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揭示土星木星内部惊人差异

利用行星探测器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研究人员得以穿透隐藏在木星和土星内部的旋涡云。在那里,巨大的压力将物质转化为地球上未知的形态。这项由意大利罗马大学Luciano Iess领导的研究,将美国宇航局(NASA)的两架探测器(探测土星的“卡西尼”号和探测木星的“朱诺”号)发出的信号用于探测这些气态巨行星内部深处的引力变化。 研究人员发现,这是一场高风险的比较游戏。去年发表在《自然》杂志的木星研究和上周发表在《科学》杂志的土星研究表明,“这两颗行星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瑞士苏黎世大学行星科学家Ravit Helled说:“这些巨大的行星并非简单的氢球和氦球。” 20世纪80年代,Iess帮助开发了“卡西尼”号的无线电仪器,该仪器能够发出异常清晰的信号,因为它在Ka波段工作,相对来说不受星际等离子体噪音的干扰。通过监测信号的波动,研究小组计划在该探测器于1997年开始的土星之旅中寻找宇宙引力波,并测试广义相对论。Iess的研究......阅读全文

土星“牵手”木星依偎上弦月演绎“秋日星语”

  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10月21日消息,本月22日和23日,天宇将上演土星、木星“双星伴月”的美丽天象。届时,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上弦月旁,依偎着土星和木星,演绎出一幅“秋日星语”的美丽画面。 土星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其外形像一顶草帽。木星是太阳系行星中当之无愧的王者,它有着最大

木星土星内或漂浮大量“钻石山”

图为《外星海洋》中的插图,显示机器人手伸出来抓住钻石,收集并运回地球。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0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行星科学家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在木星和土星大气深处,它们液态的氢/氦洪流中可能漂浮着大块的钻石。   木星和土星都属于气体巨行星,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加利福尼亚专业工程行星科

天文学家找到土星光环成因

    土星堪称太阳系最漂亮的行星之一,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拥有美丽的“腰带”(光环)。这条惹人注目的光环使土星看上去像戴着一顶漂亮的大草帽。天文学家发现构成光环的物质是碎冰、岩块、尘埃和颗粒等,它们排列成一系列的圆圈绕着土星运行。   长期以来,这条光环是如何形成的,一直是天文学家努力研究

6月19日《自然》杂志精选

本期Nature发表了文昌鱼的基因组序列草稿。文昌鱼是一种被生物学家研究了很多年的动物,是一个用来研究原始脊索动物的模型。它是一种小型动物,形状像蠕虫,通常被埋在海床的沙子里。对佛罗里达文昌鱼所作比较的分析,显示了在现代文昌鱼和脊椎动物基因组中保留下来的17个先祖脊索动物连锁群,尽管它们在超过10亿

《自然》:土星一天时间为10小时34分13秒

  科学家利用新方法精确测算出土星一天的时间为10小时34分13秒   据《每日科学》网站报道,英美科学家日前利用一种快速检测气态巨行星旋周期的方法,精确测算出土星一天的时间为10小时34分13秒,比原先以行星磁场为基础的算法减少了5秒。此项研究由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

4月1日《科学》杂志内容精选

    彗星撞击土星和木星波纹环的记录  1983年,一颗彗星在未被看见的情况下撞上了土星环。几乎在10年之后,一颗彗星与木星相撞。据两项将一个行星难题解开的研究披露,这些事件使得这两颗行星环发生倾斜并在其环中留下了残余的涟漪图案。这些发现表明,行星的环可以像一张巨大的唱片

臭到没朋友!天王星大气闻起来如同臭鸡蛋

  北京时间4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天王星四周围绕着许多难闻的物质。一项新研究指出,天王星上层大气中的云层主要由硫化氢组成,这种分子正是臭鸡蛋臭味的来源。图为NASA旅行者2号探测器1986年1月24日拍摄的天王星,图中可看出天王星蓝色的冰冻大气层。虽然旅行者2号曾近距离飞越天王星,但天王星

脉动极光或由电磁波起伏触发

  英国《自然》杂志上近日发表的一篇物理学论文称,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通过观察分析,提出了被称为脉动极光的强烈闪烁光源的起源最新见解。这一理论将揭示与等离子物理相关的更多细节,也将用于理解木星和土星上的极光现象。  当来自太阳的高速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的磁气圈时,靠近南北两极的地区,就会出现绚烂的

2012年五大行星将接连“冲日”

  记者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2012年,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五大行星将接连“冲日”。公众将迎来观测这五大行星的有利时机。     据介绍,行星冲日是一个天文学术语。太阳系内某一行星于绕日公转过程中,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的状态,而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外行星之间的一种天文现象叫

科学家发现范艾伦带能够加速粒子而非捕获粒子

NASA的范艾伦辐射探测器证实,范艾伦辐射带在太阳风暴过后不久就可以自行加速电子。图片来源: ARTIST’S IMPRESSION JHU/APL   高速粒子以两个同心圆的方式环绕地球运行的秘密终于被揭开——这距离其被发现已有55年。这两个同心圆被称为范艾伦辐射带。美国宇航局(NASA)的

揭开环绕地球粒子飓风之谜:加速度惊人!

艺术概念图,展示了1958年首次发现的范艾伦辐射带。自发现以来,天文学家便一直在研究高速粒子如何进入辐射带。美国的两颗探测器发现辐射带内的电场剥离原子的电子并对其进行加速   2012年,美国宇航局发生了两颗范艾伦辐射带,从不同角度同时对范艾伦辐射带进行研究。在一次太阳风暴吹走辐射带内的绝大多数电

多名天文学家质疑太阳系新行星Tyche的存在

  早在2006年,冥王星就已被降级为矮行星,从而由太阳系九大行星之列中除名,此后太阳系只有8大行星。但本月14日多家外媒报道了一则震惊世人的消息,科学家竟在太阳系远端又发现一颗新行星“提喀”(Tyche),尺寸达到木星的4倍。一旦被证实,其不但将跃升为太阳系内最大的行星,也将使得太

土星发出古怪无线电信号 或由太阳风变化引发

这张照片由美国宇航局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显示的是土星几乎水平“站立”的情景,此时它的光环几乎消失不见。不过这也提供了一种难得的观赏角度,照片中可以看到南北两极,以及南北两个极地出现的极光。图片拍摄于2009年年初。 艺术想象图:卡西尼探测器在土星轨道运行。  北京时间3月2

NASA公布罕见照片 土星环横穿两卫星似珠链

土星环同时穿过土卫六(左)和土卫三 “卡西尼”号飞船捕捉土卫三(小)的图像   “卡西尼”号飞船早期图像:土星北极看上去就像一个沸腾的锅炉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0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公布了“卡西尼”号飞船发回的土星环“横切”两颗土星的卫星、形成

《科学》公布 2017 年度人类10大突破,你知道几个?

《科学》期刊公布了2017年最令人类激动的10大科学突破,科学仪器界的朋友们,也许你正在使用其中的几种科技继续求索,其中,我们还看到了中国在量子通信方面的翘楚地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分享2017的这些美好时刻,希望2018全球在科学界求索的人们,带给人类更多的惊喜。Top10冷冻电镜标志年科技让人

NASA网站评出其2008年十大科学成就

北京时间12月18日消息,美国宇航局网站最近日前公布了美国宇航局在2008年取得的十大科学成就,国际空间站建设接近尾声,凤凰号圆满完成火星探测任务,以及NASA帮助设计的第四代鲨鱼皮泳衣均上榜。 以下是美宇航局2008年十大科学成就名单: 1.国际空间站建设接近尾声 国际空间站建设接近尾声

5月20日《科学》杂志精选

  拼凑日本毁灭性地震的画面     回到3月份,当时在日本东海离岸处发生的Tohoku-Oki大地震造成了一场毁灭性的海啸,使得2万多人丧生,并引发了福岛核电厂的核灾难事故。现在,《科学》杂志上有三篇文章为人们就该地震和其他非常大且罕见的地震提出了某些根本性的见解。首先,Mark

《自然》:科学家观测到迄今最大土星环

  (图片来源:NASA)   美国航天局10月7日说,科学家利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一个巨型土星环,这是迄今观测到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环,足以容纳10亿颗地球。   这一暗淡的土星环由微小粒子构成,环内侧距土星约600万公里,外侧距土星约1800万公里。土星最远卫星之一的土卫九在这一环内围

6月10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iPS细胞系与心脏肥大   患者特异性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被看作是模拟遗传疾病和开发治疗它们的新方法的关键。现在,iPS细胞系已通过核重新编程从“LEOPARD”综合征(一种罕见的发育病,其特点是皮肤病灶、心脏异常和失聪)患者生成。从所生成的L

望远镜问世400年:如何改变了我们的想法

1608年10月2日,荷兰官员在认真地思考一项专利申请,这是眼镜店老板汉斯·利伯谢(Hans Lippershey)提交的一项发明,他声称这种装置能够将一定距离的物体看起来如同就在身边,通过它能够放大物体和景象。这就是最早纪录的望远镜概念。在望远镜诞生400周年之际,美国《连线》杂志于10月初撰文阐

搭载质谱仪的“卡西尼”号探测器检测到神秘粒子

   近日,美国宇航局(NASA)的“卡西尼”号探测器还在继续产生着令人惊讶的发现,而早在一个多月前,这架探测器已经在任务结束后于土星大气中烧毁。来自“卡西尼”号探测器的新数据表明,土星的宏伟光环正在将微小的尘埃颗粒注入到行星的上层大气中,从而形成了一种复杂且意想不到的化学混合物。  “卡西尼”号探

搭载质谱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发现土星大气神秘粒子

  美国宇航局(NASA)的“卡西尼”号探测器还在继续产生着令人惊讶的发现,而早在一个多月前,这架探测器已经在任务结束后于土星大气中烧毁。来自“卡西尼”号探测器的新数据表明,土星的宏伟光环正在将微小的尘埃颗粒注入到行星的上层大气中,从而形成了一种复杂且意想不到的化学混合物。  “卡西尼”号探测器上的

2月15日《科学》杂志精选

一幅新绘制的有关全世界的地图显示了人类活动对40%的海洋有着很强的影响,海洋中只剩下约4%的地区处于相对原始状态。根据新的研究结果,海洋中受到人类影响程度最大的地区包括东加勒比海、北海及日本领海,而海洋中受到人类影响程度最小的地区为两极附近。这些新的研究结果对海洋保护计划的优先次序应该是有用的。这一

地质地球所揭示土星磁层内系统性小尺度磁重联过程

  地球磁层主要受到来自太阳的粒子及磁场的影响,太阳风驱动的磁重联过程使得地球磁层内的物质与能量不断循环并释放进入行星际空间。类似的过程也存在于土星磁层,但与地球显著不同的是,土星的天然卫星土卫二会向土星磁层内源源不断地释放水冰等物质,并最终电离形成O+及HO+等重离子,重离子随土星磁层快速旋转,被

木星是太阳系内最古老行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13日报道,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德国明斯特大学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对铁陨石上的钨和钼同位素进行分析后指出,木星是太阳系内最古老的行星,可谓行星家族的“老大哥”——其固体内核在太阳系诞生之后100万年内就已形成。知悉木星的年龄,对于我们理解太阳系如何演化成今天的

人类首获木星、地球、金星、火星集体照

卡西尼号从太空中拍摄的自然色照片,木星及地球、金星、火星首次集合在一起   我们当然都见过太阳系的行星图,但那通常是科学家们精准制作出来的,而并非由镜头实际拍摄完成。据英国《每日邮报》在线版一则消息称,科学家们日前得到了一张被称为“令人难以置信的”照片——它是由卡西尼号探测器从太空中拍到

1月24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木星大气层的最新观测结果  从2007年2月开始,在以冥王星为目的地的“新地平线”探测器掠过木星的时候,木星也成为了一组地基望远镜及哈勃太空望远镜密切观测的目标。该项目进行了几星期之后的2007年3月25日,位于北纬23度的木星最强喷射流中出现了一个强烈扰动,并

我科学家发现“氧气起源”新机制

  在无生命迹象的地球早期,存在少量氧气,即稳定的基态氧分子。显然这些氧气不可能是通过现在所熟知的光合作用而来,那么它来自何方?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善喜教授研究组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早期地球上氧气产生的新机制,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化学》1月4日发表了该成果。  在早期大气环境中,存在较多的二氧

“旅行者2号”星际穿越首批数据发布

   本周出版的《自然—天文学》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报道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星际空间发回的首批数据。  这些论文确认了“旅行者2号”探测器于2018年11月5日进入星际空间,其当时与地球的距离是地球和太阳距离的119倍。(当时“旅行者1号”探测器距离太阳216亿公里;“

3月18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让科学证据更科学   当今法庭普遍采用的科学证据仍会引起争议。在本期Nature上,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盘点。即便是指纹(科学方法在法医学中的首次应用)也受到攻击。批评者认为,指纹证据也不是不假思索拿来就能用的。Laura Spinney介绍了人们为推出一种概率性更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