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青藏高原所高寒荒漠和草原土壤固碳微生物研究获进展

固碳微生物是一类与植物相似将大气CO2转化为有机质的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固碳功能的重要性最近几年才逐渐被认识,但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特征、固碳潜力及其环境因子驱动机制尚未被认识。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1%,该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受到包括土壤水分在内的多种环境因子限制,凸显土壤微生物固碳的重要性。青藏高原属寒冷型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冷漠,年均温低于零度),其低温、干旱和强紫外等极端环境极大限制了草地植被固碳潜力,是生态脆弱带和气候变化放大器。 最近,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孔维栋课题组以青藏高原这一典型冷漠生态系统为例,采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和13CO2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深入研究了草地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固碳潜力。研究表明,荒漠草地和草原土壤固碳微生物数量远低于草甸土壤,但其固碳潜力却比草甸土壤高61%(图1)。土壤微生物固碳量与地上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氨浓度显著负相关,表明越贫瘠土壤中微生物固......阅读全文

微生物所在大肠杆菌中实现碳浓缩固碳

  将CO2转化为燃料或化学品,是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缓解资源能源短缺和温室效应的一种途径。经遗传改造的蓝细菌或者藻类等光合自养微生物,可以将CO2转化为包括乙醇、丁醇、丙酮、异丁醛、乳酸等在内的数十种化学品,但由于自养生物生长速度慢,CO2生物转化为这些化学品的效率还比较低。  异养生物可以通

生态固碳/重大生态工程固碳项目联合启动

  3月28日,根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及相关问题”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碳专项)的统一安排,“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以下简称生态固碳)和“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固碳量评价”(以下简称重大生态工程固碳)项目启动会和技术标准研讨会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

高寒荒漠和草原土壤固碳微生物的研究

  固碳微生物是一类与植物相似将大气CO2转化为有机质的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固碳功能的重要性最近几年才逐渐被认识,但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特征、固碳潜力及其环境因子驱动机制尚未被认识。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1%,该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受到包括土壤水分在内的多种环境因子限制,凸显土壤微生物固碳的

固碳和残碳有啥区别

所谓固碳也叫碳封存,指的是增加除大气之外的碳库的碳含量的措施,包括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物理固碳是将二氧化碳长期储存在开采过的油气井、煤层和深海里。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固定在植物体内或土壤中。生物固碳就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储

木炭和它的固碳能力

  我们应该用木炭固定碳吗?   有人声称生物炭(biochar)是缓解气候变化和促进土壤肥力的很大的希望。但是批评家警告说,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理解它的效应。   生物炭是基于亚马逊黑土(terra preta)的——这是一种骨骼、粪便和木炭的混合物,最初在哥伦布之前的时代用于改善亚马逊流

海草固碳能力远超森林

  一项最新研究结果称,每平方公里沿海海草可以比森林存储更多的碳,这意味着这些海岸植物可能成为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据路透社报道,一个全球联合研究小组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尽管海草占据了全世界不到0.2%的海洋,每平方公里却可容纳多达83000吨碳。一个典型的陆地森林每平方公里

植物和土壤固碳能力此消彼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5016.shtm 图片来源:unsplash 近日,一项针对100多个实验的分析结果表明,当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导致植物生物量增加时,土壤能够储存的碳量反而会减少。由于当前的陆地碳汇模型并没

青藏高原所高寒荒漠和草原土壤固碳微生物研究获进展

固碳微生物是一类与植物相似将大气CO2转化为有机质的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固碳功能的重要性最近几年才逐渐被认识,但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特征、固碳潜力及其环境因子驱动机制尚未被认识。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1%,该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受到包括土壤水分在内的多种环境因子限制,凸显土壤微生物固碳的重要

我国揭示稻田生态系统微生物残留物固碳的氮素调控因素

  微生物是土壤有机碳转化的重要参与者,其通过合成代谢作用将有机碳转化为自身细胞组成,待其死亡后以微生物残体形式在土壤中积累。其中,氨基糖是微生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稳定有机碳的重要来源。水稻土作为一种重要的碳汇场所。在淹水条件下,由于水中溶解氧的扩散作用,在水稻土表层形成一层约1cm深的

新方法可快速制造“固碳”矿物

  菱镁矿是一种可有效吸收二氧化碳的矿物,但自然形成过程十分缓慢。加拿大科研人员日前找到了一种在室温下72天形成菱镁矿的方法。该技术一旦成熟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将有望用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  近日在于美国波士顿举行的国际地球化学界重要学术盛会——戈尔德施密特会议上,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