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声学所通过船载方式完成母船与潜水器的多业务通信

当载人潜水器潜入深海中,声波成为穿透海水与水面联系的唯一可用媒介。然而,海底声信号到达水面后,受母船自身噪声污染变得不再清晰。常规做法是使水面接收换能器远离噪声源,但这会给母船操控带来不便。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海洋声学技术中心朱敏团队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克服了船载对信号质量造成的影响,并通过船载方式完成母船与潜水器的多业务通信。相关成果近期已发表于学术期刊 Chinese Ocean Engineering。 早在7000m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研制中,朱敏团队通过吊放阵的方式,首次实现大深度图像、语音、数据、文字的多业务传输;而在国外,卡梅隆乘坐的“深海挑战者”号潜水器下潜到11000m时,因水面端水声通信机受母船噪声影响,故使用橡皮艇接收潜水器的声信号。“深海挑战者”号潜水器水声通信机通过模拟调制和扩频技术,实现语音对话和低速率的文字传输。 在4500m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的水声通信系统上,朱敏团队使用了换......阅读全文

“深海勇士”结构无损检测

  成功完成4500米海上试验任务的我国国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在三亚接受全面体检。受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委托,江苏省特检院无锡分院对“深海勇士”号进行了为期6天的结构无损检测,为潜水器如期验收交付和后续科研工作保驾护航。  此次的检测团队由无锡分院5名高级检测人员组成,他们均是该

奋斗者号如何定位导航?

“万米的海底,妙不可言。”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三位潜航员在地球最深处向国人直播海底世界。 潜航员如何跟海面上的人们直播交流?在漆黑一片的深海,“奋斗者”号怎么躲避障碍物?这些都能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验收交付启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中,“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今天(13号)结束了结构探伤检测,结果显示潜水器状态正常,目前潜水器验收和交付相关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当中。  中船重工702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 李艳青:(结构探伤)主要是检测载人球上的焊缝,包括赤道缝,

我国正研制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

  “下船后我们将先对‘蛟龙’进行全面检修维护,然后全力投入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的研制。”9月16日,“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副总指挥、潜水器本体部门负责人胡震在“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上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据了解,我国第二部载人潜水器选择4500米的设计深度,可以满足大部分深

我国在南海启动大深度潜水器联合科考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1日晚通报:“海洋六号”科考船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一号”科考船于4月28日—30日展开联合科学考察活动,其间两船分别搭载的4500米级深海作业型潜水器“海马”号遥控潜水器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对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海马冷泉”区进行联合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明年探7000米深海

  记者从12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获悉:“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将在2012年组织实施。   据介绍,2012年,在我国海洋科技发展方面,将切实提高极地和大洋科学考察能力和水平,组织好第二十九次南极科学考察和第五次北极考察。积极开展资源调查和环境评价,加大在多金属硫化

载人潜水器开辟我国深潜科研新领域

认识海洋、保护和开发海洋,深海科考及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必不可少。目前,我国已拥有“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三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记者日前从“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用户科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会议上获悉,“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2022年分别完成了100潜次、75潜次作业,这

载人潜水器开辟我国深潜科研新领域

  认识海洋、保护和开发海洋,深海科考及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必不可少。目前,我国已拥有“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三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记者日前从“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用户科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会议上获悉,“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2022年分别完成了100潜次、75潜次作业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突破5000米海深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5000米海深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北京时间7月26日6时12分首次下潜至5038.5米,顺利完成本次5000米级海试主要任务。   这个下潜深度意味着“蛟龙”号可以到达全球超过70%的海底。   北京时间26日3时38分“

声学所通过船载方式完成母船与潜水器的多业务通信

  当载人潜水器潜入深海中,声波成为穿透海水与水面联系的唯一可用媒介。然而,海底声信号到达水面后,受母船自身噪声污染变得不再清晰。常规做法是使水面接收换能器远离噪声源,但这会给母船操控带来不便。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海洋声学技术中心朱敏团队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克服了船载对信号质量造成的影响,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