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现代棕熊携带灭绝洞熊DNA

一项研究发现,虽然洞熊在距今2.5万年前已经灭绝,但是它们的DNA依然存在于今天的棕熊体内。 德国波茨坦大学的Axel Barlow及同事分析了4只生活在71000年~34000年前的洞熊基因组序列,并将其与其他动物的DNA和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研究对象包括古代及现代棕熊、北美和亚洲黑熊、眼镜熊、熊猫和北极熊。之前有研究发现北极熊和棕熊曾发生杂交。 此次研究发现测序的所有棕熊基因组都包含洞熊DNA,占比为基因组的0.9%~2.4%,而洞熊也包含一些棕熊DNA,不过占比较低。在8月2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生态与演化》杂志的报告中,研究人员表示,在洞熊灭绝之前,棕熊和洞熊一定发生了杂交。进一步DNA分析发现,这两个物种之间存在基因流动。 虽然已知现代非洲以外的人类包含少量已灭绝的古人类(如尼安德特人与丹尼索瓦人)的DNA,但是在人类谱系之外的现存种群内,发现冰河时代已灭绝物种的DNA尚属首次。......阅读全文

首个针对中国地区古人类全基因组研究成果发布

  首个针对中国地区古人类的全基因组研究成果10月12日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题目为“四万年前亚洲人为欧亚早期人群结构提供新洞见”。这项研究分析了距今四万年前出土于北京房山田园洞的一具男性个体的基因组,发现东亚早期人群组成十分复杂。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德国马普进化人

《PNAS》八大热点文章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 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近期其最受关注的文章(生物类)如

MIT科学家开发CRISPR智能凝胶材料,能够感应DNA改变特性

  现在还有什么CRISPR不能做的吗?  这是近期《自然》杂志上刊发的一篇评论里开头的一句话,也是我现在的心情。  我们知道,CRISPR是一种(超)好用的基因编辑工具,除了给基因序列修修补补、帮助治疗疾病,它还能追踪动物的发育过程,快速检测和诊断疾病,改良农作物,控制蚊子防疟疾……如今,CRIS

大熊猫与气候

  【大熊猫是一种典型的候兽,只不过不像候鸟那样南北迁徙,而是高下移动罢了。这在它们的同类中是很罕见的,因为温带的熊类一般都是进洞冬眠过冬的。】  憨态可掬、顽皮可爱的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2006年7月12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

用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杂交筛选定点诱变重组克隆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试剂、试剂盒 甲酸铵寡核苷酸杂交溶液寡核苷酸预杂交液TE噬菌体T4多核苷酸激酶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琼脂糖凝胶诱变寡核苷酸[γ-32P]ATP2XYT 顶层琼脂和 2xYT 琼脂平皿仪器、耗材 钝端镊子皮下注射用针头(18 号)和印度墨水孵箱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真空烤箱68°C 水浴What

“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入选《自然》2014年十大科学事件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2015年即将到来之际,著名的《自然》周刊回顾了过去一年的科学进展,评选出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名列其中,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一项重大成果是这项进展的核心部分。  2014年,中科院古脊椎所脊椎

用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杂交筛选定点诱变重组克隆实验

本方案主要描述了筛选噬菌体 M13 重组克隆,而一种选择方案是筛选含噬菌粒的细菌克隆。最后也介绍了用 PCR 检测突变体的方法。本实验来源于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下册,作者:〔美〕J. 萨姆布鲁克 D.W. 拉塞尔。实验方法原理试剂、试剂盒甲酸铵寡核苷酸杂交溶液寡核苷酸预杂交液TE噬菌体T4多核

用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杂交筛选定点诱变重组克隆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试剂、试剂盒 甲酸铵 寡核苷酸杂交溶液 寡核苷酸预杂交

青藏高原中更新世晚期丹尼索瓦人的下颌骨化石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作为第一和通讯作者的中科院“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研究成果《青藏高原中更新世晚期丹尼索瓦人的下颌骨化石》(A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Denisovan mandible from the Tibeta

复旦大学熊思东教授J Immunol揭示抗体新机制

  来自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苏州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第一次报道了HMGB1参与TLR2/MyD88/miR-155/Ets-1途径介导的自体抗体生成机制,从中揭示了一种与抗双链DNA抗体的持续表达有关的新机制,将有助于研发新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方法。这一相关成果公布在The Journal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通讯》  亚马孙盆地大片区域在前哥伦布时期有人居住  近日,《自然—通讯》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前哥伦布时期的人口(15世纪90年代欧洲人来到美洲大陆前)遍布亚马孙地区南部。研究报道了新发现的土方工程,包括可追溯到公元1250至1500年在塔帕若斯上游盆地的要塞村。这些结果表明亚马孙南部绵延

检测细胞凋亡的实验方法比较-5

3 胆汁淤滞性肝病在许多临床综合征中可以观察到胆汁淤滞,胆汁淤滞是一组慢性进行肝病的主要特征,并可最终导致肝硬化、肝衰竭和死亡。肝内疏水的毒性胆盐储滞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肝损伤的一个主要原因,并被认为是胆汁淤滞性肝病肝损伤的一个关键原因。事实上肝内毒性胆盐:鹅脱氧胆酸和脱氧胆酸盐的储滞水平与肝损伤的程度

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其人其书及其精神

今年是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著作的英文版《群体遗传学导论》一书出版70周年。该书是中国现代史上迄今为止极少数在中国出版但在西方某个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专业书。绝大多数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李景均是谁。在美留学的大陆学生,除非所学专业和人类遗传学有关,恐怕大多数也不知道李景均是谁

自然界神奇“偷基因”生存策略:给物种带来顽强生命力

  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上最顽强的生命形式是什么?科学家们在寻找这一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界一种“偷”的生存策略。一些生物可以生存于极热、极寒、极酸、极毒的极端环境中,比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沸腾的温泉中的一种水藻,它的生存秘密就是从其它生命形式那里偷来生存的必要基因,而不是从父辈那里遗传。这种“

续写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中外学者追踪DNA奥秘

  2010年,2012年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接连聚焦于古人类的DNA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这两项重要成果完成了人们的一个长期以来的梦想――第一次能够发现将我们与其它所有生物区别开来的基因特征,其中包括那些在进化上距离我们最近的亲族。   而最新一项研究则将焦点放在了中国,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分析

熊胆产品企业黑宝药业或上市 年产胆粉上万公斤

  熊胆产品生产企业 “归真堂”准备上市的风波还未平息,另一家熊胆产品生产企业黑龙江黑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宝药业)据称也将上市。  日前,关于熊胆产品生产企业黑宝药业“密谋上市”的消息出现在其股东哈尔滨工大集团网站上。不过,黑宝药业多名人士在接

这一年,待解的谜题一箩筐

  虽然科技的突飞猛进大大深化了人类的科学认知,为人们阐明了一个又一个真相,但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依然有太多谜题待解。  2018年,我们探寻了巨石阵和纳斯卡线条隐藏的秘密;深挖了尼安德特人灭绝和宁武万年冰洞形成的种种可能;梳理了蜥脚类恐龙长成“巨无霸”和斑马“条纹控”背后的因由……这一年,一

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 不能饿着肚子保生态

  在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的同时,我们还经常听到毁林、偷猎野生动物、乱采中草药、过度放牧、占用湿地等破坏生态的行为。现实表明,这些事情往往发生在国家强调“严格保护”的自然保护区。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如何让世代居住在保护区的群众积极参与保护?7月20日举行

地震遇难者遗体处理深埋逐渐代替火化

尊重遇难者遗体也是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本报记者曾强摄 在这片悲情大地上,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泪水,泪水中又都掺糅了生者对逝者深深的眷恋与不舍:路上,骑摩托车的载着妻子尸体往老家去;瓦砾中,母亲紧紧握着孩子冰冷的小手;新土前,白头人捶着胸口送黑头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假若得不到妥善处理的

DNA揭示猫的世系图千万年前洲际大迁移

留在野生猫科动物DNA中的“基因组爪印”清楚地展示了猫科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也揭示了它们过去的几次重大迁移。         猫科动物,神秘而优雅。它们不仅惹主人怜爱,也同样引起了那些试图破解它的起源和进化过程的科学家们的强烈兴趣

培育人猿混合体,让猪长人类肝脏:你能接受哪一种?

  生物医学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不仅证实了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存在“延续性”,而且进行相关研究的目的很明确——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未来。目前研究者正致力于在动物体内培养肾脏、肝脏等器官。研究者试图找出哪一物种的遗传指纹足够接近智人的遗传指纹,进而被人类受体的免疫系统接纳,同时也能代替受体的受损器官发挥功能

基因组测序揭示水熊虫极端环境适应性

  水熊虫是一种小型水生动物,又称为缓步动物,9月20日出版的《自然—通讯》发表了一篇有关其基因组测序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在缓步动物体内发现一种基因,其蛋白质能够抵抗人类培养细胞内的DNA损伤。这表明特异于缓步动物的蛋白质或有助于细胞抵抗DNA损伤来源。  缓步动物可以在极端的压力环境(包括真空)

《Science》:没有骨头,古墓也能做人类DNA检测了

  沉积物(sediments)形成了富含骨骼残骸的考古遗址的地质层,但是这些沉积物地层中的剩余DNA一直不受古人类学者的重视。直到今天,一队由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主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技术,可以用于追踪这些沉积物中的DNA,甚至在没有骸骨的洞穴或地层中,也可以检测到古代遗留下

中国发现中新世犬熊属新种 考证欧亚生物远古交流频繁

  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江左其杲博士研究团队根据产自宁夏同心地区野狐狸圈子沟一件犬熊类的上颌化石,研究发现并确定了中新世(2300万-530万年前)时期犬熊属的一个新种,以为中国新生代哺乳动物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古生物学家邱占祥院士名字命名为占祥犬

解密DNA机器人:巨大的一小步

   作为纳米前沿科技快速发展的产物,加州理工大学“钱实验室”的DNA机器人步子又小又缓慢。它走一步需要5分钟,步长6纳米,差不多是人类一步的600万分之一。  它只有20纳米长,大约是一粒米的千分之一。它看起来像根线虫,身子细长,没有脸,蛇一般缠来缠去。它的活动场地是一块DNA合成物的平板,隐藏在

南亚印度熊及其他食肉类研究获进展

  南亚西瓦里克是亚洲最经典的化石产区之一,自从19世纪上叶就有大量研究开展,至今仍然是国际古生物的研究热点区域。化石点位于青藏高原南麓,其生物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息息相关。相比起灵长类等热门门类,南亚的食肉目研究则显得稍微滞后,很多分类演化问题悬而未决。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

进击的古基因组研究

  今年5月,《科学》在线发表了一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领衔的关于华夏族群探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它揭开了有关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群格局及迁移与混合这一重大学术问题上的若干谜团;两个月后,该团队又发布最新发现:通过古基因组研究最新发现距今约1.1万年的中国南方未

德科学家义举:序列上网免费下载

 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   德国研究人员于2月7日在马普学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网站上贴出了一个灭绝人类基因组的首个高分辨率版本。他们的目标就是让同行能够免费下载最完整的序列数据。   1年前,研究人员公布了至少3万年前生活在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中的一名史前女孩的首张基因组草图。

复旦叶丹、熊跃Nature亮点推荐癌症表观遗传重要成果

  现任职复旦大学和北卡罗纳大学的熊跃(Yue Xiong)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肿瘤和干细胞周期调控、乳腺癌小鼠动物模式和蛋白泛素化。复旦大学的叶丹(Dan Ye)研究员则主要围绕”代谢与人类疾病”,开展”乙酰化调控代谢酶分子机制”和”代谢中间物参与表观遗传调控分子机制”两方面的研究。  8月17日,

土壤残留DNA有助揭开远古人类之谜

    Matthias Meyer正在一个清洁间工作,帮助寻找一种从古代土壤中获取人类DNA的方式。  图片来源:马普学会  5000年以前,一名尼安德特人在今天比利时的一个洞穴中解手,埋葬品中除了其他的东西之外,还有他的DNA样本。土壤矿石上的尿液和粪便样本最终分解。但DNA记录却保存了下来,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