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单细胞水平肺癌T细胞免疫图谱绘就

今天,《自然—医学》在线发表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成果,研究通过国际领先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完整刻画了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的T淋巴细胞图谱,揭示了肺癌T细胞的亚群分类、组织分布特征、肿瘤内群体异质性及药物靶基因表达情况,鉴定了跨组织分布的T细胞类群及亚群间潜在的状态转换关系,为肺腺癌提供了新的临床标志物。 据悉,该研究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BIOPIC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张泽民研究组联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闫天生研究组完成。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位居各癌种首位,其中85%的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T细胞是参与杀伤肿瘤细胞的关键群体。张泽民介绍,T细胞受体(TCR)负责识别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呈递的抗原,直接决定了T细胞的识别对象,其序列是T细胞的“身份证”。研究揭示了不同T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克隆增生,鉴定了跨组织分布的T细胞类群,这些具有潜在迁移性质......阅读全文

【非小细胞肺癌】症状表现

    早期症状    1.胸部胀痛。肺癌早期胸痛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隐痛、闷痛、部位不一定,与呼吸的关系也不确定。如胀痛持续发生则说明癌症有累及胸膜的可能。    2.痰血。肿瘤炎症致坏死、毛细血管破损时会有少量出血,往往与痰混合在一起,呈间歇或断续出现。很多肺癌病人就是因痰血而就诊的。    3

非小细胞肺癌的病因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百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度。肺癌发病原因是什么?现在社会中吸烟无疑是肺癌形成的重要诱因,被动吸烟与吸烟同等危险,因为真正对肺组织产生损害、癌变的并不问是焦油中的尼古丁,而是烟草中的其他致癌物答质如苯并芘等,尼古丁只是让吸烟者成瘾而已,吸烟者

【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治疗进展

    目前共识    目前晚期NSCLC一线治疗领域已达成的共识是:    1. 两药含铂方案治疗体力评分佳的晚期NSCLC,可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2. 第三代新药方案优于老药方案。    3. 具有较佳PS评分的老年患者可安全地接受化疗。    4. 化疗的临床效益在PS 2的患者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概述

  免疫治疗已经取代靶向治疗开始风靡肿瘤治疗界,而肺癌是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肿瘤疾病,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又作为肺癌的主要类型(占比 >80%),是否在肿瘤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中分一杯羹?NSCLC 患者的福音是否到来?这篇文章将带您领略 NSCLC 的免疫治疗全景图。  现如今,NSCLC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药物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卫生部制定的肺癌指南,推荐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时,检测 EGFR 是否有基因突变,有突变的病人建议使用。另外还有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药物如贝伐单抗、内皮抑素等。

【非小细胞肺癌】病因与治疗方案

    病因    1.相关数据显示,吸二手烟亦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不吸烟却患非小细胞肺癌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群是由吸二手烟引起的。因此,拒绝抽烟在一定程度上能使自己与他人远离恶性肺癌。    2.我国肺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肺癌早期缺乏有效的筛选和诊断,所以80%的肺癌患者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选择

  作者:刘潇衍,李峻岭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约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19.59%,新发病例约61万。肺癌同样位居恶性肿瘤死亡原因首位,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4.87%,年死亡约49万例次,死亡率为37.00/10万[1].由于缺乏早

Lancet肿瘤学:非小细胞肺癌新疗法

  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印尼及澳大利亚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ntercalated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y and erlotinib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tage non-small-c

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性化疗

  肺癌的预防及筛查    肺癌是由工业生产的易成瘾物质等致癌物为主要致病因素的一种独特的疾病。大约有85%?90%的病例是由主动或被动的(二手)吸烟引起的。为了降低肺癌死亡率,需要从严控吸烟开始的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美国FDA负责监管烟草产品,以及其他烟草控制措施的实施。    持续吸烟可导致第二

非小细胞肺癌相关药物研究获进展

  记者从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院获悉,该院近期在新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有效克服Iressa临床耐药的EGFR非可逆抑制剂提供了重要的先导化合物。相关研究本月在国际期刊《医药化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据介绍,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