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首个毒蛙基因组被成功解析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破译”草莓箭毒蛙(Oophaga pumilio)基因组,揭示了其基因组演化特征。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Rasmus Nielsen、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张国捷和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Corinne L. Richards-Zawacki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团队成员周龙和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博士Rebekah L. Rogers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箭毒蛙是生活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加勒比海沿岸的低地森林中的一种小型陆地蛙,当地部族将它们分泌的毒素涂在箭上,故得此名。强烈的毒性、绚丽斑斓的色彩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使得箭毒蛙不同寻常。一些箭毒蛙身上所携带的毒素,其强度是吗啡的200倍。虽然毒素是对付天敌的致命武器,但毒素对箭毒蛙本身却没有影响。箭毒蛙是如......阅读全文

首个毒蛙基因组被成功解析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破译”草莓箭毒蛙(Oophaga pumilio)基因组,揭示了其基因组演化特征。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Ra

2017年3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3月份即将结束了,3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Cell:长生不老药有望即将来临  doi:10.1016/j.cell.2017.02.031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肽能够选择性地寻找和破坏阻止组织正常更新的衰老细胞,并且证

《Science》12月最受关注的文章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

何建国小组提出鱼类虹彩病毒新属

  在NSFC-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下,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教授何建国项目组完成3个脊椎动物虹彩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虹彩病毒的一个新属,并找到该病毒里3个与鱼类免疫信号传导系统相互作用的基因。   在鳜鱼、石斑鱼、大黄鱼等多种海淡水养殖鱼类中频繁流行,对鳜鱼(

中山大学完成3个脊椎动物虹彩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

  日前,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教授何建国及其项目组完成了3个脊椎动物虹彩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虹彩病毒的一个新属,并找到该病毒里3个与鱼类免疫信号传导系统相互作用的基因。在鳜鱼(俗称桂花鱼)、石斑鱼、大黄鱼等多种养殖鱼类中频繁流行,对鳜鱼的致死率接近100%,对石斑鱼、美国

科技部发布863海洋技术领域两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合计拟安排863计划专项经费3200万元 7月29日,科技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发布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迟钝爱德华氏菌毒力相关功能基因研究及疫苗开发和海洋文昌鱼繁育与免疫基因功能解析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申请指南的通知》。 “十一五”期间,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毒蘑菇“毒素合成”背后的秘密

  野生蘑菇可能含有毒素不能乱吃已经成为常识,而世界上最毒的蘑菇隐藏于鹅膏、盔孢伞和环柄菇三个属中。事实上,早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已发现,上述三个属中的剧毒蘑菇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分别隶属分类学中三个不同的科,但却都能合成同一类毒素:鹅膏毒肽。但是,“鹅膏毒肽生产线”如何进化而来一直是个谜题。  近日

毒蘑菇“毒素合成”背后的秘密

   野生蘑菇可能含有毒素不能乱吃已经成为常识,而世界上最毒的蘑菇隐藏于鹅膏、盔孢伞和环柄菇三个属中。事实上,早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已发现,上述三个属中的剧毒蘑菇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分别隶属分类学中三个不同的科,但却都能合成同一类毒素:鹅膏毒肽。但是,“鹅膏毒肽生产线”如何进化而来一直是个谜题。  近

毒蘑菇“毒素合成”背后的秘密

  野生蘑菇可能含有毒素不能乱吃已经成为常识,而世界上最毒的蘑菇隐藏于鹅膏、盔孢伞和环柄菇三个属中。事实上,早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已发现,上述三个属中的剧毒蘑菇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分别隶属分类学中三个不同的科,但却都能合成同一类毒素:鹅膏毒肽。但是,“鹅膏毒肽生产线”如何进化而来一直是个谜题。  近日

众多新冠疫苗在研 谁将是疫情解药?

  人类与病毒抗争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古希腊的记载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疫情席卷一个又一个城市,然而当时的医生却束手无策。  疫苗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从预防的角度战胜了病毒。WHO宣布天花被消灭的那天,全人类都为这个消息感到兴奋。随着不断推出的疫苗产品,那些曾让人们闻风丧胆的传染病,最终停留在了历史书

强!中国学者用最短时间突破100篇CNS生命科学领域成果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2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领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篇,Nature 发表了45篇,

《PNAS》六大热点文章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 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近期其最受关注的文章(生物类)如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日本鸟取大学发现基因不同的H5N6型禽流感病毒

  关于在日本岛根县松江市宍道湖湖畔发现的野鸟尸体中检出的H5N6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鸟取大学28日透露解析结果称,该病毒与迄今在日本流行的病毒有部分基因存在差异。鸟取大学呼吁人们“本季也要警惕疫情扩散”。  鸟取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伊藤寿启介绍称,此次的病毒虽然与上季流行的H5N6型为同一类型,但

日本鸟取大学检出基因不同的H5N6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关于在日本岛根县松江市宍道湖湖畔发现的野鸟尸体中检出的H5N6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鸟取大学28日透露解析结果称,该病毒与迄今在日本流行的病毒有部分基因存在差异。鸟取大学呼吁人们“本季也要警惕疫情扩散”。  鸟取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伊藤寿启介绍称,此次的病毒虽然与上季流行的H5N6型为同一类型,但

Science杂志最受关注的文章(4月)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盘点2019我国农业领域9大突破

  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全年共发表科技论文6429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94篇,同比增长8.3%。在《Science》《Nature》《Cell》《PNAS》四大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涌现了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及装配机制解析、二倍体马铃薯自交不亲

青藏高原高山倭蛙物种形成分化及适应进化机制被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车静与中科院院士、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张亚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David Wake院士等7个国内外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多项仪器研发项目列入863计划和2014备选项目

  一、前沿生物技术主题  1.蛋白质测序新技术新装备及配套试剂国产化  (1)阵列毛细管柱蛋白质分离-阵列点样装置  研制二维阵列毛细管分离新装置,第一维分离柱可分离48个馏分,第二维维阵列毛细管分离柱可同时分离48个流份;开发阵列紫外检测器; 研制多柱点样头并行点样器和流份收集器;开发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

剧毒蘑菇产毒与基因水平转移有关

  剧毒蘑菇可致人于死地,原因在其含有毒素物质。记者21日获悉,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成果发现,属于不同科别的剧毒蘑菇,能合成相同的、令人毛骨悚然的“鹅膏毒肽”,源于早年发生的基因水平转移事件。  据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罗宏副研究员介绍,毒素是蘑菇因自我生存的需

浙大李兰娟院士国际期刊连发两项基因组测序成果

  浙江大学的李兰娟(Lanjuan Li)院士是我国传染病学领域杰出的领军人物,其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已有40多年。她不仅是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创建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 型肝炎曾获得重大突破。还首次提出了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

剧毒蘑菇产毒与基因水平转移有关

  剧毒蘑菇可致人于死地,原因在其含有毒素物质。记者8月21日获悉,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成果发现,属于不同科别的剧毒蘑菇,能合成相同的、令人毛骨悚然的“鹅膏毒肽”,源于早年发生的基因水平转移事件。  据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罗宏副研究员介绍,毒素是蘑菇因自我生存

云序生物环状RNA研究文章汇总

  环状RNA“一站式”服务一直以来是云序生物的主打产品,严格的质控把关、严谨的实验设计、出色的生信分析以及贴心的售后服务造就了多项世界首篇环状RNA研究文章,受到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迄今为止,云序已经积累了超过10000例环状RNA测序的经验,样本覆盖20多个物种以及50多种疾病,客户发表文章达

李兰娟院士连发两项“基因组测序”成果

  浙江大学的李兰娟(Lanjuan Li)院士是我国传染病学领域杰出的领军人物,其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已有40多年。她不仅是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创建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曾获得重大突破。还首次提出了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

Science重要发现:不同寻常的基因扩增

  瑞典于默奥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细菌可以扩增疾病诱导基因,这是迅速引起感染的必要条件。他们的研究结果发布在6月30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22年多前,于默奥大学的研究人员首先发现了人类致病耶尔森菌属(Yersinia)的一种感染策略——在细菌细胞壁中类似于注射器的一种蛋白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