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打破常规!科学家拓展近红外荧光成像光谱范围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蔡林涛团队发现一类分子染料在NIR-1a和NIR-1b区域中都具有不同的荧光发射峰,并通过植物绿萝叶脉和动物脑胶质瘤模型证明NIR-Ib区域近红外荧光成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相关研究成果以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the largely unexplored window of 900–1,000 nm为题,发表在Theranostics上。七甲川菁染料分子探针在NIR-1a和NIR-1b区域中具有不同的荧光发射峰,及其在植物绿萝叶脉成像的应用 近红外荧光成像的波长主要集中在700-900 nm波段(NIR-1a)和1,000-1,700 nm波段(NIR-II),其波段中自发荧光低、散射率小和生物组织吸收弱。近年来,尽管近红外荧光成像发展迅速,但科学家很少关注900-1000 nm(NIR-1b)区域的近红外荧光成像,一方面是因为NIR-I......阅读全文

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为肿瘤手术“导航”

   2013年,美国哈佛医学院教授John V Frangioni提出,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帮助,未来十年将在肿瘤术中极具应用前景。在中国,MI从实验室走进手术室,已然让这一设想成为现实。  近一百年来,人类获取癌症信息的方法不断创新:从上个世纪初的X射线到70年代的CT,再到

近红外荧光寿命活体多重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1725502)等资助下,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团队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陆怡青研究员团队合作,提出将近红外荧光寿命成像技术运用于活体多重检测当中,研究工作以“Lifetime Engineered NIR-II Nanoparticles Unlock Multi

打破常规!科学家拓展近红外荧光成像光谱范围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蔡林涛团队发现一类分子染料在NIR-1a和NIR-1b区域中都具有不同的荧光发射峰,并通过植物绿萝叶脉和动物脑胶质瘤模型证明NIR-Ib区域近红外荧光成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相关研究成果以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复旦教授在近红外荧光成像导航手术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课题组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徐丛剑教授团队合作,利用近红外探针实现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导航卵巢癌实体瘤和转移灶的精准切除,此方法有望在临床上用于腹腔恶性转移肿瘤的精准手术导航。7月24日,相关研究论文以《活体内自组装的近红外二区纳米探针用作增强卵巢癌转移灶的手术导航》

苏州纳米所受邀发表近红外II区活体荧光成像展望

  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 nm, NIR-II)极大克服了传统荧光 (400-900 nm) 面临的强的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王强斌团队经

近红外成像及荧光染料在前哨淋巴结研究中应用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node,SN)是原发肿瘤引流区域淋巴结中的特殊淋巴结,是原发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所必经的第一批淋巴结。前哨淋巴结作为阻止肿瘤细胞从淋巴道扩散的屏障,其临床意义已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就成为乳腺外科领域里程碑式的进展。这一技术的应用使腋窝淋巴结阴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原理简介

对人体来说,体内95%的能量来自于不同的氧化反应,氧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组织中的氧运输其主要载体是血红蛋白,它由氧合血红蛋白(HbO2)和脱氧血红蛋白(Hb)组成。随着人体组织的有氧代谢,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含量会不断发生变化,因而组织中的血氧含量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人体生理状态、细胞的活动变

近红外荧光检测Western blot介绍

在介绍近红外荧光凝胶成像凝胶成像检测方法之前,我们来回顾下化学发光的历史:WB是目前蛋白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1981年由尼尔·伯奈特(Neal Burnette)所著的《分析生物化学》中首次被提出,一直延续至今,仍有很多忠实的粉丝。 化学发光检测的优点:灵敏度高,其灵敏度高达fg级别。从零到一,化学

无标记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用于慢性肝脏疾病无创监测

NIR-II应用|无标记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用于慢性肝脏疾病无创监测慢性肝脏疾病以及随之带来的肝纤维化是普遍且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

我国研究团队研制出近红外二区荧光寿命共聚焦成像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室研究员郑炜团队,与南京大学教授吴培亨、张蜡宝团队合作,研制出近红外二区荧光寿命共聚焦成像系统,首次在近红外二区波段实现三维多色荧光寿命成像,相关研究成果以Intravital confocal fluorescence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