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研究发现水稻糖分决定害虫翅膀长短

中美两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水稻中的糖分含量决定了褐飞虱翅膀的长短。这一研究结果有望为开发新的抗虫害策略提供思路。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这项研究称,水稻糖分和氨基酸的比例决定了这一亚洲地区主要水稻害虫的翅膀长短。 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和中国计量大学的研究人员说,水稻生长过程中,糖分和氨基酸比例不断发生变化,幼苗期葡萄糖水平较低,褐飞虱无需远程迁徙即可获得足够的营养,于是它们长出短翅膀,雌性长出较大的卵巢。 研究发现,植物变老后,葡萄糖水平会增加,这会让褐飞虱长出长翅膀,雌性长出较小的卵巢,它们准备迁徙以寻找新的食物源。 论文作者之一、华盛顿州立大学昆虫学教授劳拉·拉文说,这是一次性的选择,要是选择错误,褐飞虱就麻烦了:需要迁徙时却长了短翅,就面临被饿死的危险;有短翅就足以生存时却长了长翅,不方便觅食。......阅读全文

新研究发现能防治水稻褐飞虱的基因

  褐飞虱自古以来严重危害日本的水稻生产。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日前宣布,研究人员确定了水稻体内一种能防治褐飞虱的基因,从而有望开发出抗这种虫害的水稻新品种。  研究人员发现,产于印度的水稻不会遭褐飞虱危害,因为印度产水稻含一种名为BPH26的基因。他们将这种基因植入日本产水稻,发现褐飞虱无法吸食水

我国抗褐飞虱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8月15日,国际上首个红莲型抗褐飞虱三系不育系“珞红4A”在武汉通过鉴定。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团队抗褐飞虱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褐飞虱是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它栖息于稻丛基部,吸食韧皮部汁液,对水稻构成严重威胁。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每年稻飞虱发生面积均在2

研究揭示OsmiR396调控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机制

  2月7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苗雪霞和时振英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论文题为The OsmiR396–OsGRF8–OsF3H-flavonoid pathway

研究揭示OsmiR396调控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机制

  2月7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苗雪霞和时振英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论文题为The OsmiR396–OsGRF8–OsF3H-flavonoid pathway

抗稻褐飞虱新基因通过专家鉴定

  记者日前从广西科技厅召开的成果鉴定会上获悉:由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容柏主持完成的“稻褐飞虱新抗性基因挖掘鉴定和有效利用”项目,发现和标记定位了bph20(t)、bph21(t)、bph22(t)和bph23(t)等4个抗性新基因,并获得相应的连锁分子标记。鉴定专家称

二化螟和褐飞虱合力应对水稻防御的生存策略及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虫作物生态安全评价与利用创新团队系统阐述了同以水稻为寄主的两种重大害虫——二化螟和褐飞虱通过协作应对水稻抗虫防御,实现“互利共存”的生态策略及生化和分子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据李云河研究员介

抗褐飞虱杂交稻新不育系稻诞生

  不用打农药就可以让水稻抵抗顽敌褐飞虱,这是国家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团队的一项最新成果。8月15日,这项名为“红莲型杂交水稻新不育系珞红4A”的成果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国家杂交稻工程中心副主任邓华凤等专家组成的

水稻大危机 害虫竟为生存成为一丘之貉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虫作物生态安全评价与利用创新团队系统阐述了同以水稻为寄主的两种重大害虫——二化螟和褐飞虱通过协作应对水稻抗虫防御,实现“互利共存”的生态策略及生化和分子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图注:水稻介导的二化螟

昆虫也“懂”合作共赢:两大害虫携手对抗水稻

物种间竞争是一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项论文成果证实,昆虫也懂合作共赢。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研究员李云河团队揭示,以水稻为寄主的两大害虫——二化螟和褐飞虱,能够协力应对水稻抗虫防御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

浙大科学家研究成果登上英国《自然》杂志

  每年夏季,来自中南半岛的一种昆虫——褐飞虱将成群结队地向北迁飞,扑向肥沃的水稻田大快朵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虫子都能共赴这场饕餮盛宴,长翅型的能飞,短翅型的飞不了。控制这种翅型分化的“分子开关”,第一次被浙江大学农学院张传溪教授课题组清晰地揭示出来。近期的《自然》杂志刊出了这一研究结果。  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