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于GRACE和冰川水文模型揭示青藏高原水储量变化

陆地水储量 TWS(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是指储存在地表以及地下的全部水分,包括积雪、冰川、土壤水、地下水、河流湖泊水以及生物水等,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已经发生的冻土退化、冰川退缩、湖泊扩张等现象将对TWS及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及区域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因此,研究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原因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GRACR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重力卫星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的变化特征,但已有工作大多只集中在单个流域,或者在整个高原尺度上却缺乏对空间不均匀性的探讨。在影响水储量变化的原因分析方面,已有研究多集中在单个分量(比如,湖泊,冰川),缺乏系统分析各水储量分量对TWS变化影响的研究;同时,在气象要素对水储量变化的影响方面,仍缺乏定量和深入的分析。 中国科学......阅读全文

我国基于GRACE和冰川水文模型揭示青藏高原水储量变化

  陆地水储量 TWS(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是指储存在地表以及地下的全部水分,包括积雪、冰川、土壤水、地下水、河流湖泊水以及生物水等,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已经发生的冻土退化、冰川退缩、湖泊扩张等现象将对TWS及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当

前沿对话|气候变化威胁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

   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对下游多个国家约20亿人口的生存发展有深远影响。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也是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       8月15日,一篇题为《气候变化威胁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Climate change threatens terrestria

测地所以GRACE重力卫星监测北美北欧水储量变化获进展

  2002年欧美发射的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GRACE)卫星在探测陆地水储量变化、冰雪消融取得极大的成功,但是探测北美、北欧和南极地区的现今质量变化趋势却遭遇严重的挑战。在末次冰期这些地区发育了巨厚的冰盖,2万年以来由于古冰盖的消融,导致现今地壳回弹、地幔物质回流。这种冰川均衡调整引

水文模型追踪青藏高原东北部流域融雪水文过程

山区积雪是全球水循环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其特殊的物理特性对土壤冻融循环、流域水文过程、植被物候、农田灌溉和水力发电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天然的固体水库,积雪是中高纬度地带和高海拔山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约1/6人口提供日常饮水。然而,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积雪覆盖面积及其累积和消融动态过程

中科院南京地湖所印证“干旱地区变更干”结论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宋春桥协同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和奥地利五国的科学家们组成的研究团队,在《自然—地球科学》上发表研究论文,讲述了他们利用GRACE重力卫星观测,结合光学遥感、多源测高卫星资料及水文模型,定量估算了全球内流区总水量及地表水、土壤水与地下水层三个主要水文要

青藏高原水储量变化知多少

   青藏高原是全球山地冰川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布特拉河、恒河及印度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为东亚、东南亚、南亚及中亚等区域的居民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提供丰富水资源,因此,被誉为“亚洲水塔”。同时,青藏高原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保护屏

空天院等揭示全球干旱区陆地水储量对植被生长的响应特征和预测未来趋势

近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树东带领的生态水文遥感团队,在干旱区生态水文响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该研究揭示了过去四十年来(1982年至2016年)全球干旱地区植被生长和陆地水储量的趋势,评估了陆地水存储对植被生长的响应,并预测了未来陆地水存储的演变趋势。长期以来

鄱阳湖湖泊流域长江系统水文干旱研究获进展

  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通江淡水湖泊,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干旱事件受到了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鄱阳湖水量变化受流域和长江来水的共同作用,通过探索鄱阳湖-流域-长江水系统的水分盈亏特征,可以更为全面揭示鄱阳湖的干旱成因。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研究所一三五重点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

地表负荷季节性信号空间大地测量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金双根带领的卫星导航与遥感研究团队,开展了地表负荷季节性信号的空间大地测量研究,综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观测位移和重力场恢复与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

上海天文台地表负荷季节性信号空间大地测量研究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金双根带领的卫星导航与遥感研究团队,开展了地表负荷季节性信号的空间大地测量研究,综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观测位移和重力场恢复与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

青藏高原所改进模型减小青藏高原蒸发预估误差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25_4782286.shtml   蒸散发是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中碳循环和水热循环的关键过程,深刻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天气、气候和及亚洲季风系统演变。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寒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浅层土壤水状况反映了

一个无人踏足的重要发现!985教授发表经验

“张老师总是非常及时的给我们批阅论文,大多近乎重写。”“他经常凌晨还在看文献,一个快50岁的人了都这么拼,我们还有理由偷懒吗?”张强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教授,他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没有条条框框,给足自由的同时又手把手地传授专业知识,把控大的方向不走偏。师从“中国冰川之父”、中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河流溶解态碳输移研究中取得进展

  河流是连接陆地、大气和海洋碳库之间的重要界面和通道,对于碳在各个碳库之间的交换过程有重要作用。多年冻土的碳储量巨大,随着气候变暖和多年冻土退化,这些冻土碳会在冻土消融后随产流过程进入到河流中,影响河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区域碳收支。然而,目前对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流域河流碳输移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清楚

全球地下水正在枯竭

  淡水资源一直是人类和地球上一切生命形式不可或缺的需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说,以目前接近70亿且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数量而论,到2050年,农业生产将需要增加70%。由于农业消耗了大部分人类用水,伴随着气候变化不断改变温度、降水量及降水模式,且难以在地区水平上进行预测,对水资源的需求不仅将因此加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表层土壤汞的累积分布与来源贡献

  汞(Hg)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随人为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进入大气环境,经大气循环传输并沉降累积至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活跃汞储库之一,储存了陆地生态系统至少90%以上的汞。土壤累积的汞一方面可被还原为Hg0重新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增加大气汞负荷,另一方面随地表径流进入水生生态系统,转

湖库水量季节性变化的全球与典型流域尺度遥感监测研究

  湖泊与水库(简称“湖库”)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以水量收支与陆气水交换等方式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水资源来源,在灌溉、维系水产、调蓄洪水等方面发挥作用。由于湖库现有站点观测资料的时间连续性与空间覆盖度有限,难以在全球尺度或区域尺度对湖库季节性水量收支及变化开展定量研究

湖库水量季节性变化的全球与典型流域尺度遥感监测

  湖泊与水库(简称“湖库”)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以水量收支与陆气水交换等方式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水资源来源,在灌溉、维系水产、调蓄洪水等方面发挥作用。由于湖库现有站点观测资料的时间连续性与空间覆盖度有限,难以在全球尺度或区域尺度对湖库季节性水量收支及变化开展定量研究

干旱动态风险评估和干旱传播过程研究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479.shtm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李志教授团队在干旱动态风险评估和干旱传播过程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和Jou

我国科研人员算出近40年青藏高原地表年均蒸发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161.shtm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利用青藏高原地面观测资料及其浅层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数据,来自该所的科研人员发现,过去近40年,青藏高原年均蒸散发量约为346.5毫米,也就是

青藏高原表层土壤汞的累积分布与来源贡献获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35.shtm 汞(Hg)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随人为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进入大气环境,经大气循环传输并沉降累积至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活跃汞储库之一,储存了陆地生态系统至少90%

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访问青藏高原所

  5月14日,应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实验室阳坤研究员的邀请,美国华盛顿大学汤秋鸿博士来到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进行交流访问,并作了题为“卫星遥感和水文模型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Improving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through use of

冻土区成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区”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陈哲所在团队最新研究显示,多年冻土区不但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同时也使该区域成为加剧全球变暖的重要“驱动机”。 现有研究表明,以泛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为代表的多年冻土区面积,约占北半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而在低温作用下,冻土发

测地所等利用GRACE卫星重力监测华北地下水变化获进展

  地下水是全球陆地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淡水来源之一。自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农业和城市的快速发展,我国华北地区的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产生了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并由此导致大面积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和土壤盐化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威胁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在遥感蒸散发模型改进方面取得进展

  蒸散发(ET)主要由植被蒸腾(T)和土壤蒸发(Es)组成。植被蒸腾与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作物产量和碳储量等相关,土壤蒸发在较大程度上可视为无效蒸发,蒸散发组分的分离对刻画水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遥感蒸散发模型已成为大区域模拟蒸散发及其组分的有效方法,其模拟蒸散发的能力已

全球淡水可用性变化趋势出炉

  据英国《自然》杂志17日发表的一篇地球科学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发布了一份全球淡水可用性的变化趋势报告。了解陆上蓄水趋势对于管理人类和生态可持续性至关重要,因此,该结果为评估水与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威胁提供了指南。  所有陆地生命都依赖于淡水,它决定着地球上生命的分布。全球淡水

农业资源中心在遥感蒸散发模型改进方面取得进展

  蒸散发(ET)主要由植被蒸腾(T)和土壤蒸发(Es)组成。植被蒸腾与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作物产量和碳储量等相关,土壤蒸发在较大程度上可视为无效蒸发,蒸散发组分的分离对刻画水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遥感蒸散发模型已成为大区域模拟蒸散发及其组分的有效方法,其模拟蒸散发的能力已

吴青柏:青藏高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潜力巨大

  赋存于海洋和多年冻土区的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能量密度高的非常规高效清洁能源,其储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常规化石燃料总碳量的两倍以上,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接替能源。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青柏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特别指出,亟待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分

新研究推出中国19822015年的陆地蒸散发产品

  地表蒸散发是地球系统水循环、能量循环和碳循环的关键环节。学术界对典型生态系统蒸散发动态过程的研究已取得了诸多进展,然因涡度相关通量塔的观测仅能代表其所在源区,如何准确获得大尺度的蒸散发结果素来是水文气象领域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陆面过程模式和遥感蒸散发模型的兴起为获取大尺度蒸散发提供了有力工具,然

新研究推出中国19822015年的陆地蒸散发产品

  地表蒸散发是地球系统水循环、能量循环和碳循环的关键环节。学术界对典型生态系统蒸散发动态过程的研究已取得了诸多进展,然因涡度相关通量塔的观测仅能代表其所在源区,如何准确获得大尺度的蒸散发结果素来是水文气象领域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陆面过程模式和遥感蒸散发模型的兴起为获取大尺度蒸散发提供了有力工具,然

地化所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估算获得新认识

  中国由于疆域广阔、气候多样、生态系统类型复杂以及长期人类活动干扰等特点成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区域,众多科研人员已经利用植被和土壤的清查资料以及模型模拟,研究估算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但不同方法所获得碳储量值存在差异,由此造成全国碳储量比较的困难性。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