化严重,土壤出现了铜褐色。秦志伟摄  ■本报记者 秦志伟  初秋的吉林下雪了?错了,那不是雪。夜幕降临,车辆行驶在吉林省大安市至通榆县的公路上,白花花的盐碱地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被误认为是皑皑白雪。就是这样被荒废了几十年的土地,让很多开发者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