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泛第三极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前沿科学中心揭牌

近日,“泛第三极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前沿科学中心”揭牌仪式暨建设方案论证会在兰州大学举行。 据介绍,该中心依托于兰州大学,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协同共建,针对泛第三极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以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为牵引,着力进行青藏高原隆升对泛第三极环境格局的影响、泛第三极环境形成和演变、泛第三极生态变化、泛第三极气候变化以及亚洲水塔及泛第三极水资源变化等方面的研究。......阅读全文

“第三极”生态变化之忧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冰川退缩显著、水土流失严重、珍稀生物资源减少等诸多警示性词汇,开始越来越多地与青藏高原联系在一起。   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青藏高原是否依然固若金汤?它面临着哪些威胁与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在日前于厦门举行的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年会上,相关专家纷纷就“第三极”生

第三极立体观测布下“天罗地网”

  “监测第三极水循环,除了跟踪气温、湿度、气压,降水、风速等传统气象要素外,还需要通过测量大气水汽中氢和氧稳定同位素比率来获得更多关于水循环的信息。”第二次青藏科考首席科学家姚檀栋院士前几天刚从西藏林芝科考现场回来,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科考队这次用“极目一号浮空艇”垂直上升3000米左右,抵达海

第三极环境联合科教中心在京揭牌

   7月6日,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副部长王庆林一行前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调研。调研期间,王庆林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第三极环境联合科教中心主任姚檀栋共同为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三极环境联合科教中心”揭牌。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科协于2016年

第三极环境联合科教中心在京揭牌

  7月6日,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副部长王庆林一行前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调研。调研期间,王庆林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第三极环境联合科教中心主任姚檀栋共同为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三极环境联合科教中心”揭牌。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科协于2016年6

青藏铁路打造世界“第三极”环保典范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7年来,未对高原生态、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生存、繁衍造成不利影响。   青藏铁路地处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这里是黄河、长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5大水系发源地,也是藏羚羊、藏野驴、雪豹等国家珍稀物种的栖息地,植被遭到破坏后很难恢复。   青藏

“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尼泊尔气候环境科考完成

  南亚地区是“第三极环境”研究的重要区域,而尼泊尔是该国际计划实施的重要一站。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地理上,尼泊尔是“第三极”的南缘,海拔跨度从南部的几十米到北部的八千米以上。尼泊尔也是印度季风输送过程中的重要通道,是研究季风对第三极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的理想的地区。   2009年

无人船无人机加持 再探“地球第三极”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被称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6月17日,江湖源综合科考队从拉萨启程,标志着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活动正式启动。这是时隔40余年后,我国再次对青藏高原进行大规模综合性科考。   18日,江湖源综合科考协调组组长、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徐柏青在接受科技日报记

中国将用新技术立体观测泛第三极环境变化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河湖源”冰川与环境变化考察队在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东汝乡阿汝村留影   中国科学院院士、泛第三极环境专项负责人姚檀栋日前透露,中国科学家将用覆盖地、空、天的最新技术,立体、综合地观测泛第三极的环境变化。   在近日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成立大会

中国科学家呼吁开展第三极水循环研究

  1月3日,中科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STEP)首席科学家、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丝路环境”专项)首席科学家、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主席姚檀栋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冰崩威胁亚洲水安全》的科学评论文章,旨在阐明第三极地区正在经

第三极”冰川科考探究阿里地区冰川特殊变化

  13日晚,在海拔5300多米的西藏阿里日土县东汝乡阿汝冰川前,竖起蓝色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队旗帜。这标志着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河湖源冰川与环境变化考察在阿里地区正式启动。  河湖源冰川与环境变化科考队将在这一区域探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阿里地区冰川的特殊变化。考察的目标主要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