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炎症性肠病亚洲发病率陡升,中国数据不足

在过去的20年中, 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和流行率在亚洲、南美、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陡升,增长速度在南美和东亚尤其显著,已成为全球性疾病。 据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中国2005-2014年间IBD总病例约为35万。据一项研究估计,到2025年,中国的IBD患者将达到150万人[1]。 IBD是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 (CD) 的总称,最早先发现于西方发达国家, 目前病因仍未知,欧美患者人数已占全世界人口的0.5%。 2017年发表在The Lancet的一篇世界范围内IBD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回顾性研究[2]显示:欧美的发病率已到达平台期,而非西方国家正处于新病例增长的第一阶段。 2016年的一项研究可以一览IBD在东亚的流行情况[3]:日本国家医保系统里已记录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超20万例的IBD病例; 香港的登记系统里显示,年龄调整后的IBD发病率从1985年的0.1/10万人增加到......阅读全文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认为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

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征

炎症性肠病(IBD)为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本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为非连续性全层炎症,最常累及部位为末端回

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缓慢,少数急骤。病情轻重不一。易反复发作,发作诱因有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腹部症状腹泻:血性腹泻是UC最主要的症状,粪中含血、脓和黏液。轻者每日2~4次,严重者可达10~30次,呈血水样;CD腹泻为常见症状,多数每日大便2~6次,糊状或水样,一般无脓血或黏液,与UC相比,

小儿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有大量证据表明IBD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IBD患者亲属发病率高于人群,CD高出30倍,UC高15倍,单卵双生报道134例中16%有一,二级直系亲属患有,IBD这种家族聚集现象提示与遗传有关,但这种遗传不符合简单的盂德尔遗传规律,UC及CD的单卵双生子同患

小儿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有大量证据表明IBD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IBD患者亲属发病率高于人群,CD高出30倍,UC高15倍,单卵双生报道134例中16%有一,二级直系亲属患有,IBD这种家族聚集现象提示与遗传有关,但这种遗传不符合简单的盂德尔遗传规律,UC及CD

小儿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有大量证据表明IBD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IBD患者亲属发病率高于人群,CD高出30倍,UC高15倍,单卵双生报道134例中16%有一,二级直系亲属患有,IBD这种家族聚集现象提示与遗传有关,但这种遗传不符合简单的盂德尔遗传规律,UC及CD的单卵双生子同患

《Science》首次明确结肠炎和IBD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起源!

  轻微的细菌感染由于不需要做任何治疗身体也能自愈,所以很容易被大家忽视。例如轻度食物中毒,虽然症状微乎其微,但其最终会导致慢性炎症和可能危及生命的结肠炎。频繁发生的沙门氏菌感染破坏了人体对常驻结肠细菌有毒成分的正常保护  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这项研究揭示了细微的细菌感染是如何逐渐病变成严

小儿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  迄今,炎症性肠病病因,发病机制未明,多认为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包括遗传,感染,精神,环境,饮食,黏膜局部免疫紊乱等因素,目前认为IBD发病机制可能为:某些遗传决定因素使易感个体易于患病,在感染因子或肠腔内抗原的作用下刺激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引起上调的T细胞反应,由此激活各种细胞因子

小儿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原因

  迄今,炎症性肠病病因,发病机制未明,多认为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包括遗传,感染,精神,环境,饮食,黏膜局部免疫紊乱等因素,目前认为IBD发病机制可能为:某些遗传决定因素使易感个体易于患病,在感染因子或肠腔内抗原的作用下刺激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引起上调的T细胞反应,由此激活各种细胞因子的网络,使局

小儿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原因

  迄今,炎症性肠病病因,发病机制未明,多认为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包括遗传,感染,精神,环境,饮食,黏膜局部免疫紊乱等因素,目前认为IBD发病机制可能为:某些遗传决定因素使易感个体易于患病,在感染因子或肠腔内抗原的作用下刺激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引起上调的T细胞反应,由此激活各种细胞因子的网络,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